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靜
“學導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嘗試及見解
周 靜
目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中學課堂中仍然普遍存在,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已成為影響素質教育發展的一大障礙。為更好地適應課程改革要求,學導式教學法應運而生。學導式教學法注重學生的認知活動,教師是引導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師應采用各種教學手段,積極引導,讓學生高效地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到學導式教學模式,需要我們改變觀念,不斷探索學習。
學導式教學法;高效課堂;主體學習
學導式教學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學導式教學法極度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學”,教師創造情景,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積極引導,充分為學生主動學習營造條件,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收納箱。如何利用好課堂教學法來獲得高效課堂是核心。以下是我關于如何將學導式教學法高效運用在課堂上的一些案例分析及見解。
1. 學導式教學法的構建
學導式教學法是近十年興起的一種啟發式教學法,強調教師引導,學生主導、自主探究,將傳統意義上的被動吸收轉變為主動學習。
2. 學導式教學法創新應用案例分析
課前將制作好的《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學案分發給學生,學生在學案的引領下,通過自學課本、查閱資料,知道本節基本內容,能理解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白的問題做好標記,教師適當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PPT展示學習目標,并展示學案的答案,學生自主糾錯完成滿分學案。小組討論,若小組討論仍未解決,小組糾錯完成后在組間解決,每小組分別由小組長向班上其他組提出問題,其他組能解決的就舉手答疑,若不能回答則老師回答。
教師精講實驗一:觀看Flash動畫,思考討論問題:
(1) 四個保溫杯中溫度計讀數哪些有變化?怎樣變的?說明了什么?
觀察溫度計學生很容易發現煮熟的種子中溫度計變化不明顯而能萌發的種子中溫度計讀數上升,因而得出結論:呼吸作用釋放了熱量。
學案深入引導,這個實驗用的實驗器材是保溫杯,為什么用保溫杯?可不可以換成其他的裝置?學生很容易說出,因為是測種子呼吸作用是否釋放熱量,所以必須用保溫裝置,不然熱量會散失干擾實驗結果。
實驗二:閱讀教材P61及圖2.1-25,然后動手實驗:

甲 丙

教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實驗裝置,將全班同學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做驗證實驗。
(1) 分小組討論該實驗在探究什么問題。
(2) 甲、丙兩瓶中燃燒的蠟燭出現了什么現象?種子在萌發過程中吸收了什么氣體?
通過自學教材、做實驗,學生發現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消耗(吸收)了氧氣,因此燃燒的蠟燭放進廣口瓶立即熄滅。
實驗三:閱讀教材P61及圖2.1-26觀看視頻。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1) 二氧化碳有何特性?
(2) 種子在萌發過程中產生了什么氣體?
教師引導,通過第一個實驗知道呼吸作用會吸收氧氣,那會不會釋放什么氣體呢?這支試管里面是澄清的石灰水,請個同學上來對著試管吹氣。下面的同學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了。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呼出的是二氧化碳。這是人的呼吸運動產生的氣體,請問細胞呼吸運動也會產生二氧化碳嗎?同樣,請同學上臺做演示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得出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最終得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是在氧氣的參與下將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經課前自學、課上小組討論、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師精講,學生基本能攻破難點,明確考點。學習的新知識只有運用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才知道掌握得如何,所以PPT展示一些核心考點的試題給同學做,做完后由學生當場講解,然后將課前印好的課后鞏固題發給學生,預留幾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對當堂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復習鞏固。
PPT展示易錯考題:
1. 澆花過勤,土含大量水分,導致根爛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 )
A. 水分太多,根毛無法吸收其他物質
B. 水分過多,根無法呼吸
C. 水分過多,破壞了土壤的成分
D. 根吸收水分過多而死亡
2. 在陽光下檢測呼吸作用,結果不顯著,其原因是
( )
A. 呼吸作用停止 B. 呼吸作用減弱
C. 蒸騰作用旺盛 D. 光合作用較強
3. 下列哪一項措施不是為了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 )
A. 低溫貯藏水果蔬菜
B. 農田土壤板結后及時松土
C. 貯藏糧食時在密閉糧倉內充加二氧化碳
D. 小麥種子入倉前曬干
學導式教學模式,教師不是課堂的主宰,不是權威。整個課堂氛圍是積極活躍的,形式多樣的。既不會完全由學生控制,也不再是滿堂灌的形式,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交流。學習變得更輕松愉悅,同時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學海無涯,人的一生要學習很多知識,重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導式教學法強調學生主動參與,養成自學的習慣、自學的能力。教學改革一直存在于教育教學中,一個高效的課堂離不開老師的精心設計,學導式教學法要求老師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課堂。高效的課堂也不僅僅局限于某一種單一的教學模式,需要多種教學法相結合,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
周靜,中學二級教師,四川省內江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