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亞明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進北京,闖入圓明園后,還是英國的“紳士”們比較“聰明”,他們在放火燒圓明園之前,首先開始搜索搶奪寶物,要運回國去。然而就在此刻,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件令他們感到非常驚訝的事情。在圓明園的一個角落里,他們競然發(fā)現(xiàn)了大批刻有英文字母的令他們哭笑不得的東西:兩顆榴彈炮,炮上還刻著一行Woolwich1782。除了兩顆榴彈炮,還有兩架英國馬車、一臺精密的天文儀器、一把英國手槍,正是這幾樣讓“英國紳士”們感覺無比奇怪的東西,在無意間透露出清朝滅亡的根源。
在火燒圓明園事件發(fā)生67年前的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在當時已經成為世界海洋霸主的英國出于對中國的崇敬之心,特意派出一個由5艘戰(zhàn)艦承載、由700人組成的龐大訪問團,攜帶著他們經過一年多時間精心準備的禮物,前來拜訪大清王國。乾隆帝聞報后,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祖訓,當即就按接待來訪賓客的最高禮儀,讓這些英國使者進入大殿,并賜坐、賜茶接待了他們。英國使者們來到大殿后,很快就按照西方國家的風俗要當著接受禮物的人的面打開禮物,將裝滿5艘戰(zhàn)艦的600箱禮物一一打開。看到他們忙碌的樣子,乾隆和滿朝的文武大臣們無不伸長了脖子,瞪大了眼睛,想看看英國人如此聲勢浩大的來訪,究競會帶來些什么珍奇異寶獻給“天朝”。
英國使者在乾隆和滿朝文武充滿好奇的目光中,從箱子里拿出蒸汽機、織布機、望遠鏡、熱氣球、秒表、地球儀、連發(fā)手槍,還有兩架馬車、一臺天文儀器、兩顆榴彈炮。英國使者為了告訴清人,這些都是新科技,非常有用,于是首先就從箱子里拿出他們的火器裝備想給清朝將軍福康安演示一下歐洲最先進的武器怎么使用。結果福康安說了一句話:“看不看都行,沒什么稀罕。”英國人還送來個熱氣球,并為此特意配備個操作員,準備教清朝人使用,當他們看到福康安以及乾隆和其他大臣的態(tài)度后,就知趣地不再提這個事了。
很快,乾隆就因對英國使者所提出的進行雙方通商感到不滿,以“與天朝體例不合”為由,禮貌地“請”走了英國使團,既拒絕了英國想讓清朝人了解新科技的想法,以及想和清朝開展兩國貿易交流的想法,還非常大度地將禮物都照收了。然而,這些東西畢競太多,又涉及火器,放在皇宮里也不大妥當,于是,就運到圓明園來了。
無論是清朝的婉拒還是英國的敬送,在一般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畢競想方設法讓自己強大,才是坐穩(wěn)江山的根本。可是,正因為清朝剛愎自負的對新科技的蔑視,造成了67年后,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在近代科學文化方面落后于世界,引發(fā)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悲劇。
當初,如果清朝人能虛心接受英國所展示的新科技成果,并能做到誠懇地學習,還會讓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的優(yōu)秀人類文化成果。歷史教育我們,如果想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最根本的不僅是要琢磨對手,而且還要不忘發(fā)展與強大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