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興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促進“教育公平”。相比國家層面的“”機會公平“資源公平”,課堂的“公平”更能被學生所感受到、更有意義。而在課堂中的許多不公平現象是存在的!“馬太效應” 就是其中之一。
《圣經》“馬太福音” 第25 章有這樣幾句話:“凡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已有的也被奪過來。”20世紀60年代,著名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首次將這種現象歸納為"馬太效應"。即: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愛因斯坦曾調侃地說:“我每每小聲咕唧一下,也變成了喇叭的獨奏!”相反,一旦失敗就容易產生挫敗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會產生更大更多的挫敗感,甚至對所從事的活動、工作、事業等感到絕望!這就是“馬太效應”對“優”“劣”的放大作用。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認識、怎樣做才能更好的運用這一效應呢?
首先,正確認識“馬太效應”的幾個主要觀點:1.“馬太效應”是一種社會規律,無處不在;2.強者越強,將會繼續受到更多的關注和榮譽;3.相反,弱者將會更弱,不僅變本加厲的受到懲罰,甚至促使其加速消亡;4.“馬太效應”所產生的“榮譽追加”現象更能激發奮斗,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更高;5.“馬太效應”存在是暫時的,事情都會物極必反,甚至會出現“安樂死”。
也就是說,“馬太效應”對教學既有積極的一方面,也有消極可怕的一方面!廣大一線教師要充分認識并科學的運用這一“效應”,揚長避短,積極的服務于我們的教學,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
既然馬太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是一種規律,是普遍存在的,我們就要以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進行研究。要正確對待、科學運用。要利用其積極因素,克服其消極因素。具體表現在教學中,就是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發現更多孩子的優點,積極鼓勵引導,讓學生的優點得到充分的發揚,把更多的孩子納入到被表揚的行列中來,讓更多的孩子做到“優者更優”!多進行“大拇指”教育!把“尊重”和“欣賞”的理念落實到行動上。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老師往往會對那些成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各種顯性與隱性的表揚、鼓勵暗示、期待(“凡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多余。”)等的教學行為,這些學生越優秀越容易得到重視與關愛,這當然能很大程度上讓這些學生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與信心,促使他們走向成功!這就是利用了“馬太效應”的積極的心理功能,這樣做是好的,也是我們所積極倡導的,也是廣大教師運用的較為“得心應手”的教學方法。
對于“后進”生,一些教師的做法顯然是使得“馬太效應”的負面效應得到了放大!。一些教師對于那些不善于表現、成績較差的學生經常給予隱性的(甚至是顯性的)不滿與批評(“沒有的,連他已有的也被奪過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證明,學生的個體差異的產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氣質類型,比如成長的環境,比如所受到的教育等。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具備豐富的教育教學知識,能發揮自己職業的特長,發現孩子身上的優缺點,進行科學的施教,使學生都能健康的成長。而不是僅僅憑自己的感情好惡對學生分出三六九等,不恰當的使用“馬太效應”。
其次,要把“以人為本”落到實處。素質教育要求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都是發展中的人,都有其尊嚴,他們的發展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在教學理念中,應該讓每位學生都成為自己關注的對象。“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關注的實質就是“尊重”“關心”“牽掛”!教師要認識到教學中沒有“差生”,只有“差異”!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周圍的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每個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都是獨特的。教師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生活、學習、成績等。用冷靜的思維智慧地去為孩子們尋找適合他們發展的道路,做他們的指路人、朋友、伙伴、傾聽者、親人……而不僅僅是評判者!
新的教師職業理念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與欣賞,教師對學生的“冷漠”恰恰就是無情的殺手!課堂上沒有“差生”,“差”是差在我們對教育教學規律的認知上,抑或是差在我們對“教學成績”的焦慮上!所以,我們絕不能使那些“差生”成為福音書中“沒有的,連他已有的也被奪過來”的那一類人。我們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在工作中行動起來。
第三,要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水平。廣大一線教師要有公平的意識。實現《規劃綱要》中的目標,一線教師是重要的一環。在這一系統的工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不可能實現“教育公平”這一目標。習主席說“公平如陽光、空氣,是每個人生存的必需!”江澤民總書記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廣大教師一定要有擔當意識,把“公平”的意識用教學行動體現出來,把公平的意志播散在學生的心田里,使之生根、發芽,也必將孕育一個“公平春天”的到來!要構建終身學習的學習觀,努力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另外,我們還要有良好的職業情感,能合理的控制教學情緒,少受到外界的情緒的干擾。要禁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不但要有強烈的法制意識,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信念堅守。
“梁啟超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愿我們每位教師深深地反思自己!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