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超津



摘要:音樂自古便有,在古代音樂學習更是一個人成才的必修課。由此可見,音樂以及音樂教育從古至今對我們的影響力就很大。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音樂教育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同時也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機遇。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音樂時代的必然性入手,闡述了基本樂理教學的具體方法,最后對音樂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旨在能夠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尋求音樂發展的新道路,讓更多人懂音樂、愛音樂、知音樂。
關鍵詞:音樂教育;普及;樂理知識
一、音樂時代的必然性
隨著時代的進步,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加深,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等等領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中,多元化文化發展則成為世界各個國家發展與關注的重點領域。在多元化文化發展的背景下,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每一種文明之間通過自身的文化方式開始接觸這個世界,有了更加深入的交流與溝通。正是在這樣不斷交互的過程中,東方文化開始與世界其他不同類型的文化發生摩擦,甚至還有一定程度的沖突,這也是多元化文化發展成為世界各個國家發展道路上不穩定的因素之一。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一共有56個民族文化,由于民族之間的文化存在差異性,其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等等方面都會有所不同。在不同形式的推動趨勢下,56個民族也在交互交流的過程中出現了多元化文化發展的趨勢,促使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當中流淌著多元化文化的血液。
在21世紀,國際音樂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而我們則更要應該重視多元化背景之下的音樂教育。在充分認識到國內外形勢的前提下,結合我國音樂教育的實際情況,從而順應發展趨勢,積極融入到世界音樂主流發展的趨勢之中,無論是教育理念,還是教育形式、內容都需要進行改善,進而與世界音樂發展接軌。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踐經驗,接下來對樂理知識進行了介紹,旨在能夠提高音樂教學效率與質量,讓小學生更加懂音樂、愛音樂、知音樂。
二、基本樂理知識教學
(一)音符與時值
所謂音符就是表達音的時值長短的主要符號。一套音樂符號語言在音樂中就是用來代表音持續的時間,被稱之為時值。其中還有一種音符值被稱之為全音符,可以劃分成為兩個二分音符,而且每一個二分音符又可以被細分成為兩個四分之一的音符,以此類推可以將每一個四分之一音符細分成為兩個八分之一音符等等。從劃分規律來看,音符的劃分是二進位的。通過對音符的分析,我們能夠了解到某一個特點的聲音頻率的持續時間實際有多長。以此類推,有符號來表示聲音的長度與頻率,也會存在表示不發出任何聲音的符號,比如休止符,而休止符、音符值都是根據二進位來進行分配的。在表示三倍音符值時,比如要用二分音符倆對三倍的四分音符時值進行表示時,就需要在這個二分音符之后添加一個附點,該點表達的意思是時值等于原來音符時值的一半。同樣,基本的音符值可以通過加附點來增加時值,而休止符也一樣可以通過加附點來增加休止的具體時間。
(二)拍子
拍子就是音樂的律動,與人的脈搏類似,它就是音樂的脈搏。小學生習慣將一些雜亂無章、一連串以及沒有任何差別的素材,按照的一定的方式進行重新組合,比如便于理解、整理的方式。在具體的音樂當中,將一些穩定的一連串的拍子進行重組,比如說將其分成兩拍一組、三拍一組、四拍一組(見譜例1、2、3),這樣就會成為音樂的拍子。
譜例1
譜例2
譜例3
為了能夠引導小學生如何去成功演奏一個音樂片段,在音樂記譜法有一個“約定成俗”的書寫格式,例如,可以采用一些阿拉伯數字來對不同的拍子進行表示,如2/4 拍、3/4 拍、2/2 拍等。在音樂當中表示拍最為基本的音符則是四分音符,每個小組當中的單位拍可以是四分音符組成,并且每一個小組當中含有兩個四分音符,其拍子則可以記成 2/4 拍,也就是表示需要告訴學生四分音符表示拍,每一個單元有兩拍,單元被稱之為小節。
(三)節奏
所謂節奏將是將一段無序的節拍,組合成為不同的模式。節奏通常會反反復復的出現,因為節奏就是音的長短,節奏與拍子的結合則是音樂的整體“骨架”。例如:均分的節奏(譜例4):
譜例4
切分節奏(譜例5):
譜例5
一個音從拍子比較弱的部分開始,然后持續到后面比較強的階段,此時后面的強音則會轉移到前面較弱的部分,這就是所謂的“切分音”。通俗點來講,切分音可以被理解成為插入的一個沖動,也就是會在我們的意料之外,一旦出現切分音,那么拍子就會被打亂,這樣音樂聽起來就會有奔放、突兀的感覺,包切分音的節奏被稱之為切分節奏,一般來說切分節奏總的時值不會出現變化,僅僅是改變了音強弱的關系。
另外,還有三連音,大部分的音樂都會涉及到均分節奏,而音樂的奇妙之處就在于并非每一種音樂都會沿著這樣的規律持續下去,或者可以在兩個音符之間插曲第三個音,這樣就構成了三連音,而三連音就是在原來兩個音的位置上換成了時值相等的三個音。
(四)音樂符號
在樂譜里面最為常用的符號就是音樂符號,其目的是將聲音的不同特性充分表達出來,例如:表情記號、時值、音高、音量以及演奏技巧等等方面的提示。音樂的本質是善,而音樂符號則是壘起善城堡的積木。音符則是用對不同長短音進行記錄的符號,包括了符頭、符尾、符干,常用的音樂符號(見圖1)
音樂符號有:升(#)、降(b)重升(×)、重降(bb)(⌒)連音符 (.) 附點 (∠) 漸強 (||) 雙縱線 (||:) (:||) 小節反復記號 ∮變音記號。(1)升記號(#)表示將基本音級升高半音;(2)降記號(b)表示將基本音級降低半音;(3)重升記號(×)表示將基本音級升高兩個半音(一個全音);(4)重降記號(bb)表示將基本音級降低兩個半音(一個全音);(5)還原記號(ヰ)表示將已經升高或降低的音還原。
三、音樂的重要性endprint
(一)提高學習者的政治水平
每一個音樂作品都全面傾注了作家的智慧心血與情感,它可以是歡快奔放的,也可以是親切自豪的,又可以是深情贊美的,還看可以是莊嚴雄偉的。而我們在鑒賞或者演唱一首音樂作品時,為了能夠將音樂的主題充分表達出來,就需要深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曲式結構以及曲調發展的邏輯等等,讓情感的線條能夠一環扣著一環的向前遞進。例如,我們在學習《唱支山歌給黨聽》,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準確把握“愛”與“恨”的情感基調,同時還需要了解這首歌創作背后的故事,很大程度上能夠讓廣大學習者增強對黨的一片深情。另外,演唱者還可以通過表演技巧、表演手段,將自己對歌曲的理解以及對黨的情感更好傳遞給聽眾。又例如,《在松花江上》在演唱之前需要去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在那個年代失去家園、失去親人的那種痛苦,讓我們更加了解歷史,不僅能夠增強我們的愛國之情,而且會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
(二)提高學習者的審美能力
通過音樂教育能夠提高學習者的想象力、表達力、直覺力、創造力,在不斷豐富學習者情感的基礎上,提高學習者的審美能力,從而形成較高的文化修養。演唱歌曲、傾聽音樂都能夠改變人的情緒,昂揚之曲能夠催人奮進,靡靡之音則能讓人慢慢的消沉。因此,我們在傾聽一些非常輕松愉快的歌曲時,無論是思想,還是心理都會放松,進而除去很多的煩惱。通過音樂教育能夠讓學習者滲透自然的過程之中,反復審查自己,對自己的心理與思想做出梳理,用愛、用善、用美來對生活的每一刻,進而取得更高的進步。
(三)增強學習者的想象能力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主要是根據旋律、聲音、節奏等等方面的變化來塑造藝術形象、表達意境。人之間在理解上水平上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然而對音樂形象的總體感覺一般來說是不會改變的。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音樂,充分借助音樂的形象喚起學生的相關視覺形象、聽覺形象以及相關事物的聯想,進而全面激發學生想象能力。例如:在欣賞非常經典的《春江花月夜》這首歌曲時,要引導學生盡情的暢想江上月的寧靜與美麗;又例如在欣賞維吾爾族民歌《思念》時,要抓住對情人的思戀情以及隱喻之下的草原建設與發展,在音樂的旋律中感受到獨特的草原顏色,進而抒發對草原發展前景的期望,堅持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引導,能夠不斷激發學生的思考積極性,進而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
綜上所述,音樂是一切的主導,時代已不允許有“音盲”。在世界多元化文化背景之下,我國音樂教育將面臨更大的挑戰與機遇。因此,我們必須要明確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之下做出正確的選擇,加強樂理基礎知識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政治領悟能力、審美能力、想象能力,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歐吉詢.多元文化背景下音樂教育的歷史際遇與選擇[J].當代音樂,2017,(12):19-20.
[2]侯曉琴.談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J].文教資料,2017,(14):72-73.
[3]黃敏霞.淺談音樂教育中創造能力的培養[J/OL].黃河之聲,2017,(01):38.
[4]莊毅華.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研究[J].知音勵志,2017,(04):46.[2017-09-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