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倩妮
摘 要:增強現實技術應用于出版物方面,在國際上才短短幾年,國外相對比較成熟,出于現實價格以及個體差異性的局限,國內還不多見。尤其是增強現實技術應用于兒童科普讀物方面的研究更加少見。本文將結合現實技術的交互式特點,與兒童的感覺、觸覺、聽覺等方面的實體信息、結合教育學、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將從多方面有機結合進行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增強現實技術;兒童科普讀物;交互
傳統的兒童科普讀物集文字、二維圖片為一體,在互聯網+時代的沖擊下,顯示出眾多的不足。傳統的兒童科普讀物內容豐富,普遍晦澀難懂、二維圖片的呈現形式對兒童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很大的制約和局限性。通過增強現實技術應用于兒童科普讀物,把現實的實體信息(視覺、聽覺、觸覺)得以超越現實的感官體驗進行呈現,對于兒童認知發展各階段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市場上增強現實技術在兒童科普讀物中的應用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呈現,主要集中于北京聯合出版社公司、江西高校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北京婦女兒童出版社的相關兒童讀物。但部分局限于AR的機械性運用,沒有與兒童科普讀物進行科學合理的結合,同時,忽略了消費群體的年齡及身心發展特性而表現出諸多的缺陷和漏洞,比如,機械的增強AR色彩對兒童視力的影響、兒童的年齡特點對理解接受新事物的具體需求等。
1 增強現實技術
增強現實技術也被稱為混合現實,是虛擬現實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近年來國內外眾多研究機構的研究熱點之一。增強現實技術目前局限于視覺方面的研究,它還包括聽覺、味覺和觸覺等感官方面,最終呈現出一個奇特而又真實的感觀效果[1]。
2 增強現實技術與兒童科普讀物
(一)增強現實技術應用于兒童科普讀物研究現狀及趨勢
1.傳統兒童科普讀物的主要瓶頸是缺少直觀現實的感官體驗
傳統兒童科普讀物內容豐富、科學嚴謹,基于兒童的生理、心理成長特點,知識難以被兒童理解接受,而單純意義上的增添二維圖片數量,也僅僅是隔靴搔癢,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結合增強現實技術的虛擬結合、實時交互、三維注冊等特點[2],將兒童科普讀物與富于形式創新、更加直觀的增強現實技術相結合,成為兒童科普讀物新發展的重要機遇。
2.增強現實技術與兒童科普讀物的融合是互聯網+時代傳統科普讀物的必然發展趨勢
互聯網+時代,基于增強現實技術在傳統出版業方面應用的必然趨勢,以及兒童科普讀物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增強現實技術與兒童科普讀物的融合是傳統科普讀物的必然發展趨勢。目前,市場上的兒童科普讀物琳瑯滿目,書中的涉及的實物色彩鮮艷,形象逼真,與實體差別越來越小,深受兒童的喜愛。在三維立體的基礎上,再加上四維音響效果,則對于實體的理解與掌握更加逼真,進一步促進兒童的理解和對知識點的思考與掌握。
3.基于兒童心理學和人格發展階段理論,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和科學保障
當前,增強現實技術在兒童科普讀物中的應用是必然趨勢。而在實際操作中,部分科普讀物單純的為了兒童的受歡迎程度一味的增強視覺沖擊,而忽視了知識本身的理解與掌握,往往忽視兒童接受新事物的生理及心理特點而喧賓奪主,因此,結合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中兒童的階段性發展特征和需求,以及兒童發展心理學中兒童心理發展的生理基礎、兒童認知(兒童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想象、思維、語言)的發展特點來對兒童科普讀物進行合理、科學、可行的設計,為兒童健全人格及健康成長對基于增強現實技術在兒童科普讀物中的應用的迫切需求提供了保障。
同時,作為兒童學習科學、認知自然和社會重要媒介的兒童科普讀物,是兒童啟蒙教育和認知不可缺少的資源。科普百科類圖書很受讀者歡迎,如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每次銷售都成為搶手貨,全書十年間重印30多次,年平均印數高達20萬套 [3],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十萬個為什么》累積發行了大約700 萬套[4]。從當前龐大的消費群體及消費需求來看,潛在的市場成為增強現實技術在兒童科普讀物中相互結合的一次成長和飛躍。
(二)基于增強現實技術的兒童科普讀物應用研究的必要性
1.增強現實技術在兒童科普讀物方面應用的必然趨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對兒童身心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第二,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注重品行培養,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健康體魄,養成良好習慣。強調了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的教育方法,技法兒童的學習興趣,以保障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2.兒童科普讀物的多元化發展現狀
當前,網絡上的各類資源不斷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游戲娛樂公司利用3D數字藝術和有聲有色能互動的“視、聽、說、觸、想”多感體驗,裸眼4D的神秘空間等效果使兒童很容易迷失在游戲與娛樂之中。然而將這些技術和直觀現實的感官體驗應用于兒童科普讀物的相關研究比較少。
3.互聯網+時代兒童心理及生理發展的現實需求
當前,增強現實技術在兒童科普讀物中的應用是必然趨勢。結合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中兒童的階段性發展特征和需求,以及兒童發展心理學中兒童心理發展的生理基礎、兒童認知(兒童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想象、思維、語言)的發展特點,基于增強現實技術在兒童科普讀物中的應用是兒童健全人格及健康成長的現實需求。
3 增強現實技術應用于兒童科普讀物的實現
(一)AR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
更多利用交互式交流的方式來進行設計制作。充分利用AR與制作三維模型,動畫制作調整,視屏剪輯合成,通過掃描二維碼的形式,下載相應增強現實軟件,用軟件掃描科普讀物的相應圖案,從平板虛擬空間中,體驗最新科技的立體表達方式,通過視頻、音樂增加使用者的交互式體驗,使兒童科普讀物的使用更上了一個臺階,與現今迅猛發展的互聯網+平臺進行銜接。
(二)互動創意表現形式
在現實的兒童科普讀物中,為了增強兒童在認知過程中的思考,有必要在互動交流方式上進行創新,增加與使用者的交流。因此,在兒童科普讀物中,適當的提供創新的“半成品”類科普素材,由設計者提供不完整的提示性的創意設計,由購買者(兒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表達內容,進行剩下部分的填補創新,最終達到完整兒童科普讀物的效果,從而更加增加消費者的參與性與情感的真摯交流表達。
(三)結合教育學、心理學,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意設計
通過兒童心理學、人格發展階段理論支撐和科學保障,結合兒童的生理及心理發展特征需求,使AR技術在兒童科普讀物方面的融合設計更加科學、合理。
人格的發展是一個有階段的發展過程,每一個階段都存在一種危機有待解決,合理的解決有助于發展健全的人格,否則便會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兒童的生理、心理及人格發展特征為傳統兒童科普讀物與基于增強現實技術的融合提出更高的需求和期待。
增強現實技術與兒童科普讀物的融合沖擊傳統出版業,其交互功能極大提升兒童科普讀物使用體驗,實現兒童科普讀物的多元化發展,二者的融合更是互聯網+教育的一次飛躍。作為一種新媒介,增強現實技術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與好奇心,并長時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兒童在接受信息過程中更加投入,為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Barry Crabtree and Bradley Rhodes. Wearable computing and the remembrance agent. BTTechnology Journal, July 1998, 16(3):118-124
[2]R. Azuma, Y. Baillot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augmented reality. IEEE Computer Graphicsand Applications, Dec 2001:34-47
[3]楊惠龍,風起云散盡 卷簾天自高——談談少兒百科全書類圖書的市場提升[N]. 中國圖書商報,2001(8)
[4]孟葉.十萬個為什么[N].中國圖書商報,199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