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曄
摘要: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大學生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受市場經濟、教育觀念、大學生自身弱點等因素的影響,其主流價值思想雖然是正確的,但在價值取向上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存在的問題,并從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分析了原因。根據問題和原因,從四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幫助大學生解決這些問題,自覺抵制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的影響,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為社會的發展添磚添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大學生 價值取向 問題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1-0040-02
一、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上存在的問題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引進來。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當代大學生思想較為開放,接受外來事物的能力強,導致他們的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這樣的大環境也讓部分大學生信仰缺失,過度追求物質生活,忽視精神追求,價值取向上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沉溺虛擬網絡,理想信念淡薄
當今社會互聯網普及度高。網絡的虛擬與匿名化,更是讓部分大學生找到了發泄不滿的良好途徑。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日夜與網絡為伴。負面影響是使一部分學生陷入了迷茫之中,奉行“船到橋頭自然直”的生活原則。行動上以自我為中心。對社會與國家的責任感不強。個人主義與拜金主義開始滋生。
(二)價值取向多元化,主導信仰缺失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繁榮,外來文化不斷傳入我國,出現信仰多元化趨勢,對學生的價值觀念產生了很大的沖擊,應引起社會與國家的高度重視。
(三)道德感降低,民族精神弱化
社會在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人民的精神水平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部分大學生,在眾多因素影響下,忽視社會公共道德,置道德、法律于不顧,在學校里表現為:盲目攀比、考試作弊、自私自利,將優秀民族文化傳統遺棄等。
(四)政治教育缺乏,政治認同感不強
雖然國家重視學生的政治教育。從小學到高中和大學均設有政治理論課。但從現狀看,有的學生認為其理論化太強,脫離其實際生活;有的認為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導致政治教育缺乏實際效果。
二、大學生價值取向上存在問題產生的原因
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上存在問題既有客觀的原因又有大學生自身的主觀原因。客觀原因主要包括國際和國內兩個因素。
(一)西方文化的滲透
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尤其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舶來品”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國市場。經濟的聯系推動了文化的發展。當代大學生處于一個相當復雜的文化環境中。而文化化境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會有一個直接的影響。比如西方“和平演變”的滲透,國內影視傳媒的影響,西方節日在中國的日漸盛行等,這些都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使他們處于眾多的選擇之中,感到應接不暇,導致其價值取向產生了一些問題。
(二)我國特定文化發展階段的影響
我國現在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體制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尤其是我國對精神文明的認識較晚。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的差距較大。還有互聯網等大眾傳播媒介的負面影響。互聯網所傳播的信息會形成一種輿論環境,良好的輿論會對人的思想產生積極影響,促使人們形成社會需要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反之,不良的社會輿論不利于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當代大學生處于信息時代,西方各種價值觀念和一些歪理邪說、封建迷信等通過網絡、報紙、書刊等迅速傳播開來,大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強,但社會經驗少。對許多新生事物迷惑不解。容易陷入“價值觀困境”,導致價值取向發生扭曲。
(三)教育原因
1.教育進程緩慢
教育原因主要有兩大方面,首先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進程緩慢,成效不佳,尤其是核心價值觀建設。在課堂之上,一些政治老師授課照本宣科,并未結合學生實際,他們也未對相關理論進行系統研究。可以說是完全枯燥無味地對學生進行蒼白的理論灌輸,使學生被動接受,德育效果不佳。
2.教育理念扭曲
我國近年以來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實行新課改,但教育理念的改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沒有從小接受系統教育,使馬克思主義占領思想的主陣地,那么其他的價值觀念就會乘虛而入,導致許多問題的產生。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大學生價值取向上產生問題的另一重要原因。家庭教育對兒童思想品德,尤其是“三觀”的形成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父母的言行舉止常常會給子女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大量統計數字表明,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往往與有缺陷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五)大學生自身因素
大學生價值取向產生問題的原因也與其自身有很大的關系,主要表現在:
1.環境影響過大,自身意識薄弱
中國現有的教育制度中,高考是所有在校學生的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進入大學之后,他們會松一口氣,加上從小是溫室里的花朵,在家人的呵護下成長。會使得他們失去抱負與理想,得過且過,自私自利等,在價值觀上難免會誤入歧途。
2.政治參與較少,心理尚未成熟
從知識上說,學校的教育多注重理論知識,與當前我國的實際聯系較少。使學生對我國的社情國情了解較少。缺少相應的思考。難免會使其價值觀缺少大局觀念。產生某些問題;從心理上說,由于“當代青年的思想非常活躍,他們求新求異意識比較強,喜歡接受新事物、新潮流、新觀念”,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大學生的個性特點、情感活動等都處于極度矛盾的時期,正在走向成熟卻尚未定型,在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受到影響是無法避免的。endprint
三、解決大學生價值取向上問題的對策
針對大學生價值取向上產生的問題和原因。我們應采取相應的措施。
(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學校、社會、政府、家庭等應積極行動起來,各盡所能,構建協同育人平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我國五千年不同時期文化的積累。其內容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我們應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對其有個良好的認知。這樣,有助于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強民族自信心,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2.突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主旋律教育
學校加強理論教育。社會創造良好氛圍。家庭以身作則,政府給予支持,并多多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所受的理論教育外化為愛國的行為表現。要結合其實際情況,通過多種方式。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消除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大潮流。市場經濟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和接受。但是,市場經濟也會導致某些領域的道德缺失,使一些人社會主義、集體主義觀念淡薄,萬事以自身利益為主。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面對具有雙重影響的市場經濟。我們首先應該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秩序。
(二)創新價值觀教育工作
1.轉變價值觀教育的方式方法
首先是教育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入教育對象的實際生活:其次應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樣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貼近學生實際,使他們感到人生處處是課堂,學習的目的不是學會,而是參與和實踐,運用到生活當中;再次。要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使價值觀教育變為生活中活生生的課堂,化枯燥為樂趣,化不解為理解,用科學思想武裝學生頭腦,在正確的價值取向道路上行走。此外,還應引導大學生加強自我教育。做到自省與課堂教育的有效結合。
2.優化價值觀教育的環境
價值觀教育環境主要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環境及大眾傳播媒介,主要是互聯網等大眾傳播媒介。經濟是基礎,良好的經濟環境是形成價值觀的基礎條件。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創造良好的經濟條件;優化政治環境。要健全我國的民主制度。使價值觀教育在安穩的社會環境中進行。要使文化對人產生積極影響,必須使馬克思主義占領主陣地,同時加強文化市場的建設與管理,建設良好的校園、社會組織、鄉鎮等亞文化,使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積極影響。近年來,網絡媒體日益普及,要充分利用其優勢。制定相關的法律規定凈化網絡環境,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利用媒體傳播迅速的特點剖析是非,懲惡揚善,進行輿論監督;加強大眾傳播媒介的自律,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在全社會形成教育的良好氛圍。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是大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采取非強制的教育手段,形成特定的文化環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應做到以下兩點:
1.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引導應首先以身作則,發揮榜樣的作用。老師的一言一行體現著自身的人格魅力,學生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到影響,這一過程不僅僅是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人格的成長過程,學生道德修養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個好教師的言傳身教。教師的引導作用對大學生正確價值取向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加強實踐環節
學校可以嘗試適當減少理論課的授課時數,增加實踐課程。教師把授課的時間用于學生社會實踐,然后將社會實踐中的問題再納入課堂討論,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會引發大學生對自身不足的不斷思考和反省,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例如,進行課堂教學時,圍繞時政熱點舉行討論活動。多多進行正面的榜樣宣傳。進行教室和寢室文化建設,舉辦各種比賽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熏陶,身心得到鍛煉,自覺抵制不良價值觀的荼毒。總之。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等科學的思想去引導學生形成的價值觀念。
(四)重視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方面,家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首先,家庭教育具有普遍性和長久性。家長要改變錯誤的教育方式,如過分溺愛等,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前要盼望子女成人。其次,家庭影響具有針對性和滲透性,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父母和子女常年生活在一起,互相了解,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孩子產生直接的影響。他們也可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有區別地加強思想品德的影響:還要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呼吁父母加強學習,及時了解學生的身心情況,家校合力,把大學生培養為合格的接班人。
四、結語
在當今社會形勢下,大學生價值取向上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主流是積極、向上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找出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這就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