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峰
摘要: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農業生產水平的高速提升,農業已經我國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產業。而玉米作為我國生產的主要農作物,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能夠在很大程度增大玉米栽培的效率與產量。目前,玉米病蟲害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大量的技術人員開始投入到相關的課題項目中,因此,本文也主要針對當下玉米病蟲害的主要類型以及相關的防治措施兩大方面的內容進行簡單分析,希望能為我國玉米產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防治;新技術
一直以來,農業都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伴隨著玉米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對玉米病蟲害防治方面的不足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對玉米產量與經濟效益的提升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加強對玉米病蟲害的防治對于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要求相關的管理人員需要加強對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重視,有效提升其技術水平,為玉米的高產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玉米常見病害
1.1.大斑病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產物,其在許多地方都有種植,但是玉米的病蟲害問題對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構成了威脅。所謂玉米的大斑病主要是在由于玉米的根部受到影響,起初,玉米的根部會出現一種澄清色的小點,逐步向周邊開始擴散,直到影響到整個根部的生長。嚴重的大斑病會導致玉米的根部出現腐爛的現象,整個根部出現高達幾厘米長的腐爛現象,并且不斷擴散,最終導致玉米的死亡。
1.2.絲黑穗病
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因為芽鞘的影響,會導致玉米患上絲黑穗病。該病癥的為系統性的病癥,發病的玉米的果穗相對于正常的玉米果穗而言要短。或者是在玉米開花期的時候就沒有花穗,玉米較為容易枯萎,幼芽不易萌發成長。因此,這要求相關的管理人員需要采取最有用、最有效、最實際、最劃算的方式和手段來治理,實現玉米的增產,保證下一代玉米的質量和數量。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玉米防治工作將一直進行下去,我們也最終會找到最科學、最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來治理玉米病蟲害。
1.3.病毒病
在玉米的正常生長過程中,因為氣候條件以及周邊環境的影響,極為容易感染病毒。例如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出現根部褪色、整體玉米的生長顏色不均勻,生長矮小且易于彎曲等,都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判斷,確認該癥狀是否為病毒病以及是何種病毒病等,為后期的防治提供相應的基礎。
二、玉米常見蟲害
2.1.玉米蚜蟲
玉米蚜蟲主要依靠在玉米葉背上或者是嫩芽上,從而實現幼蚜蟲的大規模繁殖。如果蚜蟲的數量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后,就會導致玉米葉卷起以及葉背枯黃等問題,極為嚴重的蚜蟲病害會導致整個玉米葉株的死亡。如果不在短期內迅速處理蚜蟲,則會對玉米的葉片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即便玉米株不會死亡,但是也會對玉米的產量以及質量產生重大的影響。而且蚜蟲持續的周期相對較長,例如蚜蟲在某些地區會嚴重影響到玉米雄穗,這就導致玉米的受粉情況不良,進而導致玉米的生長相對較為緩慢。
2.2.紅蜘蛛
紅蜘蛛屬于一種喜好晴朗炎熱的天氣的食草動物,他們通常是分散在玉米田里進行玉米葉或者玉米雄穗的啃食。啃食玉米葉會導致玉米在生長過程中無法及時得到充足的水分和養分供應,進而導致玉米生長緩慢或者是停止生長。啃食雄穗會影響玉米的授粉工作,進而導致玉米無玉米粒或者是玉米粒稀少等問題。
2.3.玉米螟
玉米螟也可以稱之為空心蟲。玉米螟的主要咬食玉米幼嫩的莖,從而導致玉米養分或者水分不足而停止生長或者是生長緩慢。玉米螟還會咬食玉米的雄穗,一旦雄穗被咬斷,則無法進行玉米的授粉工作,導致長出來的玉米無玉米粒或者是玉米粒稀少,這些自然會導致玉米的產量降低。
三、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3.1.物理防治
玉米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以及重要的飼料來源,其在我國的種植范圍極其廣泛。但是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經常會遭受到病害和蟲害的影響,嚴重的影響到玉米的產量以及質量。因此應根據玉米生長的具體區域,針對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病蟲害的種類,采取合適的防治手段,盡量在不污染環境,并且花費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實現病蟲害的有效防治,進而提高玉米的產量以及質量。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在玉米田的周邊設置一定的“陷阱”,從而有效殺死害蟲。例如害蟲喜歡有光的地方,就可以利用紫外線燈來殺死靠近的害蟲。但是物理防治手段成本較高,不適合個體農戶操作。但是對于大規模種植玉米的區域則可以采取該方法,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
3.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是來源于達爾文的“進化論”,也就是優勝劣汰,通過物種之間的競爭來實現消滅害蟲的目的。例如赤眼峰就比較喜歡在害蟲的卵里生產自己的幼卵,而幼卵在生長過程中就會吸食害蟲的蟲卵,進而有效遏制害蟲的進一步繁殖。因此在多數玉米種植區域,都會采取在玉米田里放養適當的赤眼蜂來防治害蟲的增長,從根本上遏制了害蟲的繁殖。
3.3.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方法主要是在給玉米噴灑的農藥中添加針對害蟲的有效化學藥劑。但是該方法極為容易導致環境的污染,尤其是水源和土壤的污染。當前對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已經逐步研發出了一些只針對害蟲但是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的化學物品,這樣一來就能即實現了害蟲的治理,還不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采用化學防治手段的主要理念就是,利用藥劑來殺除各類害蟲,其盡量不對環境造成污染,從而確保玉米種植的產量以及質量。
3.4.農業防治
當前較為常見也比較傳統的防治害蟲方法就是農業防治,且相對來說效果比較明顯。在種植玉米之前,優先玉米種子,可選用抗病性能較強的玉米種植,確保玉 米種子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不宜被害蟲侵蝕。在玉米種植之后,針對玉米生長過程中遇到的病害或者是蟲害,可以針對不同的病毒以及害蟲類型,選擇噴灑合適的農藥,將害蟲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四、結論
綜上所述,伴隨著我國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玉米病蟲害對產量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為了有效提升玉米產量,相關的管理人員應該加強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重視。技術人員需要根據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對該項技術的不足進行必要的改進,并在不破壞環境與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實現對病蟲害的及時防治,從而進一步提升玉米產量。
參考文獻:
[1]胡金宏 淺談玉米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要點[J]-《農業與技術》-2016(06)
[2]張鴻雁 淺析遼寧撫順地區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1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