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
【摘 要】當今時代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銀行業同樣受到互聯網金融的重大影響,如何將會計電算化與大數據有機地結合,需要每一個銀行人認真思考。本文分析了大數據背景下銀行會計電算化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大數據;銀行業;互聯網金融
作為市場經濟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特別是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強勢競爭,只有發揮傳統銀行業的優勢,規避劣勢并吸取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特點,才能更好地服務傳統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發展。大數據對于整個經濟都會產生深遠的變革,對于銀行也不例外。
一、大數據與會計電算化的概念
大數據是指超出了常用硬件環境和軟件工具在可接受的時間內為其用戶收集、管理和處理能力的數據。具有如下特點:
1.容量:數據的大小決定所考慮的數據的價值的和潛在的信息。
2.種類:數據類型的多樣性。
3.速度:指獲得數據的速度。
4.可變性:妨礙了處理和有效地管理數據的過程。
5.真實性:數據的質量。
6.復雜性:數據量巨大,來源多渠道。
大數據的意義:大數據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對于銀行業而言,如何用好大數據成為銀行成功的關鍵所在。
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形式儲存銀行數據,并進行收集,處理和輸出的方式。會計電算化除具有電子計算機具備的一般特點,如運算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精度高、存量大、適應性強、有“記憶”和邏輯判斷能力外,具有下明顯的特點:
1.及時與準確。
2.集中與自動化程度高。
3.規范化與標準化。
4.信息存儲的電子化與科學化。會計電算化與傳統手工記賬相比無疑是一種進步,大大增強了銀行業會計核算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二、大數據背景下銀行會計電算化面臨的問題
1.大數據需要銀行業產生新的金融形態
很多的數據和非常厲害的數據分析工具,將要催生出很多金融形態對于信貸市場的瓜分。大數據從以下幾個方面改變銀行業傳統的數據運作方式:數據質量的兼容性、數據運用的關聯性、數據分析的成本以及數據價值的轉化。例如,阿里巴巴在拿到金融許可牌照以后,迅速得到了發展,依靠的正是其掌握的海量的個人信息數據,其依靠這些數據對于客戶進行深度挖掘信息,大大降低了信貸所帶來的一系列的風險,從而鎖定了相關的收益。銀行在這一方面可以向阿里巴巴學習,不斷擴大自己的基礎客戶群,在客戶信息大量深入采集的基礎上進行大量深入的分析,以利于對于客戶進行二次營銷;另一方面銀行有必要適應大數據不斷發展的背景,深度挖掘大數據,利用好大數據。
2.大數據為銀行業提供了不同的分銷渠道和銷售手段
(1)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從時間上來說,互聯網金融的橫空出世為廣大老百姓和企業客戶提供了一個7*24小時不間斷服務的過程。只要網絡不斷,服務就不斷。從空間上來說,互聯網金融依托于網絡,現有的4G網絡,特別是5G時代的即將來臨,將會突破這一空間限制,進而提高了銀行業的交易金額和交易數量,增加了知名度,提高了收益。
(2)大數據將銀行交易投資渠道大大拓展。目前我國金融業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金融產品不甚豐富。互聯網金融為廣大老百姓和企業客戶提供了很多可以投資的產品和服務,間接推動了廣大居民對于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的了解。
(3)提升了對于客戶的服務水平。傳統的銀行業基于內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收集到的數據傳輸到客戶關系系統即CRM,來進行客戶的分析和營銷。大數據的出現,客戶的信息在互聯網上信息,社交平臺上的信息,各個征信平臺或類似征信平臺上的信息等所有的信息全部收集整合上來,從而更為深度和廣闊的交叉營銷,進而提高客戶對于銀行業產品和服務的粘性。
3.大數據的發展呼吁銀行業不斷進行金融創新
(1)在電商領域,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銀行業的電子渠道比如網銀,手機銀行從最簡單的信息發布,匯款,產品購買等進而轉到對于客戶家庭資產負債情況的分析,并提供相關的理財建議等獨特的業務,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隨著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帶動了他們對于銀行業的進一步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業的銀企直連等產品和服務延伸到企業自己的系統、政府的系統中,為企業對自身財務管理的操作提供了便捷性和有效性。
(2)在移動支付領域,互聯網金融下的移動支付可以通過互聯網傳輸數據來轉移貨幣價值,為個人和企業提供更加便捷迅速的移動支付服務,來代替傳統的現金支付,支票支付。目前,不少北歐國家已經實現了無紙幣支付達到90%以上,一方面由于這些國家物理網點很少;另一方面人均教育程度很高,在這兩種情況共同作用的情況下,移動支付更容易被當地人所選擇。
(3)互聯網金融中的比較典型的代表人人貸即P2P模式,是一種一個人向另一個人依托平臺貸款的模式。它的起源就是因為個體戶,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背景下產生的。它通過高于銀行貸款利率低于民間貸款利率的水平放貸。而且人人貸公布了資金使用者的相關情況,包括年齡,教育程度、貸款金額、用途、期限等,增強了資金使用的透明度,信息得到了充分的披露,風險也得到了充分的降低。
4.獲取、分析和運用大數據的能力不足
銀行業從海量的信息數據中深度挖掘客戶信息,了解客戶的消費習慣和風險偏好,進行精準營銷,可以從每一個營業環節中挖掘數據的價值,從而進行分析和運用數據,將合適的產品與服務推薦給合適的客戶,進行個性化精準營銷。大數據時代下的精準營銷通過大數據獲取對象的各種偏好,對不同對象進行不同營銷。
5.大數據對于銀行業的監管和安全運營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1)金融創新產品層出不窮,而且速度越來越快。而在監管這方面無論是法律法規還是監管機構的有效監管都是比較滯后的。這一過程中難免有一些人會打法律法規的擦邊球來獲得不法利益。監管機構對于金融創新也有一個理解摸索的過程。
(2)信息安全面臨很大的考驗,內部控制系統較為薄弱。數據的集中度越高,風險也就越高。由于不少銀行的管理者在會計電算化后對于內控的認識不夠,認為只要制定制度就是萬事大吉,造成內控制度實行起來非常困難,只是注意業績,不考慮內控或考慮不夠,不利于內控功能的有效發揮。
三、大數據背景下完善銀行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建議
1.增強銀行業從業人員大數據意識
銀行業從業人員一定要正確認識大數據的作用,轉變固化思想,不斷推動金融創新。將大數據更好的運用到日常業務當中。在國家各種發展戰略中積極推動大數據的運用,搶占制高點,制定大數據結合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戰略規劃。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基礎,做到精準營銷和管理,實現銀行由核算型到銷售型的快速轉型。
2.培養大數據時代的科技核心能力
銀行業從業人員要運用大數據思維,不斷提高獲取,分析和運用大數據的能力,建設一支具有大數據思維的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的信息安全體系,防范金融風險。銀行業急需制定信息安全方面的制度,例如不相容崗位分離制度,操作強制留痕制度,分級授權制度,崗位強制輪換制度,檔案保管電子化制度等,不斷提高員工的信息安全意識,為大數據在銀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信息技術的進步在提高銀行工作人員效能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金融風險的問題。所以銀行各個部門要從軟件開發,硬件管理和維護,系統操作與環境管理控制,計算機病毒的防范和相應解決措施等方面,制定嚴格保密的防范措施,積極防范金融風險。
3.加強對于金融創新的監管,完善相關配套制度
目前我國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層級并不明確,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產品和服務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并且大大快于監管制度更新的速度,因此需要盡快明確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或實現人行、銀監局、工商、稅務等機構聯動監管。同時,還應盡快制定互聯網金融的行業規范,加強行業準入及風險控制,監督資金流向,確保資金安全。
4.大力培養既能懂銀行業務又能會計算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21世紀是信息社會的世紀。在銀行工作的人,特別是在基層,每天忙于繁雜的日常事務,對于計算機知識的不了解很容易造成工作失誤,從而影響結算,進而影響銀行的社會形象。因此,一定要注重培養人員信息技術的掌握和運用。銀行可以利用自身的資源不斷加大對于員工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有條件的銀行甚至可以鼓勵員工停薪留職進入到高?;蚩蒲袡C構進行深造。
5.完善會計電算化的法律環境,使之適應大數據的發展
為了支持大數據背景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政府、人大等需要結合目前已有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在適合中國國情的前提下,積極吸收西方發達國家在商業銀行會計電算化方面的法律法規,完善我國會計電算化方面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等立法體系,為會計電算化適應大數據發展提供法的保障。
四、結束語
在當今社會大數據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銀行業會計電算化也要與時俱進,目前我國的會計電算化事業起步較晚,發展中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因此如何把握機遇將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邢偉,商業銀行會計電算化的現狀及對策分析議.時代金融,2012(12).
[2]范文萍,對銀行會計電算化發展的幾點思考.經濟師,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