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封閉負壓療法在糖尿病足皮膚潰瘍治療中的療效。 方法 將該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療法,治療組采用封閉負壓療法,比較兩組療效。 結果 觀察組發生感染例數、肉芽組織覆蓋率、新生上皮出現時間換藥次數、換藥時間、換藥費用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封閉負壓療法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療效顯著,值得廣泛推廣使用。
[關鍵詞] 封閉負壓療法;糖尿病足潰瘍;感染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b)-0177-02
[Abstracts]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foot ulcers from May 2015 May 2016.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30 case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number of infection, granulation tissue coverage, the time of new epithelium, the number of dressing change, the time of dressing change and the cost of dressing chan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s. It is worth widely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 Diabetic foot ulcer; Infection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致殘率較高。糖尿病足潰瘍是指糖尿病出現周圍神經病變及周圍血管病變,但無明顯癥狀,此時合并感染,發病而成。主要癥狀為化膿、潰爛。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周圍血液循環差,因此潰瘍面難以愈合[1]。糖尿病足潰瘍的治療十分困難,治療周期長,換藥工作量大。近年來,封閉負壓療法技術逐漸成為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新型療法[2]。負壓傷口治療是指通過封閉傷口,并持續進行負壓吸引,促進傷口愈合[3]。該研究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該院治療的糖尿病足潰瘍的患者60例,研究封閉負壓療法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選取于該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足潰瘍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為56~74歲,平均年齡為(62±4.5)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5±2.3)年,其中足底發病12例,足趾發病4例,足跟發病8例,踝關節發病6例。觀察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為57~78歲,平均年齡為(63±4.9)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5±2.9)年,其中足底發病10例,足趾發病5例,足跟發病7例,踝關節發病8例。對照組和觀察組糖尿病足潰瘍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基礎治療,在控制血糖、血脂、血壓的基礎上進行換藥及創面處理,選取濕性敷料敷貼,并根據創面愈合情況進行局部換藥處理,換藥時間根據創面滲液情況而定,2~4次/周[4]。
1.2.2 觀察組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常規換藥及封閉負壓療法綜合治療。在處理創面時,采用常規方式處理后,將引流管放置于創面的中心區域,并根據創面的大小填塞生理鹽水紗布條,使其與周圍皮膚齊平,然后將準備好的敷貼貼于紗布上方,完全覆蓋創面,避免漏氣。用三通管連接負壓裝置,負壓維持在40~60 kPa,保持引流通暢,持續負壓吸引5~7 d[5]。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感染發生情況、肉芽組織覆蓋率、新生上皮出現時間、換藥次數、換藥時間、換藥費用等。
1.4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兩組間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感染發生情況、肉芽腫覆蓋率和新生上皮出現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感染發生情況、肉芽腫覆蓋率和新生上皮出現時間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換藥次數、換藥時間和換藥費用比較
觀察組患者換藥次數、換藥時間和換藥費用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發生感染情況
對照組中有7例發生感染,觀察組有1例發生感染,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P<0.05)。
3 討論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障礙或生物活性受損引起血糖升高,直接導致糖尿病的發生[6]。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指糖尿病初期,患者沒有出現周圍神經及周圍血管病變引發的癥狀,直接出現了足部感染、化膿、潰爛等所引發的疾病[7]。由于糖尿病足潰瘍病情嚴重,危害大,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局部組織破潰、感染、骨髓炎及壞死等,可能會進行截肢手術治療[8]。因此在糖尿病足潰瘍早期應及時有效的治療,避免惡化。該研究采用封閉負壓療法治療糖尿病足潰瘍,收效甚好。
封閉負壓療法是指利用 VSD 材料加半透膜加三通接管加負壓吸引器進行負壓吸引的新技術[9]。目前主要用于大面積的撕脫傷、皮毛組織大面積缺損、糖尿病足潰瘍等。此種療法優點很多,主要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活性組織,通過封閉負壓技術在創口表面創造一個濕潤的環境,避免創面組織失去活性,有助于表皮再生[10]。
綜上所述,該研究中,觀察組發生感染例數、肉芽組織覆蓋率、新生上皮出現時間換藥次數、換藥時間、換藥費用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說明封閉負壓療法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療效顯著,值得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任鵬,陳剛,阿不來提·阿不拉,等.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在下肢毀損傷中的應用[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0,24(8):1021-1022.
[2] 王春喜,盧怡,王曉勇.負壓封閉引流促進創傷修復機制的研究進展[J].創傷外科雜志,2009,11(2):184-186.
[3] 谷涌泉,張建,汪忠鎬.糖尿病足外科治療進展[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1,3(4):286-287.
[4] 袁煒慶,楊淵.負壓封閉引流結合神經松解治療糖尿病足潰瘍32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11):1982-1983.
[5] 張瑩.糖尿病足內皮功能紊亂機制的研究進展[J].檢驗醫學,2013,28(10):948-951.
[6] 陳朗,周國富,呂志敏,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糖尿病足潰瘍26例[J].四川醫學,2011,32(3):393-394.
[7] 劉寧,李小兵,張靜琦,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糖尿病足潰瘍中的應用[J].中華燒傷雜志,2010,26(4):313-314.
[8] 周杰,黃金華,徐剛,等.游離植皮結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糖尿病足潰瘍創面[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11,23(1):91-92.
[9] 劉群,吳軍,羅曼,等.應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內科雜志,2013,30(11):765-767.
[10] 關小宏,李寶軍,肖黎,等.糖尿病足流行病學及糖尿病足截肢(趾)的臨床情況分析[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2,7(4):406-408.
(收稿日期:201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