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陸衛豐 王慶
摘 要:對當前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材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蘇州市職業大學高等數學立體化教材建設的實際,探索并研究了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立體化教材建設的理念、路徑及方案。
關鍵詞: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立體化教材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0.261
1 引言
2001 年,教育部首次提到了“立體化教材(integrated textbook/coursebook)”的概念。2012年,教育部在“十二五”職業教育教材建設中指出,“創新教材呈現形式,推進教材建設立體化;注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教材呈現形式,使教材更加生活化、情景化、動態化、形象化。”[1]長久以來,我國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教材內容和體系一直沿用本科的模式,只是教學內容上的簡單刪減,與專業教學脫節,更談不上體現職業教育以應用性職業崗位為中心,以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為基礎,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本位的教學理念。因此,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立體化教材建設的研究與探索,是我國職業教育高等數學教材建設的一種有效嘗試。
2 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材的現狀
上世紀90年代開始,伴隨著經濟的騰飛,我國的高職教育得到飛速發展,為經濟建設培養了數量可觀的實際應用型操作人才,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動力。為了保證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質量,滿足職業教育特點的教材建設尤為重要。以高等數學為例,2005-2010年,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教材紛紛出版,僅高等教育出版社就出版了多套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教材。這一時期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教材建設仍然是本科高等數學教材的延續和簡化,存在體系單一、內容陳舊等諸多問題,沒有體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要求。近幾年來,伴隨著高職教育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高職教育高等數學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改進,高職教育高等數學教材的建設也豐富多樣,涌現出大量應用范圍廣、實用性強的具有高職特色的高等數學教材。
3 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立體化教材建設理念、路徑及方案
(1)建設理念。“立體化教材”建設的理念是2001年首次被引進到國內,是一種借助計算機信息技術,大量采用圖片、動畫、視頻等手段,生動直觀的表現教學內容,大大增強了課程的生動性,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熱情,有利于教學內容的層次化和模塊化,有利于高職教學理念的推廣[3]。立體化教材實現了教學方法由“知識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實現了授課方式由“面授授課”到“多媒體授課”的轉變;實現了教學形式由“單向教學”到“互動教學”的轉變;實現了教學效果由“被動灌輸”到“主動接受”的轉變[2]。高職院校立體化教材的建設,以信息技術創新教與學的方式和環境,開發、整合數字化資源,為教師、學生方便、快捷地獲取優質學習資源,交流信息提供學習平臺[2];能充分調動高職院校教師在各自院校立體化教材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和成果,最終向其他學科和院校進行推廣和輻射,以進一步提高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2)建設路徑。1)借鑒國外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較早的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辦學指導思想明確,定位恰當;教學內容選取適當;注重應用;強調“數形結合”。2)根據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確定科學的高職數學課程教學目標:除了具有傳統的運算工具功能,還應具有邏輯思維訓練功能以及提高創新意識素質的功能。3)遵循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材建設的特有原則: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承上啟下原則;與學生的現有數學知識和能力水平相適應的原則;可持續性原則。(3)建設方案。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立體化教材建設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以傳統紙質教材為基礎,多媒介、多層次、多形態、多用途的一整套教學解決方案:教學轉向由“教育教學名師”到“行業企業專家”的轉變,讓行業企業專家參與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將“集群職業技術能力”作為必修課,“專項崗位職業技術能力”作為選修課;遵循“專業課教材→專業基礎課教材→普通文化課教材” 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立體化教材建設的定位次序;科學的基礎教材、以本土化案例為主帶有趣味性和啟發性的案例庫、配套的習題庫及電子教案,采用進階引導的方式,引領學生進入更高層次問題的研究與探索 [4]。
4 蘇州市職業大學高等數學立體化教材的建設
為了檢驗我校立體化教材建設的效果,選擇我校重點建設的工科專業學生為實驗對象,選擇數學軟件Mathematica為實驗基礎,教學內容要求“科學與人文兼顧、理論與實驗并重、教學與應用接合”、教學模式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為目標,實施《高等數學》立體化教材的建設:主干教材的編寫遵循專業課程學習和職業崗位需求的要求,借助數學實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主干教材相配套的立體化教學包( 網站) 的建設(課程方案、學習指導、電子教案、教學PPT、教學視頻、數學實驗、習題庫、學習輔導答疑、學習論壇討論);根據現有的主干教材和建立的立體化教學包,選取微電子應用技術專業的一個班試點,實驗一個學期,期末教學測試( 含理論和實驗兩部分) 和課堂調查問卷等方式綜合評價教學效果。對比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相同專業其它班級學生的教學效果,發現:立體化教材教法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豐富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加強了課堂教學的互動。
5 結語
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立體化教材的建設是對教學資源、技術資源和教學實施過程的整合與優化,其建設理念、路徑及方案,對其他課程立體化教材建設也有推廣和輻射,以進一步提高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志強.高校立體化教材建設思考[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5,
13(01):78,80.
[2]雷燕,普義,張信,羅藝.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立體化教材建設的研究與探索[J].現代企業教育,2011(12):44-45.
[3]姜海勤,曹瑞成.高職數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模塊設計與實施[J].
2007(02):57-59.
[4]張映光.試論立體化教材建設——談CAI課件及網絡教學資源的設計策略[J].中國大學教學,2006(3):60-62.
基金項目:蘇州市職業大學教改課題——“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立體化教材建設的研究與探索”成果。
作者簡介:王志剛(1979-),男,江蘇蘇州人,講師,研究方向:應用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