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莉
摘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習近平總書記面對當代中國結構性的發展難題,為創新社會治理結構而提出的一種全新的理論體系。文章主要對“四個全面”的邏輯結構和理論創新進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激發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活力,從而進一步開拓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關鍵詞:“四個全面”;邏輯結構;創新思維;依法治國
前言:
在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交織的時代背景下,發展與風險形影相隨?!八膫€全面”戰略布局,正是在中國發展起來之后,為應對現代社會風險,并注重治理和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全面性的必然選擇。
1“四個全面”以新常態方法論為發展主線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當代中國社會發展實踐在“雙向互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戰略理論成果,也可將其看作是整個戰略布局的吐故納新,它的出現領導著我國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領域。以“四個全面”為統領,可為我國的創新發展提供方向,并找準發展路徑和目標,使得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以較快的速度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而新常態方法論是貫穿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一個重要主線。
“新常態”一詞最早出現,主要是針對我國經濟水發展過程中的領域改革而提出,從經濟新常態,一直到社會新常態,其已逐漸延伸到了社會方面的方方面面、各個領域,并一路超出了經濟領域,而逐漸開始思考人們對于社會發展的普遍意義。如此一來新常態也被人們賦予了一種特殊的哲學含義,并具有了哲學方面的價值。
“新常態”中的“新”就是創新,有別于舊的制度和戰略,這也就意味著新常態下的發展目標、發展理念、發展路徑、發展方式以及發展動力等均與舊常態下存在較大差別,這也就標志著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即將進入一個全面的發展階段和時期。所謂“常態”便是要一直維持著一個狀態,即新常態即將要維持較長一段時間。若將新常態看作是一個質變,那么在此階段內的社會經濟發展就可被看作是一種量變,也就是說新常態不同于以往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同時,它更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性的社會經濟發展質與量的和諧、統一[1]。
2“四個全面”的邏輯結構和理論創新研究
2.1“四個全面”是黨治國理政的完善和總結
從該戰略布局的內容及其提出過程,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內在關系所經歷的時間跨度來看,該戰略布局是黨中央系統、全面的總結黨治國理政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結晶和實踐經驗,是我黨深謀遠慮、深思熟慮的結果。該理論的提出,開創了黨創新理論發展的新境界,更是馬克思主義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嚴格認真的領會和學習“四個全面”思想理論,并整體把握其戰略布局,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的制定提供有力參考和依據,并可有效約束我黨的行為,為中國特色主義建設行動的落實提供了保障。及時、有效的落實“四個全面”思想布局的實踐經驗,并將其上升為理論應用于具體的制度制定和安排中,是推動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關鍵性途徑,更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實際要求。
2.2“四個全面”的內在邏輯十分嚴謹
“四個全面”相互支撐、相互促進、不可分割,共同構成一個緊密的整體,其既能夠體現出內在具體的二分邏輯結構,又可體現出“目標-調控-途徑”的三分邏輯結構,故從整體的角度看,該戰略思想具有十分嚴謹的內在邏輯,且更加彰顯了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創新理論,在我黨正確、英明的引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又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發展水平也獲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八膫€全面”這個有機整體的價值和活力的綻放,使其在新時代背景下,更加具有生命力。全面、綜合的審視該戰略布局思想,可發現改革既是凝聚力也是驅動力,但同時也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內核和方法策略。
2.3“四個全面”堅持馬克思人民大眾立場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其中的“全面”主要是針對人民群眾的覆蓋面而言,同時也體現了建設領域的全面性和普及性。而全面、綜合性的深化改革,本身就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提升個人利益、不斷發展、不斷提高的訴求。在改革動員、改革成效評判以及改革實施檢驗等各個環節中,均充分發揮了人民大眾的創造性、主體性以及主動性和積極性,而這也是馬克思主義思想人民大眾立場最直接的體現[2]。
依法治國,是黨和國家領導人民群眾治理和發展國家的根本性策略,其主要是通過法治實踐和科學立法等方式體現了人民大眾的立場。而從嚴治黨,便是始終堅持的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并時刻與人民群眾進行血肉聯系,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是中國共產黨提升自身執政能力和治國能力的必要要求,同時也我黨在進行自身建設過程一直堅持人民群眾立場的直觀體現。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群眾立場,而這一點也從根本上保障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三個代表”、“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相輔相成?!八膫€全面”中明確闡述了我黨和國家今后發展的目標和發展方向,要求重點關注各項工作中的關鍵性環節,開辟了黨治理國家的全新境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個全面”內在邏輯結構深深的根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活動實踐中,并嚴格遵循著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發展規律,因此,不管是其精髓還是靈魂均在于實踐。只有在實踐的基礎上了解和認識了“四個全面”基本理論,才能深入洞悉其發展規模,從而實現創新發展。
總結:
綜上所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所包含的思想理論觀點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一個完善的有機整體。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呈現出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基本特征,是黨和國家不斷向前發展的必然需求。它將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的養分進行了充分利用,從而激發了社會發展的內在活力,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推向了一個嶄新的發展臺階。
參考文獻:
[1]李偉.基于“四個全面”,探析群團工作新思維——以中國青年工作院校協會工作為例[N].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5,906:70-74.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近期重點選題[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6,0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