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利容
(樹德中學都江堰外國語實驗學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現狀調查研究
——以都江堰市為例
蔣利容
(樹德中學都江堰外國語實驗學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本研究采用駱一編制的《青春期性心理健康問卷》對都江堰市971名初中生進行了調查,考察了都江堰市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以及性別、年級、地域等因素對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調查結果表明:都江堰市初中生性心理健康平均分處于中等水平,說明其性心理健康總體狀況處于中等水平;都江堰市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在年級上呈現顯著性差異,表現為年級越高性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但是在性別、家庭所在地上無顯著差異。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現狀調查
世界衛生組織(WHO)把青春期界定于10-20歲之間,指以性成熟為標志的一系列形態、生理、內分泌及心理、行為的突變階段,是指兒童由不成熟發展到成熟的過渡階段。[1]伴隨男女兩性身體形態的變化和第二性征的迅速發育,初中生的性生理變化必然帶來心理上的困惑[2]、性適應不協調性[3]、同性依戀[1]等問題。這些性心理問題顯示,青春期學生對性知識的認識匱乏,有些甚至是錯誤的。[4]
筆者是中學心理教師,在工作中觀察到學校戀愛現象越來越普遍,學生之間的戀愛行為很多不注重場合、身份等,有的在教室外面的走廊、甚至是教室里擁抱、牽手、接吻等;還有的不顧及周圍人的目光,甚至是炫耀式、挑戰式的跟異性擁抱、牽手、接吻等。由于性的敏感性、隱私性,發生在初中生身上的性心理問題還沒有一個較為準確的統計。
另外,研究顯示,性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有中等程度的相關。[5]
綜上,對初中生進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且迫在眉睫的事情。開展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青少年性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制定相應的教育策略。本研究擬通過實際調查、文獻分析的方法,以都江堰市的初中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的現狀,從而初步探索適合初中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的方法,對都江堰市4所初中的971名初中生進行了調查。樣本分布于都江堰市兩所城鎮初中和兩所農村初中。共發出了971份問卷,有效問卷836份,有效率為86.1%。被試資料見表2.1。

表2.1 現狀調查被試情況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問卷:
本研究采用西南大學駱一編制的“青春期性心理健康問卷”。該問卷包括性認識、性價值觀、性適應三個維度。性認識包括生理知識、性知識2個因素,性價值觀包括性觀點、性態度2個因素,性適應包括社會適應、性控制力、自身適應3個因素。問卷得分越高,性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研究表明,該量表在中學生中有良好的信度、效度[6],可以作為研究工具使用。
本研究選取了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三個指標來考察和分析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的總體特征。
首先,對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測量結果進行總體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見表3.1。

表3.1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總體狀況
由表3.1可見,初中生性心理健康量表各分卷得分在3.0~4.0之間,是處于中等水平的分數。其中,性態度維度的得分高于4.0,高于平均數,而性知識維度的得分小于3.0。
3.2.1 不同性別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表3.2 不同性別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的差異分析
從表3.2中可以看出,測試對象中男生性心理健康平均值為3,483,與女生心理健康平均值3.480相當,同時觀察顯著性p值,p>0.05,說明不同性別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狀況無明顯差異。從各分問卷及各維度來看,男女性心理健康狀況也無顯著性差異。
3.2.2 不同年級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表3.3 不同年級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的差異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以下同)。
從表3.3中可以看出,經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總問卷和各分問卷檢驗結果的顯著性p<0.05,這說明不同年級的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總體程度是有顯著差異的。在總量表中,心理健康平均值初三最高為3.757,初二次之為3.374,初一最低為3.328,說明高年級的性心理健康狀況要高于低年級。
3.2.3 不同成長環境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表3.4 不同成長環境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的差異分析
從表3.4中可以看出,城鎮地區的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均值為3.498,要高于農村地區的學生的均值3.456,然而兩者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是,性價值觀分卷和性態度和性控制力這兩個維度上,城市學生得分均高于農村學生,而且p<0.05,有顯著性差異。
本研究表明,都江堰市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狀況處于中等水平,性認知的水平低于性適應和性價值觀的水平,如表3.1。具體來看,性態度維度的得分高于4.0,說明初中生對有關性問題的態度傾向積極、健康。而性知識維度的得分小于3.0,說明都江堰市的初中生對性知識的了解還是比較匱乏的。
本研究中,初中生對性知識的了解甚少,性知識的獲取已不能滿足其性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對孩子的性教育大多數采取回避的態度,認為孩子可以“無師自通”;另一方面,應該是專業教育者的缺失所導致的學校和家庭教育嚴重滯后。
研究表明,都江堰市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在年級上呈現顯著性差異,特點表現為年級越高性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在性認識和性價值觀兩個分問卷上,也表現為高年級要好于低年級,在性適應分問卷上,表現為初三好于初一,初一好于初二。都江堰性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在性別和家庭所在地上無顯著差異。
首先,隨著年齡的增長,初一學生正進入青春發育期,這個時期他們剛開始探索性方面的知識,掌握的知識相對比較少,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斷進行學習,掌握的有關性的知識更豐富,到達初三,他們也學習接受了各種各樣關于性的社會規范、道德,有了自己的判斷力,社會適應水平、自身適應以及性控制力水平也逐漸提高,適應力更好。其次,都江堰市的城鎮和農村的發展水平差別不是很大,這有可能是造成在性認識等問題上無地域顯著差異的原因。最后,初中階段是自我意識迅速發展的時期,男生女生開始關注自己的體像和性能力,女生可能沒有男生那么主動去了解關于性的知識,但是她們比男生早進入青春期,在初中階段,女生大多數已經都進入青春期,所以,她們已掌握了較多的性生理等方面的知識,可以擺脫剛進入時的緊張焦慮等,適應自己生理心理的變化,所以男女在性適應上無明顯的差異。
對初中生性心理差異特征的研究,本研究只選取了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三個影響因素作了探討。但是影響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自身、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因素,如家庭教養方式、雙親性別角色的熏陶、師資力量、網絡影響等,以后可以繼續對這些影響因素做更深入的研究。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一直是熱點問題,很多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在不斷嘗試,但是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教學方法單一、不靈活,大多數學校都是灌輸式教育,這樣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不容易達到教學效果,學生受惠較少,那么,如何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能更好地度過青春期,是今后研究可以思考的方向。目前,本研究對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還只處在初步的探索階段,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還應從多方面入手進行研究,可以將性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校本課程開發,形成學校的特色教育。
[1] 胡珍.王金鑫.性健康教育讀本——性心理學.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7
[2] 張耀清.廣西玉林市初中生青春期性心理現狀調查及學校教育實踐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
[3] 陳興旺,陳國柱.青春期性心理發展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網絡財富,2009,9:4-5
[4] 許愛紅.淺談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的目標、內容與實施.山東教育科研2002(11):49-51.
[5] 駱一,鄭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學2006,29(3):661-664.
[6] 侯嬋娟,陳于寧,姚樹橋等.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在中學生應用中的信度和效度.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4):442-444.
g645
A
1672-5832(2017)10-0243-02
該研究課題由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性社會學與性教育研究中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