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瑰
在我們的課堂上頻繁的出現過這樣一些鏡頭:
孩子們踴躍發言,氣氛很是活躍。一個同學的發言還沒有結束,其他同學就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我來,我來”。他們只想著自己表達,卻沒有傾聽別人的發言,以至于一再重復別人的內容。還有的同學,老師在上面講,他在下面做小動作,做作業時,老師再三強調,他依然我行我素。不傾聽怎么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語言文字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學習中的聽、說、讀、寫以及文學活動。由此可見,傾聽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傾聽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一種思維習慣。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有效的傾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明確要求,引導傾聽
孩子主要學習問題在于善“背”不善“學”,善“說”不善“聽”。
善“讀”不善“思”。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心去聽別人怎么說,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學生對此認識比較模糊。我在教學中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五心的要求: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二要耐心,不能隨便打斷別人發言,要認真耐心聽完他人說話,再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三要細心,當發現別人的回答有爭議時,要細心揣摩,然后提出獨特的見解。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反復思考。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擇善者而從之,擇不善者而改之。做到“聽”“說”“思”并重,相互促進。我告訴同學要邊聽邊思考,經常問同學“誰還有補充嗎?”“誰還有更好的意見?”等。學生只有認真傾聽別人的回答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與別人雷同。例如,教《孔子游春》學習孔子論水一段,我引導學生思考水的其他品性,有的說水積少成多,海納百川,他好像胸懷若谷;有的說水受阻或慢或轉,他好像謙和禮讓;還有的同學說長江的水奔流不息、勇往直前,它好像持之以恒。而班上王琪同學卻說海嘯排山倒海,鋪天蓋地。他好像冷酷無情。只有認真傾聽,才能讓同學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充分張揚他們的個性,表達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只有用心傾聽,才能讓同學們互相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讓課堂熠熠生輝。
二、以讀促聽,以聽促讀
事實上,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全神貫注是不可能的。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最喜歡競賽,課上,我指名朗讀課文時分成兩組競賽,A組(差生)要求做到四不:不增不少,不錯不倒。(也就是不能增添一字,不能少讀一個字;不能讀錯一個字,不能顛倒一個字)B組(優生)在“四不”基礎上有感情朗讀。讀、聽各占50分。每節課我做好課堂記錄。以前非常沒有耐性聽別人朗讀的王宇航,現在也能他靜下心來認真傾聽其他同學朗讀的每一句話,甚至不會放過別人讀錯一個標點符號。這樣以讀促聽,以聽促讀。相輔相成。每周五自習課,進行課外積累背誦競賽,也是把認真聽、流利背各占一半的分數,這樣不但鼓勵差生去背誦,而且培養優生怎樣學會謙虛地傾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能力。
三、恰當評價,善于傾聽
在“聽”的培養中,要給予充分肯定和恰當評價,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滿足感。我常表揚:“你聽得很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這么點小錯誤都被你找出來了,讓老師刮目相看!”“你能聽出了他的不足,你真是耳聰眼明!”“大家看,這位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增添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呀!”比如教《山谷中的謎底》時,班上王靜嫻讀第三自然段后,王宇航就站起來說:“這里是逗號不是頓號不能讀得那么快,‘反復地積,反復地彎,反復地落,反復地彈要讀出不一樣的語氣,她讀得很平淡。”我及時給予宇航以贊許的目光鼓勵他。在課堂上,一個眼神,一句贊揚,一個微笑,不花時間,不費力氣,卻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
四、巧創情境,創造奇跡
班上林閩貴同學非常怪癖,經常影響課堂紀律,上課不聽,每天作業都是一片空白,習作只寫你、我、他,兔子、兒子和尾巴。動不動就莫名其妙地鬧起脾氣,我多次找他談心,而他卻不羈自傲,兩耳不聞,是個軟硬不吃的“家伙”。我怎樣才能讓他學會傾聽呢?我想這些孩子多少有些心理障礙,于是我精心設計了一堂《擁有好心境,快樂伴一生》心理健康課,課堂上我講述了一個抗越反擊戰真實的故事,以兒子角色唱了一首《媽媽的吻》,全班同學淚流滿面。讓我意想不到是閩貴同學突然站起來,說:“老師,對不起,那天,我不應該頂撞您,請您原諒!”然后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
課后我讓大家就今天這節課上的所聞、所見、所想寫一篇作文,同學們居然一節課就一氣呵成,就連平時憋不出兩行的溫在琦也寫滿一張作文紙,林閩貴同學更是洋洋灑灑寫滿三張。原來閩貴五歲時父母離異,母親棄他而去,父親出外打工,他只能和殘疾的奶奶相依為命。他對母親無比怨恨,以致他對其他的女性也不信任。我讀了他的文章,心里久久難以平靜,同時也讓我感到無比欣慰。文章結尾這樣寫:我的“媽媽”是奶奶,她溫暖我幼小的心靈,呵護我成長;我的“媽媽”是爸爸,他為我遮風擋雨,讓我學會堅強;我的“媽媽”是老師;她包容我無數次錯誤,打開我心中的希望;我的“媽媽”是同學;我是一條小河,他們是一片海洋,我要載著希望流入大海,與他們一起遨游。最后還附上一幅漫畫:左邊畫的是以前頑皮沮喪的他,右邊是現在開心陽光的他,中間是被愛心包圍的一個美麗天使——老師。
后來,我傾聽他童年的不幸,走進他的心里,也和他聊聊班級的趣事等等,這學期閩貴改變非常大,上課認真聽講,作業每一次第一個上交,今年3 月23日學校首屆規范漢字書寫大賽,他的作品榮獲學校一等獎。5月母親節學校高年級現場作文比賽,他以一篇《愛的教育》榮獲二等獎。這是傾聽創造奇跡。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傾聽是我們教學源頭活水,更是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可見,傾聽是何等的重要,只有學會傾聽,才會使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