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青+王久梅+李君霞+張兵文
摘要:唐山市緊鄰京津和雄安新區,經濟由高污染高能耗的傳統粗放型轉型,力求打造成為沿海宜居靚城。當前,唐山市在經濟轉型時期大學生就業面臨著比較大的壓力。原因有各高校不斷擴招、經濟轉型、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供需專業不匹配等等,大學生就業擇業產生了一系列矛盾和問題。唐山市經濟轉型,需要更多的“精英”人才;同時,新一代的大學畢業生在就業觀念上也出現了新特點。對此本文從不同方面深刻分析存在問題,創新探討了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對策,目的是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就業策略;創新
1 大學生就業的傾向
1.1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據調查,多數大學生希望選擇體制內就業,比如政府機關、國有企業、壟斷行業、事業單位。因為這些部門和行業相對收入穩定,失業壓力較小,多數大學生和家長在選擇的時候的優先考慮這些行業。相反,體制外的行業比較受冷落。而且大學生大多選擇留在唐山市區,不愿去外縣,而市區的人才相對飽和,這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同時,當前吸納就業能力較強的企業,如唐山鋼鐵集團、開灤煤礦集團、唐山陶瓷集團等很多工作崗位對總體上對知識和素質要求相對較低,工資待遇要求低的普通勞動力一樣勝任,沒有突出專長的普通大學生的沒有競爭優勢。
1.2自主創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府、媒體、學校、家庭都廣泛關注,政府不斷出臺優惠政策,高校加強校企合作,新聞媒體廣泛宣傳,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持,大學生本身也給予了極大的熱情。創業是為更好的就業,創業也是就業的觀念正在被更多大學畢業生認同,自主創業正呈逐年增多的趨勢。
1.3職業生涯規劃。高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一些大學生通過教育,在一年級開始設計自己的未來之路。在大學的學習生活中,有準備地開展學習活動:英語計算機考級、各種職業資格證書、參加社團,多方面培養個人愛好興趣和職業技能,在大學畢業時,多數大學生都會對結合自己的興趣、能力等各方面進行分析,理智地選擇就業機會。
2 大學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2.1心理脆弱。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大部分有著較強優越感,信心滿滿,對自己的未來設計的高于現實。好環境、高工資、體面又清閑是很多大學生的理想職業。天之嬌子心態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顯得非常的脆弱,包括一些名校畢業生,一旦面試受挫就失去信心,抱怨社會不公,懷疑人生甚至產生就業“恐懼”感拒絕工作,畢業多年不參加工作啃老的大學生不在少數。還有,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的工資水平普遍比較低,可能會低于沒上過大學的同齡人的工資,一些大學生會懷疑大學生涯是否有價值,喪失就業的信心和動力。
2.2缺乏就業主動性。很多大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整天在書本里“埋頭苦干”,缺少對就業形勢的認識。 可喜的是高校陸續開設了創業課程,培養大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導大學生關注社會,關注市場,了解就業創業政策,怎樣獲得最佳的求職時機。
2.3就業誠信不足。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畢業生違約率卻是不斷攀升,用人單位對這樣的態度非常不滿。這些違約行為不僅反映出違約學生本人的缺失誠信,還會降低其他大學生的簽約率。社會責任意識薄弱,就業誠信不足是部分大學生不能將自己的職業生涯與時代發展同步,在就業過程中目光短淺只看重個人利益和個體發展的短期需要,缺少奉獻精神。
2.4大學生對創業信心不足。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尤其是國內經濟轉型時期遭遇國際經濟形勢的持續低迷,加大了企業競爭壓力,眾多中小型企業出現倒閉潮,大學生的創業環境惡略,失敗后受到打擊喪失信心。在校大學生在看到多數師兄師姐創業失敗后對創業喪失信心。
3 建議與策略
3.1轉變擇業觀念。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畢業生必須順應新時期的社會要求,轉變落后的就業觀念, 就業后再擇業模式對多數畢業生而言是理性的選擇,還要樹立干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為自己建立良好的品德口碑。也有許多大學生放下身段、轉變就業觀念,視線從“白領”轉移到“藍領”,重新回到校園,參加技校學習提高技能以謀出路,作出了符合實際的選擇。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說明現在的大學生就業觀念正日趨理性成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論學的是什么專業,從事的是什么行業;不管是就業還是創業,只要充分的發揮出聰明才智,就更接近成功。
3.2把握就業機會。多數大型的企事業單位都會和學校聯系,在每年的寒假前舉辦招聘會,提前招聘一些優質的畢業生。這就要求大學畢業生要建立就業的時間觀念,不能刻舟求劍、守株待兔地等待就業機會,而是搶占先機,搶先就業。
3.3提升就業綜合技能。僅僅努力學好書本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大學生還要努力提高自己其他能力,如組織能力、領導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等,強調指出的是心理素質,大學生通過參加校內社團和校外社會實踐活動,鍛煉心態和情緒,緩解心理壓力,養成過硬的心理素質。
4 結束語
轉型時期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怎樣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是政府和高校的一項重點工作。只有在政府、高校和畢業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下,這一問題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參考文獻
[1]李憲.論大學生就業能力及其提升途徑.教育探索,2012(10).
[2]王靜宇,如何破解“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 ”結構性矛盾,中國經濟時報.2016.03.
本論文為唐山市社科聯立項課題《唐山市轉型時期大學生就業策略創新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TSSWSKL-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