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君
【摘要】流行音樂是當今時代最主要的音樂表現形式,它在高中生群體中有著廣泛的基礎。高中音樂主要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但由于教材所包含的音樂形式比較多,有些作品的理解對高中生來說比較抽象的,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流行音樂與高中音樂課堂的整合,能將流行的音樂元素與學生的音樂體驗相結合,使生澀的音樂鑒賞變成有趣的音樂感知,有利于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流行音樂;高中音樂;整合策略;實踐做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流行音樂作為一種喜聞樂見的音樂表現形式,在校園廣泛流行,它是高中生最易接受和理解的音樂內容。將流行音樂運用于高中音樂課堂,能使生澀、抽象的音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有效促進學生的音樂體驗,達到化抽象為形象,實現音樂鑒賞課堂的增值。教師如何用心整合,積極尋找高中音樂學習的契機點,從而實現音樂課堂的增值?
一、靈性挖掘導入點,借流行音樂實現課堂增值
高中音樂包含的主題廣泛,音樂元素也非常的豐富,但高中生由于自身音樂水平的局限性,他們對教材上的一些音樂可能無法感性理解,這為音樂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課堂導入是學生順利參與音樂學習的重要環節,以流行音樂為課堂切入點,能激活學生的音樂體驗,使音樂鑒賞更加感性,學生能借助流行音樂去理解教材中的音樂知識,最終找到音樂感知的突破口。
如在湘教版歐美民間音樂這節課的教學中,它主要向學生介紹歐美樂器風笛,很多教師對于歐美民間樂器并不熟悉,對于樂器知識的了解也是只知其中一二,更別說學生了。教師在構思此節課的教學活動時,可以讓學生欣賞一下耳熟能詳的風笛音樂,并讓學生去猜想音樂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音樂的名字是什么等。同時,教師在課堂上播放電影《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借助樂曲婉轉、優美、悲傷的曲調去激發學生的視聽,當學生產生興趣之后,教師再告訴學生這是由蘇格蘭風笛演奏的。動感的音樂源自傳統的民族樂器,歐美民間音樂有著怎樣的魅力?教師由此介紹相關的歐美民間音樂,并將教材中所介紹的歐美民間音樂進行介紹,從而讓學生體會歐洲民間音樂的獨特魅力。又如,在爵士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音樂歌手周杰倫、王力宏、陶喆等人入手,從中搜集和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比如現在流行的R&B音樂里面就含有BLUES音樂的音樂元素,R&B是對Rhythm&BLUESES的簡稱,也就是節奏與布魯斯的意思。而布魯斯音樂起源于美國黑人音樂,是爵士樂最初形成時的一種形態。教師通過學生熟悉的歌手向課堂學習內容爵士樂的過渡,讓學生對課堂探究產生興趣,并播放超女改版的爵士版民歌《彩云追月》,使學生在不同的角度中感性理解爵士樂的風格,最終達到不斷豐富自身的音樂素養的目的。
二、巧妙豐富教學內容,借流行音樂實現課堂增值
高中音樂課堂教學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流行音樂對高中生來說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音樂元素大部分與流行音樂有關,這也是流行音樂的魅力所在。流行音樂作為當今主流的音樂元素,對學生思想的引導至關重要,教師要意識到流行音樂在高中生的重要地位,巧妙將積極向上、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引入課堂,并與音樂鑒賞相聯系,使學生以更加多元化的思想去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
還是以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為例,《我心永恒》作為電影主題典,它和經典的電影一樣,得到了廣泛流傳。《泰坦尼克號》是高中生最喜愛的電影之一,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上將電影和主題片段同時呈現,并讓學生深入鑒賞,體會經典電影和音樂的魅力,感受其背后蘊含的音樂知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影片的靈魂歌曲《我心永恒》進行哼唱,然后教師讓學生欣賞席勒.迪翁的演唱,通過對比,讓學生說出在演唱時的難點,并適時告訴學生在歌曲的轉調處,由原來的E大調提高了一個減四度,驟然升至降A大調,全曲爆發性的高潮由此轉調,唱出了女主人公露絲對生活充滿了愛和堅定的生活信念,更加表現了她和男主人公杰克之間至死不渝、刻骨銘心的愛情,感受影片充滿的那種悲壯的美感。可以說,流行音樂所包含的音樂知識也是非常豐富的,教師要結合音樂的表現元素,積極尋找流行音樂與高中音樂教材知識的鏈接點,從而為音樂學習找到突破點,最終借流行音樂實現音樂學習的增值。
三、滲透作詞譜曲能力,借流行音樂實現課堂增值
流行音樂歌詞的內容易被學生接受,特別是高中生正處在迷茫時期,很多歌詞就是“量身定制”,例如《隱形的翅膀》中的歌詞:“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歌詞中激勵著學生要有勇氣,要堅強;但是,在流行音樂中也有一些不適合學生的歌曲,教師應適當引導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保留旋律,修改歌詞內容,鍛煉作詞能力,這也是教師積極運用流行音樂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它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注入活力。
流行音樂的發展并不是孤立的,它與古典音樂一脈相傳,古典音樂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理解過程又比較抽象,教師可以將學生熟悉的流行音樂引入課堂,并讓學生體會部分流行音樂的創作靈感源自古典音樂,在感悟之中體會流行的譜曲方法。例如,SHE的《不想長大》,作曲者借鑒了莫扎特為人熟知的第40號交響曲作為副歌的旋律和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G小調(K.550)第40號交響曲,這是他一生中最受世人珍愛的作品。教師將兩首音樂在課堂上呈現,使學生感受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創作者巧妙的創新使流行音樂更富有現代的生活氣息。教師再借助比較的過程向學生滲透簡單的譜曲和作詞的方法。可以說,教師積極搭建的音樂學習新平臺,可以使學生的譜曲能力、作詞能力能得到有效發展,最終實現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總之,高中生具備一定的音樂學習和欣賞能力,流行音樂作為學生喜愛的音樂表現形式,在高中音樂課堂巧妙運用流行音樂,能激活學生的音樂體驗,促使學生以多樣化的形式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欣賞音樂,最終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又實現音樂課堂的增值。
參考文獻
[1]王敏.流行歌曲在高中音樂教學上的運用[J].中國體衛藝教育,2011(06).
[2]林海霞.流行歌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實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