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燕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字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的材料,同時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教師要注重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經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聯想、分析、選擇記憶字形的方法,再通過正確的語言敘述,既鞏固了識字,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如果只是單純地對學生進行識字教育,非但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反而會扼殺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因此,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識字,我們就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激發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興趣呢?我以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從神話故事入手,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低年級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特別是充滿奇幻的神話故事,抓住孩子的這一特點,我從《倉頡造錯字》的故事入手,吊起學生識字的“胃口”:倉頡造的字越來越多,他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漸漸地,倉頡有些目中無人了,造的字也馬虎起來。黃帝知道這個情況后很不高興,遂囑托身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去處理這件事。老人了解百姓使用文字的一些情況后找到到倉頡:“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了,可我人老眼花,有兩個字我至今還不明白是啥意思。”倉頡也很謙虛:“老人家,是哪兩個字呀?我給你解釋解釋。”老人說:“你造的‘重字,本應是遠行千里之意,應該念‘出,而你卻教人念成‘山重水復的‘重字。山架著山的‘出字,本該念‘山重山的‘重,你卻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哎呀,你怎么亂造一通?”倉頡仔細一琢磨,發現果然是他把意思、讀音和字形弄反了。接連不斷地向老人點頭認錯。可這兩個字早已傳遍天下各個部落已為眾人掌握使用,想糾正已非易事,就只能這么眼睜睜地看著錯誤地使用下去了。倉頡從此后更加小心謹慎地造字,不敢有半點差錯。
孩子們聽得入神了,我們便成功地吊足了他們的“胃口”,使學生對識字有了極大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識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能自覺地去學習并掌握漢字的音、形、義。只有提高孩子們對識字的興趣,才能使孩子們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二、從漢字的構造——表意美入手,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世界上任何語言在表意上都無法達到漢字的魅力。想要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我們得要告訴學生漢字的起源,最早的漢字是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征,具體地勾畫出來。比如“木”就畫成樹的樣子,“火”就是火苗的樣子。“門”和“車”也像門和車的樣子。“月”字像一彎月亮的形狀,“龜”(特別是繁體的[龜])字像一只龜的側面形狀,“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 日——太陽,傳說太陽中有個小黑子,故“日”字中有一點。因在龜甲上不便刻圓的,就刻成了方的。 月---像一彎新月,月有圓缺,而缺的時候居多,所以“月”字像缺月。“步”兩個“止”表示兩腳交替走路。“休”由一個人字和一個木字組成,表示人靠在樹上休息。“從”字兩個“人”,表示一個人在前面走,另一人在后面跟從;"比"字,兩個人并肩站立,似乎正在比較高矮。天空為什么如此明亮?“日”和“月”合起來為“明”。當我把這些有趣的漢字通過多媒體演變呈現在孩子的面前時,我看見了孩子們眼里閃爍的光芒,那是渴求探知的欲望,我知道我已成功地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
三、運用有趣的識字方法,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開始教生字時我有意識地把一些生字編成謎語,比如,教“日”字時,編成“四面不透風,一橫在當中”字謎。小朋友猜對后,興趣來了,“三面有墻一面空,有個幼兒坐當中”,謎底“匹”;“大雨沖倒一座山”,謎底“雪”等。學生猜謎語的過程就是識記生字的過程,這種識記不同于機械識記,是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記憶,印象非常深刻。此時,學生無論猜得出或猜不出,都會開懷大笑,感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實踐證明,這些識字方法確實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激起他們學習和識寫漢字的興趣。
當然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有很多識字方法,如拆字法、比較法、熟字加一筆、減一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法、動作演示法、熟字加偏旁、換偏旁等。我們要結合所學生字的特點,引導學生靈活使用,以便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四、將識字與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生活為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做到形式多樣,活潑生動,趣味性強。如教室的園地,校園里的告示牌,櫥窗里的標語,帶領學生邊參觀邊引導識字。低年級學生剛入學,剛接觸許多新鮮的事物和與以前不一樣的同學,為了幫助學生盡快熟悉全班同學的姓名,為每個學生做一張精制的姓名卡,貼在課桌上,方便學生記住每個同學的姓名,檢查看誰記得最快。創設識字環境,給學生展示交流的空間,借助生活中的實物、圖片識字。社會是個大課堂,通過參觀、游覽等形式,拓展學生識字的空間,讓學生在生活中自主地識字。學習漢字,可以把它想象為一幅圖畫、一個動作、一種神態、一種心理活動、一個熱鬧場面、一個故事情節等,都是學習漢字的資源,我們應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創新者,他們喜歡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會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并會用更高的情趣,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新知。
總之,識字的方法多種多樣,不論哪一種,只要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他們都會學得津津有味。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針對學生的特點去教學,把激發學生興趣作為前提,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和鞏固知識,便能使識字教學也變得精彩紛呈。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將持之以恒,讓學生插上翅膀,在識字的自由王國里盡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