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不同形式的新型媒體涌現出來,憑借著交互性、實時性以及多媒體信息的總體性等優勢,更多的用戶選擇了使用新媒體來替代過去傳統媒體。新媒體的特殊性質讓它的傳播范圍更廣、傳播速度更快,對電視媒體產生了巨大影響。區縣廣播電視因為各方面條件的束縛,在發展方面逐漸陷入困境,改革和創新是區縣廣播電視想要跟上時代步伐,不被數字時代淘汰的唯一途徑。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區縣廣播電視;發展
數字化發展與網絡普及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在日益變化的大環境中,新媒體時代為用戶提供了更便利、快捷的生活。用戶可以在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下通過任意客戶端了解到最新的咨詢,并且可以進行自由評論和轉載,這是傳統媒體無法達到的效果。本文根據當前新媒體時代下區縣廣播電視的發展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提出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希望區縣廣播電視在日后能夠迅速發展壯大[1]。
一、當前區縣廣播電視發展出現的問題
(一)人才的匱乏及技術落后
區縣相對于城市來講,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交通不便利、各種資源都比較匱乏等等。更多的人才更趨向于選擇更有發展前景的大城市,從而導致了高層次人才都聚集于城市,而區縣人才匱乏嚴重的兩極分化情況,這也導致了技術熟練度遠遠落后于發達城市。區縣廣播電視臺也因為這些原因存在著發展的局限性,缺乏人才、資源稀少、技術落后等等都是問題產生的關鍵,而這些狀況在短時間內很難被解決,只有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鄉差距減小、人們的就業觀發生改變以及區縣政府改變對人才的態度才能慢慢有所好轉。
(二)落后的編播機制無法參與競爭
戰略、技術、環境、規模等諸多因素會改變組織的權利結構,但是很多區縣電視臺自成立起,組織結構就沒有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變化,而當前的組織結構已經無法滿足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需要,這就導致根本無法參與到激烈的競爭中,更談不到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智力資源對于信息產業子產業也來說,是電視媒體的關鍵部分,但其管理上對人才和人力資源的要求也非常高。當前很多電視節目出現雷同的現象,互相抄襲、缺乏新意,這正是缺乏制作能力的表現,缺乏核心競爭力就是由于人力資源管理能力低下所造成的現象。長時間播放水準低,粗制濫造的節目,觀眾會對該頻道失去信心,不再關注頻道導致收視率下降,隨之而來的就是廣告商不再投入廣告推廣,整個媒體無法正常運營。上述情況在現在的電視臺中普遍存在,但缺乏優秀的制作人員也無法制作出優秀的電視節目[2]。
(三)節目形式單一、內容不豐富
觀眾普遍認為區縣電視臺現階段的電視節目十分單一、枯燥,無法吸引觀眾目光。當前的區縣電視臺節目主要以新聞類節目和電視劇為主,新聞類節目就是將重大事件、領導主要會議及相關活動事宜進行播放。這類節目的特點是理論性強,但是缺乏趣味性,觀眾普遍為高齡人群,而且觀眾缺乏觀看熱情,最后收視率會一路下滑,為之后電視臺的發展設置了一道障礙。由于位于行政區劃分的末端,區縣電視臺在資金和地理位置方面都有局限性,影響它的發展范圍和發展方向,但是無論什么地方都有它特有的地域文化,在確定發展方向時也應該結合當地特色,不斷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的道路[3]。
以其他發展前沿的電視臺節目模式作為樣板進行模仿,是區縣電視臺通常錄制節目的一種形式,這種模式呈現出傳承關系。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提高,觀眾的認知水平和需求也有很明顯的提升,這種模板化制作出來的節目已經無法引起觀眾的觀看興致。區縣電視臺節目已經落后于高級別電視臺,節目質量也無法得到快速的提升,其相應的職能發揮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觀眾不斷流失的情況越來越明顯。
二、關于新媒體時代區縣廣播電視發展的參考建議
(一)內容呈現本土化
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社會發展、歷史文化等為基礎,結合自身擁有的地域特色,利用已經擁有的節目素材、人力資源等制作出符合本地觀眾觀賞品味的節目就是內容本土化。本地的風俗習慣和本地觀眾的審美標準應該作為區縣廣播電視臺首要考慮的問題,如果該地區有地方方言,也可以運用到適合的節目中,拉近與觀眾距離的同時也展現了電視臺地域性優勢。節目題材的本土化和節目視角的本土化是內容選擇的兩個方面,其中的重點是如何選擇適合的節目角度,節目中傳播的題材應該是本土化的內容,如果在選取視角上不符合本地特色,那所呈現的是一種扭曲的效果。
(二)創新節目角度
每個人對于每件事的看法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是從不同角度出發看待這件事,所以會有不同的見解。在節目制作上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節目制作者的出發角度不同,對節目的看法和感受就不同,獲得的節目效果當然也不一樣,想要提高節目的制作質量,就必須要求節目制作者從自身出發,具有豐富的創造力,創新節目的表現形式,挖掘深層的內涵。
(三)大力開發本土文化市場
由于當前的電視媒體觀眾數量增長已經得到了有力控制,過去“跑馬圈地”的時期已經過去,隨之而來的是“精耕細作”的時代。區縣電視臺應該提升內部資源的配置和發展本土市場來實現這一時代轉型。區縣電視臺在投資規模和品牌規格上都無法與中央臺和省級電視臺相比較,并且區縣發展平臺有限制、資源也比較匱乏,所以更需要重視內部資源的配置,同時大力發展本土的文化市場,才能加快發展的腳步[4]。
結束語:
區縣電視臺發展緩慢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有客觀存在的實際因素,如地理位置、人才匱乏等等,但是也存在可改善的內部原因,在新媒體時代,如果區縣廣播電視不積極尋求發展,不斷的完善和創新,就會更顯得落后。只有積極創新節目,了解觀眾需求才能得到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學進.淺議全媒體時代區縣廣播媒體的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5(16):181-181,259.
[2]稅鶯.全媒體時代區縣廣播電視臺如何轉型[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2):270.
[3]易海燕.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區縣廣播電視臺未來發展之路[J].內江科技,2015,36(9):73,107.
[4]李曉靜,遲瑛,王朋崗等.論區縣電視臺與新媒體的融合[J].科技傳播,2016,8(13):112,132.
作者簡介:張紅鋼(1959.03.30)男,漢、山東費縣、學歷:大學、職稱:新聞編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