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金波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中職學校都在探索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來適應時代的改變?;邮降慕虒W模式得到教育人士的關注。本文將以中職物理課堂中互動式教學模式思考為主題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中職 互動方法 教學模式 物理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1-0181-01
如今,在中職物理課堂上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并不完善,需要教師們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將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完美融合到物理教學課堂中。下面將從三個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通過課堂互動引入物理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理科科目。教師在課堂上要把課本內容與實驗結合。讓學生通過實驗現象來對書本上的知識點進行印證。從而讓學生對于知識點有更深的理解。也能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通過反復回憶教師在課上演示的實驗現象,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做相應的物理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來不斷引入物理課堂所要講解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下面簡單介紹幾種通過互動引入物理課堂教學的方法。比如。在進行物理電學知識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分配小組,讓幾個同學互為小組,進行電路連接,提供燈泡、電源、導線和開關,學生、根據教師在試驗前對于電路連接的有關步驟的講解,按照步驟進行操作,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再加上師生之間的互動,來不斷引導學生進行物理電學知識的學習。這樣類似的比較簡單的實驗可以提高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的自信心,而且還能培養孩子對于物理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最后,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實驗。教師可以自己來做,讓學生在一旁進行觀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向學生提出問題,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物理課堂中。
二、通過課堂互動了解學習情況
在中職物理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情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以不斷填補學生物理知識的漏洞,進一步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主要分為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在物理課堂上的互動,另一種是師生之間私下的交流互動。但是,在私下的交流中,學生很難敞開心扉與教師進行交流。所以,教師要不斷將互動融入物理教學課堂,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比如一個簡單的物理題。有一個人每間隔固定時間就從高處向下拋下一個小球。小球做自由落體運動。當這個人向下拋第11個小球的時候。第一個小球落到地上。已知小球下落高度為125米,求每個小球拋出的時間間隔?(g=10m/s)在這道題目中,涉及自由落體的知識點,我們在解題過程中要注意巧妙利用自由落體有關知識點,進行題目分析,利用自由落體公式h=1/2gt,把H=125m代入其中。就可以得到第一個小球落到地面上需要5秒,再結合題目可知。當第一個小球落到地上的時候第11個小球開始釋放,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有10個相等的時間間隔,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小球下落的時間都是:t/10=5/10s=0.5s,也就是所求的每個小球拋出時間間隔為0.5秒。教師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到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時,可以通過學生的反應情況來了解其掌握情況。然后針對學生知識的漏洞,改變教學重點,以提高學習效率。
三、通過課堂互動加強教學效率
在中職物理教學中。有許多物理問題的解決方法。這些方法的講解當然是通過互動的方式進行。更有利于學生們的掌握和運用。因為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集中精神進行高效的學習,并且物理問題的解決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打開學生的解題思路。
下面簡單介紹一個運用微元法來推出勻加速運動的位移和時間的表達式。設一個物體運動的初速度為v、加速度為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過一段時間t。求解這個物體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表達式。首先我們依據題意,來進行微元法的第一步取元,我們可以將這個物體的運動路程分解為若干個小路程,因為在極短路程內,物體運動的時間也是極短的。所以我們可以將物體看作在這個小路程中做勻速直線運動,進而得出物體在極短的時間內所走的路程表達式。我們再將整個路程的表達式求解出來,我們也可以做出物體運動圖像,以x軸當作時間t,以y軸為物體的運動速度,通過對面積的求解來計算出物體位移與時間的表達式。通過互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進行解題方法的學習時,擴展自己的思維進行思考和研究。進而悟透并熟練運用相關的物理解決方法。
總而言之,互動性的教學模式在中職物理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師們要不斷借鑒教學經驗,進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提高中職物理教學的效率。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