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蒙辛 姜力力
摘要:從“趣味”本身的含義和意義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趣味,就可以使學生感覺愉快、有意思,對學生有吸引力。學生在感覺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精神狀態下參與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就會體會到思想政治理論的魅力,從而愉快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有許多深受學生喜愛的優秀教師,他們的教學深受學生好評。他們富有趣味的教學表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趣味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思政政治 理論課 教學 趣味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1-0212-01
談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人就會想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突出的意識形態性、嚴謹的科學性、鮮明的政治導向性。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嚴肅性,因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無法有趣味。至少是很難有趣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無疑具有以上所述特點,但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還應當具有趣味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可以有趣味。
一、改變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枯燥無味的刻板看法
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這三者是三位一體的。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枯燥、乏味、無聊、空洞,如此等等,是不少學生先入為主的看法,這一看法同時也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的看法。如果教師的教學進一步加深和鞏固學生的這個看法,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遇到一個思想認識上的障礙。會影響到學生對課程的重視,影響到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理解、接受,因而,教師應當努力地通過自己的教學消除學生頭腦中那種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使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和形成新的印象。而要使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新的印象。教師的課堂教學就要做到生動有趣、富有趣味。
二、使教學變為有趣的說理
事實上。學生并非一般地反感思想政治理論課。也并非一般地反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反感的僅僅是枯燥的說教,學生喜歡的是“有趣的說理”。學生并不是不喜歡道理,也并不是不喜歡教師講道理,學生喜歡教師有趣地講道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無疑要講道理,學生也要聽道理,但學生喜歡,也更希望教師把道理講得有趣。如果教師僅僅是講道理而沒有趣味。那么他的教學就有可能變成學生不喜歡的“枯燥的說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趣味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變為“有趣的說理”。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學生喜歡的課。
三、緊緊地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在高校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如果枯燥乏味,就不能有效地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這種現象如果出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上,就更不應當。因為這種現象的出現。使得教師的教學等于無效勞動,教師通過課堂教學要達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一點也不能達到。或者說很少能達到。因而應當努力避免這種現象。避免這種現象出現的有效辦法就是教師的教學要富有趣味。教師的課堂教學富有趣味,才能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參與課堂教學。避免學生上課時可能發生的瞌睡等現象,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學生享受的課
教師的教學富有趣味。就會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充滿樂趣,就會使課堂教學變成學生的幸福享受。學生在享受快樂的同時愉快地吸收了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道理、思想、觀念,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
五、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學生開心的課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一本正經、嚴肅有余而活潑不足。這里應當破除一種偏頗的看法,即認為,思想政治理論只能用嚴肅刻板的形式來講而不能用生動活潑的形式來講。其實,我們翻閱毛澤東的著作,可以看到,毛澤東的許多文章和演講都是富有趣味、生動活潑的,是幽默“搞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教會學生調整自己的情緒,從而使學生本人保持良好的情緒、心境。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本身應當成為調整學生情緒的課堂,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消除不良情緒。產生和形成良好的情緒,從而使學生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進而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
六、使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變得輕松
高校是探討、傳授、傳播高深學問的機構,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所講授的道理必須是深刻的道理。教師只講深刻的道理還不夠。還必須要吸引學生。而要吸引學生就必須富有趣味。這樣,學生就會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深刻的道理。“輕”與“重”是相對的。“松”與“緊”是相對的。“重”給人以壓力感,“緊”給人以緊張感。這里的“輕松”是指學生在學習時沒有壓力感和緊張感。感覺不到課程的深奧難懂。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思想政治理論,比較容易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責任之一就是幫助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幫助學生輕松地學習思想政治理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趣味正可以起到這樣一種作用。
七、結語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一方面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同時也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思想政治理論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和意義,在思想政治理論的指導下改造世界。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