武志星 王閏平

摘 要:扶貧工作的完成情況是我國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首要依據。金融扶貧政策作為扶貧工作中一項重要舉措,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有“造血”的功能。而金融扶貧貸款的發放率是金融扶貧政策實施的重要考核指標,直接影響著我國當前扶貧工作的質量。如何有效提高靈丘縣金融扶貧貸款的發放率,對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和農村經濟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結構訪談法和實證分析等研究方法,對靈丘縣的實地調研作為論文的出發點,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詳細說明了靈丘縣金融扶貧貸款的現狀,以及分析了靈丘縣在扶貧貸款發放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靈丘縣;金融扶貧貸款;扶貧貸款發放率
文章編號:1004-7026(2017)11-0057-03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4 文獻標志碼:A
金融扶貧貸款作為金融扶貧政策中重要的參與方式,提高各區域的金融貸款發放率,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有力措施,對農村經濟的繁榮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金融扶貧貸款的發放率高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貧困人口通過自身努力實現收入增加,擺脫貧困,真正走上脫貧致富之路。本文以靈丘縣為例,研究探索如何提高靈丘縣的金融扶貧貸款發放率。
1 靈丘縣的縣域情況和金融扶貧貸款的基本情況
1.1 靈丘縣縣域情況
靈丘縣處于山西省東北邊緣,大同市東南端。全縣總面積2 732km2,轄3鎮9鄉254個行政村,總人口24萬。早于1991年時,靈丘縣就屬于國家級貧困縣,2001年國務院將靈丘縣列為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2011年又被列為燕山-太行山區所屬貧困縣。2014年開展建檔立卡工作以來,共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8 529戶貧困人口4.67萬人,其中貧困戶124個,貧困發生率為23%。
1.2 靈丘縣金融扶貧貸款基本情況
由靈丘縣“十三五”期間規劃金融貸款額度和受益情況即表1[2]可以得出:靈丘縣十三五期間在“富民貸”、“強民貸”、“龍頭企業”發放的扶貧資金合計2.15億元,受益人口要達到6 000人。靈丘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2016年金融扶貧計劃發放貸款的任務為2 638萬元。截止2016年10月底,發放富民貸14戶269萬元,強農貸1 670萬元。但年度目標任務由于僅考核富民貸發放情況,截止到2016年底僅完成下達任務的10.2%。
靈丘縣在2016年度的金融扶貧資金預期發放完成目標和實際完成比例懸殊。金融扶貧資金的發放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脫貧工作的完成情況,同時也使扶貧資金不能有效受益于貧困人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從而提高金融貸款的發放率,進而促使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成為當前扶貧任務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2 靈丘縣在金融扶貧貸款發放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1 金融扶貧管理單一化,信托、擔保機制缺失
在實地調研走訪過程中,了解到金融扶貧貸款工作一般是縣扶貧辦工作部門在收到貧困戶申請貸款請求后,由縣財政部門、金融機構去申請、協商、和辦理。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首先,政府作為金融扶貧貸款發放過程中的主導者,會潛意識的按照政府自身的目標和預期結果去執行。忽視了市場經濟運行規律,阻礙和影響了金融機構的自身利益,導致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的積極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金融扶貧政策難以有序進行[3]。
其次,政府作為整個金融過程中的主體,無法發揮信托和擔保的作用。一些生產經營規模好,盈利的養殖企業、農業合作社和能人大戶,他們急需資金又不能按照銀行的要求去提供抵押擔保物而獲取資金。在這種情況下,容易造成這部分企業、農業合作社等,不能有效獲取扶貧資金,導致生產經營狀況日益低下,無法正常進行生產活動。同時也使得金融扶貧貸款發放群體范圍縮小、阻礙了扶貧資金有效發放。
2.2 縣域內金融扶貧服務體系不完善,金融生態環境差
靈丘縣整個縣域內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一些金融機構的服務網點少,且營業網點多集中在縣域,大型金融機構和股份制銀行在村鎮一級設立的服務網點更是少之又少。極個別商業銀行在村鎮設立服務網點也只是行使吸收存款的基本功能,不承接放貸業務。目前,只有農信社、農商行為主的少數金融機構參與金融扶貧,發放金融扶貧貸款[3]。縣域內不健全的金融服務體系和參與金融扶貧的金融機構數量少,是造成金融扶貧貸款發放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靈丘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民眾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較低。在當地存在村民和小企業的貸款逾期,甚至是騙貸的情況。民間非法的借貸組織和地下錢莊大量存在,嚴重損害著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和全縣的金融秩序。靈丘縣的金融生態環境差,嚴重阻礙著金融扶貧資金的有效合理發放。
2.3 金融扶貧政策宣傳力度小,對有需要貸款的貧困戶精準識別度不高
在實地調研走訪過程中發現:貧困戶對于一些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養殖業和其他能提高收入的職業非常有積極性,但苦于沒有資金的支持,只能望而卻步。貧困戶對相關金融扶貧政策不是特別了解,同時政府等部門對有需要貸款的貧困戶識別度不高,沒有準確詳細的對有資金需要的貧困戶精準識別[4]。由于沒有對有資金需要的貧困戶精準識別和相關金融扶貧政策的有效宣傳,使得一些貧困戶渴望通過自身發展去實現脫貧致富的想法越來越消沉,進而丟失了部分金融扶貧貸款的主要群體,造成了金融扶貧貸款的發放率低下。
同時在交談過程中還了解到村干部和駐村幫扶隊中,缺少相關金融專業人才,對相關金融政策的解讀也不是很精確。在精準識別有需要貸款的貧困戶過程中,不能提供具體的指導性意見。也使得這部分貧困戶對于通過獲得貸款去實現脫貧致富的信心,大大降低。
2.4 貧困戶集中的地區缺少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導致金融貸款率低
靈丘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集中的地區一般多為邊遠地區、地勢高低不平、道路狀況差,村級基礎設施普遍落后的地帶。貧困戶大多從事著傳統的農業生產,土地廣種薄收,生產經營條件差,靠天吃飯的形勢比較嚴重。加上農產品對市場需求填充有限,農產品價格和農業生產投入的比例嚴重失衡,盈利空間小,農民的經濟收入微薄。貧困戶受教育的年限少,缺少從事其他產業的技能和能力,這是大多數有勞動能力且處于邊遠地區的貧困戶的主要致貧原因。
貧困戶所在的貧困地區,經濟產業落后單一,除了從事傳統的農業生產外,還有少量的農戶通過飼養一些家禽牲畜來增加自己的收入。在這種傳統經濟發展方式下,貧困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一成不變,急需一些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去帶動農民的積極性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2.5 當地公民缺乏信用意識,農村信用體系基礎差
對于貸款的對象而言,當地人們的信用意識缺乏,不良貸款率高,貸款風險大。符合金融政策扶貧貸款條件的部分農戶和涉農企業信用意識不足,存在躲避債務的行為。甚至還有部分借款人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貸款是拿國家用來扶貧的錢,既然是扶貧用的,可以不用償還。惡意不還現象嚴重,甚至還有愈演愈烈的態勢。其次,對于金融機構來說,不具備銀行貸款的要求,往往不能有效獲得貸款。
縣域內的農村信用體系基礎薄弱,信息檔案不全面,信用評級不完善,金融機構無法通過信用評級標準給有貸款需求的農戶和企業制定扶持政策標準。農村信用評級系統的不完善嚴重影響著金融扶貧貸款的推進。
3 提高靈丘縣金融扶貧貸款發放率的對策和建議
3.1 成立金融扶貧擔保公司,發揮信托和擔保作用
政府主導下成立擔保公司,實施全縣金融扶貧貸款全覆蓋,優先建立“銀行+擔保公司+龍頭企業+貧困戶”的良性運營模式,優先對效益高,技術成熟,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優勢產業進行集中扶持。擔保對象主要是全縣范圍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發展前景良好的龍頭企業。擔保公司主要做的是搭建農戶、銀行、和龍頭企業及金融機構之間的橋梁,簡化貸款流程,并建立信用檔案存檔。對于一些要求達不到銀行或者是信用社要求的企業和貧困戶,可以通過擔保公司的擔保得到銀行或者信用社的貸款。但同時貧困戶和企業要進行反擔保,反擔保是對金融貸款主體意識的責任體現。
成立金融扶貧擔保公司,既能統籌協調好各主體間的利益關系,也能為有需要貸款的貧困農戶和企業解決資金困難的問題,還能發揮自身的信用和擔保責任,為提高金融扶貧貸款的發放率奠定基礎。
3.2 完善縣域金融扶貧服務體系,整治金融生態環境
鼓勵和引導縣域內金融機構擴展金融服務面和覆蓋面,擴大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中小企業的貸款服務功能,同時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加快組建村鎮銀行、農業資金互助社等新型村鎮一級機構。縣域內的金融機構要創新金融扶貧貸款產品,積極探索和發展適合當地產業發展和滿足貧困人口需求的金融貸款種類。
在整治金融生態環境中,政府要嚴厲打擊騙貸、騙保和惡意逃避還款行為,協助銀行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加快清理處置不良債權清收問題,保護銀行合法權益;重拳出擊和防范地非法集資行為和地下信貸組織;要針對上述行為,清理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惡意行為進行宣傳,以達到警醒作用。
3.3 加大金融扶貧政策的宣傳作用,精準識別有需要資金幫扶的貧困戶
政府要按照扶貧先扶智的理念,大力開展金融政策宣傳宣講活動。對金融人才庫選拔至少100人有關金融專業的人才進行培訓,并采取就近包村的方式,對駐村幫扶工作隊和駐村幫扶工作隊貧困地區基層工作干部進行“富民貸”、“強民貸”、農業保險和一些相關的金融政策等多方面金融知識進行培訓宣傳。采取定期培訓宣講,加強對金融有關政策的宣傳[4]。
在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基礎上,各幫扶單位和金融部門要深入調研了解貧困戶實際情況,要弄清楚貧困村,貧困戶的貧窮原因,從貧窮根原出發重點摸清幾類情況:①缺發展資金致貧的;②因經營投資失敗致貧的;③因自然災害致貧的;④因家中大型牲畜死亡致貧的。對以上幾類貧困戶實行重點資金和相關政策扶持。對于因年老喪失勞動力、因大病和殘疾的貧困戶要暫時放棄金融貸款支持。由政府通過相關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救助去切實解決困難。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金融扶貧貸款的發放率,促進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
3.4 在貧困地區規劃主導產業,帶動金融扶貧貸款發放
在政府主導下,發展當地主導產業。嚴格按照“一村一品”規劃,整村,整個區域推進的辦法,使主導產業落實生根。(例如已經在當地有產業基礎的青背山羊就可以發展成為養殖、加工、營銷等產業鏈,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主導產業確立之后,要發動龍頭企業和農業合作社參與到金融扶貧中來,通過政策優惠和金融貸款政策等一系列優惠措施,使主導產業能夠“站的住腳,扎的下根”。另外,加強對貧困人口的技術培訓,以提高他們從事有關主導產業相關工作的能力,增加他們的收入范圍,擴大就業勞動面。
發展適合縣域經濟的特色產業和“一村一品”規劃的融合作用,帶動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要重點開發縣域內的農副產品企業。農副產品企業對當地的涉農企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有利于縣域的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貧困地區的產業落實能夠帶動金融扶貧貸款的有效發放,進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3.5 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確保金融扶貧貸款的推進
大力開展征信知識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要充分發揮鄉鎮金融工作部門和各地扶貧幫扶工作隊的作用,利用現有的公共資源,對各個地區的信息進行分類統計。建立健全資料檔案,農戶資料反映要真實、全面、可靠。要認真逐項審查核實檔案資料,逐戶建立健全信息檔案,企業電子信息檔案。搭建信息共享平臺,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要定期反饋信用體系中各用戶的信用情況,要及時跟進修改,確保信用系統的及時可靠。切實改善農村的信用環境,使農村信用體系能夠更好的為金融扶貧貸款服務。
在現有農村信用體系的基礎上,要創新金融扶貧貸款擔保模式,比如現已實行的“公司+農戶”、“貧困戶+幫扶單位”、“五+一式多戶聯保”等創新擔保模式去真正提高金融扶貧貸款的發放率。
參考文獻:
[1]宋海.2017.關于加大金融支持精準扶貧力度的研究[J].全球化,2017(2).
[2]靈丘縣人民政府.2016.靈丘縣“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M].2016.11.
[3]樊思錦.2016.阜平縣金融精準扶貧模式創新與實踐研究[D].河北金融學院.
[4]佘穎.2016.金融扶貧要精準發力佘穎[J].調查研究2016.(2).
[5]中國人民銀行烏蘭察布市中心支行課題組.2015.欠發達地區金融支持扶貧開發工作的實踐與思考——以烏蘭察布市為例[J].北方金融.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