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梅+張東利
[摘要] 目的 分析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10月間選擇8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信封隨機方式分成兩組,對照組糖尿病患者采用一般健康教育,實驗組糖尿病患者采用臨床路徑健康教育,對比分析兩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患者的滿意度、護理前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治療依從性。結果 對照組糖尿病患者滿意度(72.50%)明顯低于實驗組糖尿病患者(92.50%),且兩組糖尿病患者之間對比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護理后患者的血糖水平、生活質量評分及治療依從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模式;糖尿??;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b)-0137-02
糖尿病屬于一種由于復合病因導致的高血糖臨床綜合征,病因較為復雜,臨床表現呈現多樣化,糖尿病的發病率隨著人們生活環境及生活習慣的變化呈現著逐年增長的趨勢[1]。糖尿病具有并發癥多、病程較長、需終生服藥、治愈難度大、影響患者生理及心理等特征,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臨床中,有效的治療方式及護理方式顯得極為重要。有效的護理手段及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幫助患者提高治療效果,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2],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觀察、分析對象,將8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信封隨機方式分成兩組,對照組40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齡均分布在45~78歲之間,患者年齡均值為(61.50±4.28)歲,病程2~18年,平均病程為(10.00±2.36)年,文化程度:小學10例,中學(含高中)20例,大學(含大專)10例;實驗組40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齡均分布在45~76歲之間,患者年齡均值為(61.43±4.26)歲,病程2~20年,平均病程為(10.12±2.45)年,文化程度:小學12例,中學(含高中)18例,大學(含大專)10例。納入標準[3]:①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②患者均自愿參與該次觀察及實驗,且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協議;③患者均意識清醒,不存在智力障礙及精神障礙;排除標準[4]:①存在嚴重認知障礙患者;②存在嚴重心、肺、腎功能不足患者;③存在嚴重器質損傷患者;④合并惡性腫瘤存在的患者;⑤不同意該次觀察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4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一般健康教育,一般健康教育方式及內容主要包括: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為患者系統性講述關于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所了解,不至于出現盲目害怕疾病及不重視疾病的情況,讓患者養成一定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控制自身疾病的發展;實驗組4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臨床路徑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是指在患者特殊的時期內給予其特殊的健康教育,方便患者深入了解自身疾病。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患者的滿意度、護理前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及治療依從性。自我管理能力總分100分,主要包括對患者飲食、服用藥物、心理、生理、治療、運動、血糖監測、健康知識及低血糖預防措施及處理措施等方面進行評分,患者得分越高,說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強[5];患者的滿意度可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3種,滿意度=(非常滿意的護理+滿意的例數)/總糖尿病患者例數×100.00%。
1.4 統計方法
在該次研究結束后,將兩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患者的滿意度、護理前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根據研究的實際情況在確認無誤后錄入到SPSS 17.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統計學數據處理,以數據上下浮動5%作為可信區間?;颊叩臐M意度及治療依從性屬于計數資料,結果使用[n(%)]進行表示,對比方法使用χ2檢驗;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護理前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屬于計量資料,結果使用均數±標準差(x±s)進行表示,對比方法使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患者的滿意度
對照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患者的滿意度與實驗組糖尿病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2.2 護理前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護理前,對照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與實驗組糖尿病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對照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與實驗組糖尿病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常規健康教育旨在于讓患者系統性了解一下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并無深入指導,患者對于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有限,可能存在較多誤解及了解不透徹等情況,對患者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運動習慣的養成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臨床路徑是指醫院或科室針對某一種疾病建立的一套標準化的治療及護理模式及程序,是一個關于臨床治療及護理的綜合模式主要是以循證醫學證據及指南對患者進行指導,促進治療組織及疾病管理方法的實施,主要目的為:減少變異現象,降低醫療成本,規范醫療行為,提高治療及護理質量等。臨床路徑健康教育不僅能讓患者對自身疾病進行透徹化、深入化了解,規范自身在日常生活及治療中的行為,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及作息習慣等,將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幫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規范自身行為,積極主動進行運動鍛煉,還能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治療、護理依從性,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該次觀察的結果數據顯示得出,實施臨床路徑健康教育的40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滿意度、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及護理后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與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式的對照組糖尿病患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兩組糖尿病患者之間對比的各項觀察指標均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了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幫助患者提高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及了解、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
綜上所述,針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模式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較大,不僅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還能有效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值得在日后的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梅.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9):125-126.
[2] 李迅.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路徑與依從性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4):2274-2275.
[3] 紀金花.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健康研究,2014,35(5):564-565.
[4] 南雁,張虹,侯新垓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路徑化健康教育[J].中國衛生產業,2012,10(10):80,82.
[5] 張友愛.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臨床路徑與依從性[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2):127-129.
(收稿日期:201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