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晴
摘要:大學生作為共產主義事業建設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行為對我國未來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他們正處于易受外來社會思潮蠱惑的年齡段。因此,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強對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影響及解決對策的研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關鍵詞:社會思潮;大學生;影響;原因;應對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社會思潮爭相涌入國內,不斷沖擊著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這些社會思潮的傳播,不僅影響了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和模范道德觀的樹立,而且干擾了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的發揮,這也在無形中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增加了難度。所以,探究社會思潮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對社會思潮好壞的辨別能力,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也便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產生的不良影響
(一)對馬克思主義主流思想的認同被弱化
例如民主社會主義,它使一些學生認為民主社會主義就是“民主”與“社會主義”的簡單相加,這種主義背后的宣揚者用“民主”來模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其宣揚的主義的界限,使學生容易從字面意思上進行斷章取義,這是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演變的一種手段。不但擾亂了大學生的辨別能力,甚至導致不少學生產生了支持指導思想的多元化的錯誤想法,會逐漸腐蝕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認同和擁護。
(二) 扭曲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
我國部分大學生由于受一些西方社會思潮推崇的利益至上、金錢至上的價值觀的影響,學習目的也越來越功利化。在選擇專業上青睞那些對自己畢業后能帶來直接好處的專業,平時學習中只學習那些實用性的知識,對一些實用性不強的課程采取應付的態度。有部分大學生甚至把自己的人生信仰也建立在功利基礎之上,加入共產黨的目的只是為了以后找工作的時候方便些,完全忘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三)影響大學生優秀道德觀的形成
大學期間是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道德觀的重要階段,這時涌入國內的社會思潮會成為大學生道德選擇的重要參考。西方一些不良的社會思潮像功利主義、個人主義以及享樂主義等使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發生了變化,導致大學生集體觀念淡化,開始以自我為中心,以實現自身價值為原則,沒有把秉承社會需求和維護國家利益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前提和條件,甚至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或國家利益發生沖突時,一部分大學生會堅持選擇個人利益。
二、產生影響的原因
(一)經濟全球化的作用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市場經濟制度開始向多元化發展,經濟制度上也逐漸暴露出一些缺陷,這些缺陷為各種不良社會思潮創造了傳播的條件。等價交換和平等互利是市場經濟制度的原則,受其影響人們常會無意中把這種經濟上的原則應用到人際關系上,使人之間的交往趨于功利化。大學生的價值觀也在這樣的錯誤的價值觀得引導下發生了轉變,金錢至上論、金錢萬能論、道德無用論等極端的觀點開始被接受和推廣。
(二)大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不足
當代大學生追逐潮流,對于尋求創新、尋求美觀、尋求新奇的愿望更加強烈,這些追求使得大學生具有了很強的獨立性和多樣性特征,勇于嘗試接觸新奇的思想與觀點。而某些社會思潮的思想恰好迎合了大學生對這方面的追求。但是無論哪種社會思潮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并不是憑空杜撰,而由于大學生并沒有經過理論性的學習和科學研究,對各種社會思潮本質的了解甚少,所以對于社會思潮不能做出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
(三)大眾傳媒的推動作用
大眾傳媒的傳播途徑有很多,除了主流媒體外,網絡和手機也成為重要的傳播渠道。網絡既是大學生獲取各種信息的知識寶庫,又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思想交流和成果分享的平臺。網絡也因此成為一些不良社會思潮宣揚者利用的傳播媒介和工具。除網絡外,不良社會思潮的宣揚者也看中了手機這一媒介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而可以迅速獲取信息的獨特優勢。他們通過這些傳播媒介向大學生灌輸他們所主張的思想,進而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意識。
三、提高大學生應對當代社會思潮能力的主要措施
(一) 用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風潮
當代的高校,身處于復雜的國際環境下,社會主義經濟市場不斷壯大,對外開放的力度不斷增強,中西方社會思潮的交流和摩擦,明顯的貧富差距,對于思想尚不健全的大學生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沖擊。高校應堅持馬克思主義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引領社會思潮,堅決反對指導思想的多元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引領大學生把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為自身的奮斗目標和價值追求。
(二) 推進學校思想教育建設
高校應始終堅持教育為本的原則,因為教育人人可以使人人得治,人人得治了社會才能變良,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就必須加強教育,而學校是教育的根據地是人才的培養皿,所以首先應該加強學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學校要以培養德才并重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要以為社會為民族樹立道德優良之風為己任。除了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訓練外還要重視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政治覺悟上的培養,力爭為社會輸出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我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高校應根據當今時代的社會大背景強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育,牢固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地位,開展紅色愛國主義教育,銘記歷史,不忘初心。
(三)營造引領社會思潮的育人環境和校園文化
首先高校要加強校園基礎設施的建設,美化校園環境,改善校園管理模式,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和宜人的居住環境。然后高校還應加大建設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的力度,可以組織學生定期開展一些陶冶情操、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將既能滿足大學生精神文化需求又能代表社會正能量的活動以生活化的方式融入到大學生的思想當中,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助力。
此外高校還需要加強校園網絡建設,把控好網絡輿論的導向。對網上的信息的質量進行嚴把關,加強富有正能量的信息對于社會思潮的引導。同時提升對網絡安全性維護的能力,防止別有用心者對網絡的攻擊。
(四)提升大學生自身素質
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尚不健全,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辨別能力有限,還不能準確認清社會思潮的實質。這要求學生除了在上課的時間要積極配合老師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論水平外,課余時間還要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還可以針對自己存在的疑惑和老師進行探討,爭取在探討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獲得進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培養出來高質量的人才。通過開展大學生實踐教育,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深入實際,了解社會和國情,訓練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品格。
四、結語
根據社會現實和大學生思想的實際情況,本文從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產生的消極影響入手,探究并總結了社會思潮會對大學生思想產生不利影響的成因,然后以大學生現階段的思想特點為出發點,為大學生科學抵制社會思潮的不利影響提出了具體的對策,期望用馬克思主義引領大學生的思想意識,通過完善學校思想教育工作,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同時大學生也要提高自身能力,積極參加實踐活動,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自己,從而使大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社會思潮。
參考文獻:
[1]蘇杭: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6年。
[2]劉佰龍、李林波、王玉潔、解西東、喬柯: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負面影響及其對策研究,[J],山東青年, 201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