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玲
中國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其形式多種多樣,風格迥然各異,內容五彩斑斕,意蘊簡煉綿長。這些文化精髓是中國現代文明的源頭活水,滋養著國人的精神和靈魂。
然而,古詩文教學在基礎教育是薄弱的一環。初中生閱歷不足,理解能力有限,光憑教師的理解和講解,學生很難進入情境,很難體會到古詩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但如果能夠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避免這些缺點,因為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有其無法達到的優勢。
多媒體技術,顧名思義,即將聲音、文字、圖畫、動畫、視頻等形式合理組合的技術。多媒體的最大特點是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呆板為生動,圖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現,信息量大,形象生動,色彩逼真,可以對人的視覺、聽覺甚至心理觸覺產生全方位的刺激,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輔助教學,鮮活了呆板生硬的古詩文教學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古詩文教學質量。
一、巧用圖畫,體現形象美,激發學習興趣
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使學生對要學的古詩文感興趣,這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詩文的形象或意象大都很美。我嘗試從形象美入手,激發學生對文本的興趣。
教學《如夢令》時,我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張圖片:一個身量苗條、衣著華麗、面帶恬靜笑容的女子,手執書卷坐于小舟中。小舟泊在茂密的荷葉和嫵媚的荷花之中。荷葉碧綠,蓮花嬌艷,映襯得舟中女子超凡脫俗,人面荷花相應紅。好一幅懾人魂魄的出水芙蓉圖!學生經過預習,大部分都能猜出是誰。在學生審視美女的同時我開始了導入:“這是中國古代文壇上最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有一句俗話:紅顏自古多薄命。關于她的詞作和人生,可以分為青年期和晚年期兩個階段。歷來最為人稱道的是她年輕的詩作,清新自然,雅致婉約。真可謂詞如其人,人如其詞呀。”接著,我又給學生展示了一組精美的圖片,盡顯年輕詞人才貌雙全。學生如饑似渴地看著,一臉崇拜,一片贊嘆。這些圖片全部都是從因特網圖片庫下載的,畫面非常清晰,人物表情傳神,人景搭配和諧,顏色鮮亮奪目,且切合《如夢令》的內容,我精選五張,按照內容情節的發展一一展示給學生。學生的興趣頓時高漲,剛開始學生還只是用文中內容概括小標題,到后來有些學生甚至用四字詞語來概括,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思路大開,妙語如珠。
二、音畫組合,再現意境美,營造學習氛圍
一切景語皆情語。“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不管是審美想象還是聯想,學生需要借助已有的生活體會和審美經驗去和詩人取得共鳴,但是由于學生生活圈子太小,閱歷尚淺,且總體閱讀量少,根本沒辦法一下子進入詩人的審美境界中。多媒體可以有效地彌補這一不足。
教學《蒹葭》前,我從網上下載了歌曲《在水一方》的FLASH,并對這個FLASH做了些修改制成課件。新課導入后我先讓學生默讀全文,然后播放FLASH。當熟悉的音樂響起時,學生的精神明顯為之一振,隨后,深秋,河邊,蘆葦迎風,蘆絮露閃,好似英俊少年盛開的心事,紛亂又純潔。遠處,有個美麗身影飄過,少年忙沿河岸上下追尋。然河水阻隔,溯,只見朦朧裙裾,飄在微風中;順,只見隱約倩影,縹緲水中央。短短的4分鐘很快就過去了,學生要求再看一遍。結束放映時,提問:“同學們能否用語言文字把詩中的意境描述出來?”在短暫的思考之后,竟然有不少學生舉起了手。詩篇從哲學的高度反映了人類理想追求與個體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類對完美境界永無止境的追求。我非常驚喜,這些問題可都是對文章的深層次的理解呀。從文字到畫面再到語言到思維拓展,多媒體在古詩教學中的效果是明顯的,優勢更是顯而易見的。
三、配樂朗誦,感受音韻美,增強背誦興趣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認為,這里的“讀”字,起碼有兩種理解:一種是自讀,另一種則是聽讀。有些詩要多“讀”,多“讀”出氣勢,多“讀”出情感,多“讀”出詩韻,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就屬于這一類的詩,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怎么去讀。教學時我先播放了一首激昂的古箏曲《廣陵散》,曲調沉郁激越,鏗鏘有力,借助音樂調動情感,渲染詩歌的內容,創造一個氛圍。學生事先已讀過多次,很快就抓住了情感基調。關閉音樂,我讓學生自讀,體味詩中的韻律美。之后,我打開多媒體示范朗讀文件,要求學生邊聽邊注上停頓和重音,體會音韻、節奏的變化。在范讀中,隨著詩歌情感的起伏,節奏時緩時急,音韻忽高忽低,氣勢曲折回環,如駿馬奔騰。學生體會、模仿、自讀。在反復的聽讀和自讀中,掌握詩歌的節拍和用韻,感悟詩歌的音樂美,增強了背誦的興趣。
四、暢談感受,體悟思想情感,培養創新能力
以往的古詩教學往往是教師的自我表演,范讀、理解,再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而多媒體教學則是通過聲音、圖片、動畫等手段全方位刺激學生的視聽,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躍躍欲試,教師這時稍加鼓勵稍作引導,學生往往會有驚人的表現。在探討《蒹葭》的主題時,除了課前賞析里提到的“愛情說”之外,有的學生提出了“理想說”,認為《蒹葭》是一篇執著追求理想之作。暢談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真正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主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運用多媒體的先進手段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課堂上暢談感受,體悟思想情感,培養了創新能力。
利用多媒體教學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飽含激情地帶領學生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品有字書之美味,悟無字書之人生”,那一派暢然,那一種淋漓會令所有人陶醉,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多了一份樂趣,一份光彩,而能力也潛移默化地增長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