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客戶能夠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是雙方共同健康良性發展的前提。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制約;對策
一、商業銀行為競爭中小企業客戶提供的金融服務
長期以來,國內商業銀行在發展公司業務的時候,主要關注大中型企業,一位追求大客戶、大項目。但是,在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直接融資迅猛發展和國內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商業銀行的經營思路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各商業銀行紛紛通過金融產品創新、融資模式創新、金融機構創新和制度創新,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服務,助力中小企業客戶拓寬投融資渠道、降低財務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實現財富增長。
(一)基礎服務:
基礎服務主要包括:本外幣的存款、支付結算業務以及咨詢見證業務。這類業務是中小企業客戶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金融服務,中小企業客戶更多的需要更高的資金流轉效率,更低的手續費,更便捷的辦理流程,更好的服務態度。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各銀行還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手機APP等媒介,為中小企業提供全天候的服務。
(二)財資管理服務
銀行通過為中小企業及企業主提供資金的流動性管理和保值增值服務,幫助企業實現低成本、高效、規范的財資管理。產品和服務涵蓋存款、理財和現金資金管理三大類。在這部分服務中,銀行會采取公私聯動的模式,為客戶定制個性化的資產配置方案,使他們能夠為自己、家庭和企業未來的發展做好充足準備。
(三)融資服務
融資支持是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最期望獲得的金融服務,有了穩定的資金的支持才能夠維持一個企業長期、健康、穩定的發展壯大。商業銀行提供的融資服務便成為競爭優質中小企業客戶的核心。各商業銀行不僅在機構設置上專門設立了小企業部(或小微事業部),設置專門的人員和崗位來管理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業務,各家銀行還不斷創新,根據不同行業、不同產業集群、不同經營特點、不同結算方式、不同期限結構、不同資金用途等多樣化的融資需求,為客戶定制了多樣化個性化的融資服務方案。
二、商業銀行競爭中小企業客戶所遇到的制約因素
一方面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還不完善,中小企業群體雖然數量龐大,但由于自身規模小,管理不規范,政策支持少,信用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優質的中小企業數量并不多;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在考慮自身經營的人力成本、風險管理和經濟利益等方面因素時,也會把目標客戶群體定位在少數優質的中小企業身上。這就成為制約商業銀行競爭中小企業的重要因素。
(一)中小企業自身的條件制約
1、目前,商業銀行在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時候會比對大企業更加謹慎,在提供日常基礎金融服務的時候就需要防范洗錢、套現、支票空頭等問題,在提供融資服務的時候就更加審慎,因為盡管中小企業的單戶貸款額較小,上述的任意問題都會無形中增大了貸款的投放風險。
2、目前,我國的基本信用體系已經建立但還尚需完善,個別中小企業的某些欺詐行為和由此引發的抽逃資金、拖欠賬款、逃廢銀行債務、惡意偷、欠稅等信用問題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整體信用形象,使得商業銀行為了其資金的安全性,只能設置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嚴格的貸款審批程序,使得真正需要資金支持的中小企業的貸款申請更加難以滿足。
3、中小企業在向商業銀行申請融資時,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擔保。首先,中小企業可抵押物少,在銀行辦理抵押融資時往往能獲得的抵押率會更低。其次,中小企業難以找到合適的且愿意為自身擔保的企業,而專業的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又普遍收取較高的擔保費,且要求提供足值的反擔保物,這些條件中小企業通常難以滿足。因此,各家銀行擔保貸款比重在下降,抵押貸款比重呈上升趨勢。這些問題都更加重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
4、目前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普遍上浮30%以上,融資成本較高,而且商業銀行有可能會隨時由于貸款規模緊縮、貸款行業投向變化、監管檢查等多種原因,發生惜貸、壓貸、抽貸、斷貸現象,這對中小企業的經營有可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二) 商業銀行的制度制約
中小企業與生俱來的小規模和高風險與商業銀行追求的高收益和低風險形成了天然的矛盾。
1、商業銀行成本控制的要求。中小企業客戶數量龐大,企業對金融服務的(包括結算業務和融資業務)需求面廣,單筆額度小,次數頻繁,商業銀行的操作成本比大型企業高很多,盡管近年來隨著網絡金融的發展,多種電子渠道的應用已大大降低了銀行的操作成本,但仍有很多業務不能通過電子渠道辦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來進行操作和管理。
2、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的要求不斷提高。近三年來,“一行三會”的系列行動和嚴厲措施,標志著從今年起,我國金融已進入嚴監管、嚴問責時代。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更加強了信貸風險的控制,責任風險管理責任制度日益強化.這也限制了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客戶競爭的積極性。
3、商業銀行內在經濟利益的要求。商業銀行經營的首要原則是盈利性,但要在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雖然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風險程度、資金需求的迫切程度都使他們能夠接受高利率水平,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們對商業銀行的利潤貢獻度。但中小企業的違約概率較高,在市場整體環境低迷的時候,中小企業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概率也隨之增大,不良貸款數量和金額也隨之增加,同樣會對商業銀行的利潤造成較大的損失。因此,商業銀行在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時會更加謹慎。
三、商業銀行競爭中小企業客戶的對策
1、中小企業自身要提高經營素質、增強信用觀念。中小企業應從自身做起,苦練內功,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提高內部管理水平,規范經營管理,以改善自身融資條件。要不斷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素質,促進中小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地保護企業的資產完整,減少舞弊行為。建立能正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財務制度,增加企業財務透明度,同時積極建立與金融機構的信息互換機制。強化信用觀念,提高自覺還貸意識,維護良好的銀企關系。
2、商業銀行應轉變觀念,應為中小企業營造公平的貸款環境,調整信貸政策,修改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標準,打破以企業規模、性質作為支持與否的條件,支持中小企業的的合理資金需求,遵循公平、公證和誠信原則,逐步提高對中小企業信貸投入的比重。同時,應對中小企業進行按照產業鏈、行業集群、區域集群等制定不同的規范化管理辦法和風控方法,有效降低商業銀行的操作成本和操作風險。
3、商業銀行應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商業銀行應根據中小企業的融資特點,不斷進行開發和探索創造出適合我國中小企業的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適應不同產業發展階段、不同生產周期、不同期限結構、不同使用方式的個性化產品,同時優化融資審批流程,貸后管理流程,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應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主動去了解、爭取客戶,特別是要學習國外先進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和做法,做好信貸市場的細分工作,善于從眾多的中小企業中,發現和挖掘成長性好的、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主動加以支持和培植,使之發展成為自己穩定的客戶。
4、通過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的共同努力,市場環境將會進入良性健康持續發展的態勢,中小企業會更容易獲得銀行融資,融資成本也會有所下降。商業銀行通過對客戶結構的調整,也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和競爭力。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加大對潛在優質中小企業的挖掘與培養是一個對行業發展前景和企業發展階段不斷篩選的過程,也是一個細化信貸投放和信貸管理政策的過程,更是一個培養復合型金融從業人員和進行金融創新的過程,必將極大的促進我國中小企業整體實力的增強和銀行業務的發展及綜合服務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在全,支巖福,張旭婧,葉呈東,《中小企業融資新三十六計》,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
[2]史健平《中國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發展報告(2014)》,中國金融出版社。
作者簡介:
張睿,36歲,女,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學士,天津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在讀(金融學),興業銀行天津分行公司客戶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