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一航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當代大學生的物質生活愈加豐富,面對的外部價值觀日趨多元。而大學階段正是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古典詩詞凝結著文化精粹,傳承著人文內核,古典詩詞教育對當代大學生人格塑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古典詩詞教育對大學生人格塑造的必要性入手,探究古典詩詞對當代大學生人格塑造的關鍵作用及詩詞教育的主要策略等。
關鍵詞:古典詩詞;人文教育;大學生;人格塑造
健全的人格包括豐富健康的情感,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審美及溝通能力等。人格的形成依賴于主體的主觀思想傾向、生活經驗以及客觀的外部環境影響等。大學階段對人格塑造有著重大影響,通過外部教育引導大學生陶冶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對提升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與人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當代大學生普遍社會經驗較少,處于趨向成熟卻沒有完全對接社會的成長階段,面臨著更多元的價值觀選擇與物質誘惑,有著更復雜的思想活動與行為邏輯,思想上的叛逆性與認知上的求異性使這個團體普遍面臨著思想困惑、理想缺失、情感閉塞、價值沖突、人格矛盾等問題。而古典詩詞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顆明珠,閃爍著人文光輝,凝結著傳統精粹,兼具音律之美、文字之美、意象之美、人文之美。詩詠志、詞言情,詩詞使人靈慧,古典詩詞教育可陶冶人的性情,完善審美人格,豐富情感體驗,對大學生人格塑造有著重要作用。
一、古典詩詞對大學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一)激發愛國熱情
民族英雄、愛國志士們將自己的壯志豪情、愛國情感述于筆端,詩詞中留下了他們自強不息、不懈求索的民族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道出了聽聞勝利消息的喜悅,家國同心的情懷;“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悲壯慷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義凜然,“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堅定激昂,抒寫著崇高的愛國精神,述說著堅定的理想信念。
配合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與交互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習、評析這些愛國詩詞,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體悟這份家國情懷,充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
(二)培養積極觀念
古典詩詞中不僅記錄著慷慨激昂的家國情懷,也書寫著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與積極向上的自信心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道出了高潔出塵的思想境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書寫著五柳先生豐富寧靜的內心世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則寫出了堅持自我、人格獨立的積極心態。而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則寫出了樂觀曠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心態。[1]
人生難以事事順意,缺憾在所難免,心存高遠則可解世事無常,心存通達則可笑對人生。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對抗挫折能力弱、內心浮躁等問題,賞析此類古典詩詞則可以陶冶性情,塑造更健全的人格。
(三)完善審美人格
古典詩詞不僅具有文字之美,更具有獨特的意象之美。品味詩歌藝術的靈魂,可有效提升大學生的藝術修養,完善其審美人格。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詩中,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般面對著黃沙莽莽的大漠奇觀。眼前畫卷無限延伸,無邊無垠,氣象雄渾,無風無云,亦無行人。而遠處一縷孤煙,是邊塞的象征,為整幅畫面帶來了點睛之筆,凸顯蒼涼遼闊之感。長河吞吐落日,氣勢恢宏,常見的邊塞意象展現出了極致的瑰麗雄奇之美。[2]“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出了鬼斧神工的自然之美。飛瀑如素,如銀河、勝月華,磅礴壯麗之美躍然紙上。“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飛雨落花如夢似幻,是古典詩詞中凄清惆悵的常見意象,配合人獨立、燕成雙的點睛之筆,孤獨惆悵之感讓人感同身受。
壯美雄奇,亦或瑰麗旖旎,學習古典詩詞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審美體驗。體悟詩詞之美時,需要充分發揮想象力,雙向調動文字審美與視覺審美能力,一語入情,一句入心,古典詩詞對完善審美人格、提升鑒賞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豐富情感體驗
借景寫情、詠物言志,情感之美、人文之美也是古典詩詞的內核。“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寫出了作者綿綿不盡的鄉愁。煙波浩渺,暮靄沉沉,水天相接,無邊無垠。詩中描繪的氣象蒼莽,表達的感情真摯。濃烈的思想情緒讓人感同身受,如滔滔江水般綿延不絕。“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則道出了真摯的友情與強烈的惜別之情。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出了對摯友的叮嚀,也寫出了高尚的志趣,表達出豐富的情感層次,賞析后仍回味無窮。“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借由寸草、春暉這兩個具有親和力、感染力的意象,充分表達出子女對父母的感恩之情。“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則寫出了深摯的手足之情。“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筆鋒溫婉,意象交疊,清冷的月光與離人相伴,濃烈的思念之情含蓄又飽滿,著墨濃淡相宜,又感情濃烈真摯。[3]
思鄉之情、父子之情、手足之情、惜別之情、摯友之情,古典詩詞中寄托著豐富的情感體系。賞析、學習古典詩詞,猶如進入多彩的情感世界,而豐富的情感體驗,則是建立同理心、同情心的基礎,對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義。
二、引導大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主要策略
古典詩詞對大學生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引導大學生賞析古典詩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鼓勵大學生自發組織古典詩詞學習、鑒賞社團,并引導學生組織相關校園活動。如在班級或年級內開展“飛花令”游戲,鼓勵大家充分調動詩詞積累,在活動中感受詩詞魅力。還可以組織繪畫比賽,鼓勵大家用畫筆描摹詩詞中的意境,描繪自己心中獨特的美好意象。或組織詩詞類節目集體觀賞及評論活動、經典誦讀活動、詩詞創作比賽等,為學生構筑交流展示的平臺,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將詩詞品鑒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
第二,將詩詞鑒賞融入教學體系。條件允許的高校,可以設立詩詞品鑒類選修課程,分配一定學分,還可以請相關專家定期來校開講座,拓展詩詞教學框架,延伸校內學習空間。
第三,充分利用微信群、官方微博、學院公眾號等線上資源,為學生打造線上詩詞學習交流平臺。如定期在班級公眾號、微信群內推送賞析鏈接、詩詞小故事,開展“一日一句”線上詩句推送及簽到活動等。此類活動可充分對接大學生線上時間投入多、關注度分散、業余時間零散等特質,真正讓詩詞融入大學生活每個角落,充分發揮其對大學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三、結論
大學是進入社會的最后準備階段,是人格定型的重要時期。學習、品鑒古典詩詞,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提升其抗挫折能力,培養其積極樂觀的人生觀,更可以完善其審美人格,豐富其情感體驗。古典詩詞憑借其貫通古今的人文魅力,對大學生人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馬銀華.關于古典詩詞教學與大學生人格美育的思考[J].山東公會論壇,2014(20).
[2]王虎.中國古典詩詞教學中學生人格塑造的關系分析[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02).
[3]賴玉芹,姜廣錦.唐宋詩詞與人格塑造[J].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