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耿超+刁新新+徐雪雪
[摘要] 目的 探究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對于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患者的實際療效。方法 通過采集于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間來該院就診并接受治療的90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患者的綜合資料并作整理,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平均每組45例患者。其中對于觀察組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于對照組中患者則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觀察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病情改善及臨床治療效果等信息。結果 通過對這90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患者的病情資料的統計分析可得,觀察組中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有效人數為39例,總有效率為86.7%;對照組中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有效人數為21例,總有效率為46.7%,相比較兩組患者病情改善情況,觀察組較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 對患有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的患者實行早期的康復護理干預能夠明顯輔助增強臨床治療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肢體的運動功能的康復和改善,從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水平,因此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 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早期康復干預;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b)-0149-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壓力的增加,糖尿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也伴隨之逐年升高并且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此外,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難以治愈,而且還會引起諸多并發癥的發生,其中心腦血管的并發癥在臨床上就較為多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的發生率常年居高不下[1]。患者發病后經過及時搶救盡管能夠脫離危險,但大多會遺留肢體功能障礙等情況,且常規的治療護理對此并不能有明顯的改善。該次研究中筆者通過采集于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間來該院就診并接受治療的90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患者的綜合資料并作整理,旨在探究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其的實際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采集來該院就診并接受治療的90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患者的綜合資料并作整理,且這90例患者的病情均經過腦部核磁等影像學檢查及血糖檢測,并以最新的糖尿病合并腦梗死診斷指南為基礎進行確認,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平均每組45例患者。9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數為51例,女性患者人數為39例;患者年齡大致分布于45~79歲,平均年齡為59.7歲。通過對比,兩組患者間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方法 對觀察組中的患者應在一般護理的基礎上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主管護士應充分體貼關懷患者及其家屬,照顧他們心態上的變化,穩定患者及其家屬的心態,要引導他們正確看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工作并堅持完成康復訓練,在醫護人員的鼓勵和支持下提升信心,消除顧慮,緩解精神上的壓力。此外護士還應當為患者普及基礎的與糖尿病、腦梗死疾病相關的醫學知識,使患者及家屬客觀認識疾病、了解疾病,并且熟悉糖尿病與腦梗死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從而提升患者及其家屬在治療護理過程中的主動性[2];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飲食結構做出相應的調整,總體上是應當控制患者糖分的攝入,避免油膩高脂飲食,注重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若患者處于昏迷狀態或者是咀嚼吞咽困難的狀態,則應適當調整食物的形態,防治患者發生嗆咳誤吸等危險情況[3];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要尤為注意患者的日常血糖控制情況,定期對其血糖及尿糖量進行測定并記錄,并及時向主管醫生反應,在其指導下制定血糖控制藥物的服用方案,通過宣講科普使患者認識到血糖控制及監測的重要性并使患者及其家屬掌握血糖監測的方法??茖W規范的用藥才能有效地將患者的血糖值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從而盡可能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幾率[4];對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康復訓練:早期的肢體功能康復訓練對于發生腦梗死偏癱患者的功能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是早期康復護理干預中的重點,護士應當為患者調節舒適正確的體位,并定期為其進行肢體關節的被動活動以及按摩,患者保持患側臥位,并使患側肩部外展屈曲,但要防治過度后伸,伸展肘、腕及指關節,使患者的髖、膝關節保持屈曲。并定期幫助患者翻身,即健側、平臥及患側相互更替。此外,護士應對患者感覺到有脹痛感的部位進行按摩,手法為由肢體遠端向近段按摩,待脹痛感減弱后改為由肢體近端向遠端按摩[2]。護士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可指導并幫助其進行自主翻身,即屈曲健側肘關節,使健側手搭附在患側,并將健側腿伸插入患腿下,旋轉軀干時使健腿帶動肢體運動,并由護士幫助患者調整體位;隨著患者病情的改善和肢體功能的恢復,患者可在護士指導協助下進行床上坐位,床邊坐位以及坐位轉移的訓練。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首次進行坐位訓練的時候,不宜坐立過急,以防止體位直立性低血壓的發生,整個過程應當循序漸進,需先搖高床頭,待患者適應后再行坐立訓練,并于不同角度保持一定時間,若患者無不適表現,則可繼續進行訓練[3]。
1.2.2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方法 對對照組中的患者采取一般護理,如監測患者的血壓血糖,囑托患者按時服用控制血糖以及調節血脂,控制血壓的藥物,囑托患者及其家屬適當進行肢體活動以改善血液循環和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幫助患者調節體位,防治褥瘡的發生。詳細詢問患者每天自我感覺的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向主管醫生報告。
1.3 療效判定方法
醫護人員需根據患者在一段時間治療護理后其肢體運動功能的改善情況以及自理能力的改善情況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定,如患者能否自行坐立,下床活動,能否自行進食,上廁所,洗簌等。其中,若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幾乎完全恢復且自理能力很強,則可判定其為顯效;若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明顯且自理能力基本恢復,則可判定其為有效;若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和自理能力無明顯改善甚至有所減退,則可判定其為無效[5]。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統計所得的具體數據進行分析,所有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這90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患者的病情資料的統計分析可得,觀察組中早期康復護理干預顯效人數為17例,有效為22例,總有效人數為39例,總有效率為86.7%;對照組中早期康復護理干預顯效人數為8例,有效為19例,總有效人數為27例,總有效率為60.0%,相比較兩組患者病情改善情況,觀察組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3 討論
伴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的發生率常年居高不下。患者發病后經過及時搶救盡管能夠脫離危險,但大多會遺留肢體功能障礙等情況,且常規的治療護理對此并不能有明顯的改善。臨床上對于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患者予以及時的針對性治療后,并輔助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康復幾率和康復速度,并且還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減輕其家庭負擔。在對于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中,耐心細致的心理護理能夠安定患者情緒,增加其康復信心,不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精神狀態,也極大地增強了患者的依從性,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難度;在對患者的飲食護理后,合理的飲食結構不僅滿足了患者恢復期的營養需求,還有利于患者血糖血脂的控制,從而降低了患者其他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在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護理過程中,評定治療及護理效果最重要的指標便是患者的血糖監測,患者血糖信息的及時詳細的掌握有助于醫務人員對患者病情的大體掌握,從而有利于后續治療護理方案的制定[6];護理人員早期指導協助患者進行肢體功能的康復訓練不僅能夠防止患肢在失用期間發生萎縮,還能夠促進患者腦內神經元的重新構建和恢復,從而有利于患肢運動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對患有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的患者實行早期的康復護理干預能夠明顯輔助增強臨床治療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肢體的運動功能的康復和改善,從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水平,因此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魯明,袁振芝,魯勇,等.糖尿病性腦梗死偏癱早期強化康復治療[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25(11):212-214.
[2] 孫亞明.早期康復治療對糖尿病性腦梗死性偏癱作用的臨床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3,22(21):524-525.
[3] 鐘美容,莫?;ǎ瑒⒑Lm.腦梗死偏癱病人早期康復護理循證護理[J].護理研究,2012,45(11):422-424.
[4] 邱淑華.糖尿病性腦梗死偏癱早期康復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3,27(8):322-324.
[5] 程桂玲.偏癱40例臥位護理與功能鍛煉[J].齊魯護理雜志,2015,22(13):372-374.
[6] 王玉珍,李華,姚光喜,等.糖尿病性腦梗死偏癱康復訓練期間的護理干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7(2):432-434.
(收稿日期:2017-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