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虹
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平臺,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陣地,怎樣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這是每一名教師都需要思索的問題。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也是一名創建高校課堂的實施者,如何讓自己解脫出來,把課堂還給孩子,下面就說說的在課堂教學實驗的過程中所總結的經驗:
一、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
數學知識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怎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那么首先就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理解,感悟中獲得獨特的感受,極大地滿足了自身的需求,從而提高學習主動性。關注孩子已有經驗和興趣特點,從孩子的世界出發,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所要學習的內容貫穿于學生喜愛的氛圍中,引導學生自主地去學習,自主的去探究。
想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首先需要教師恰當的引導,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導入,孩子有興趣進入。所謂“萬事開頭難”,開好了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的點睛之處,好的導入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探求新知的興趣,學生也就能輕松的進入課堂,學習的氛圍也就濃,教師引導起來也就容易,也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數字編碼》時,老師在開課引入告訴孩子我要在百度的搜索我自己,你能猜出有什么樣的結果嗎?”有的積極的說,有的猜不出,又想知道的那種急切心情,很興奮,著急知道答案,就這樣學習興趣一下就被激發了,課堂學起來也就輕松了。這樣的情境引入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為整個教學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教師還要善于為數學課堂增趣。讓課堂活起來,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中設計一些游戲,小活動,例如,闖關、設計、做計劃等,這樣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很好的落實知識點突破重難點,事半功倍,一舉兩得。例如,學習《找規律》讓孩子給小手帕設計花邊,孩子的積極性很高,也在活動中能夠學習的知識,孩子們的天性就是玩,所以我們要順應那個孩子的天性,讓他們在游戲中去發現,同時也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為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能讓孩子主動起來,自主的去探究,自主的去發現,課堂就是孩子們的了,也有了輕松地氛圍。
最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還要讓學生盡可能的參與課堂,參與到探究的問題中來,動手實踐解決問題。有效教育,有效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活動是認識的基礎,靈感從動作開始。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課堂最有效的活動方式就是小組合作了,小組合作是有效課堂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組織形式。在小組合作時每個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說、做、交流他們都非常愿意,是學生最喜歡表現的一種形式也是老師教學的有效手段。所以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呀,有利于學生多向交流、相互啟發,帶動組員都能學會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如長方形周長的計算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分小組畫圖,幾種情況?并分小組討論。這樣各小組學生分組合作,記錄并且填表格。最后分析、討論,得出結論。最終讓學生領會到:在幾種種拼法中,無論長、寬怎樣變化,周長就是長跟寬和的2倍。為總結公式作好了鋪墊,培養了孩子的合作意識,課堂教學非常有效。
二、讓學生做學習的小主人
讓學生做學習的小主人,一直是當今教育的主流。課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創建高效課堂的主陣地,只有將心得課改的理念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孩子才能輕松起來,老師也能解脫出來,課堂教學才有效,孩子能主宰課堂,孩子和老師都要積極參與,才能使我們在課堂永遠充滿活動。學習的環境也就變得輕松了。課堂教學活動是在課堂這一特定環境中進行的,新課程的改革,也同樣給如何轉變教學空間提出了問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例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我就設計了活動,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讓孩子自己畫三角形,然后說說什么是三角形,孩子都能畫出來,說的時候不全面我會給孩子障礙,激發孩子的熱情,使他們繼續觀察發現,原來三角形的概念是這樣的,也就養成了總結要嚴密。學習的小主人就是他們。讓學生真正的解脫出來,讓他們多動手、多動腦,暢所欲言,做學習的主任。
三、打造個性課堂
數學教師要具備特色的教學方法,著名思想家盧梭曾說過:“兒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熱情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取代,那簡直是愚蠢的事。”作為教師并不要設計自己的充實的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自主發展的空間,給他們搭建這樣的舞臺,讓他們在寬松的氛圍中釋放自己,展現自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樂學的思想建立起來,教師要解讀教材,融入自己的思想,結合生活實際,設計精彩的課堂,達到有效的教學。例如,我設計的《體積和體積單位》我就結合生活設計了倒水的環節,還有《千克的認識》我就設計了稱豆子的環節.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
教師創設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引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求知,主動探究,解決現實問題,真正的打造了不一樣的課堂。例如,《24時計時法》的教學,我就打造了個性化的課堂,用學案引領,課前我設計了學案,孩子按學案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區別,都是自己記錄,然后分析,小組長匯報,課堂的效果很好,并且設計了自己的作息時間表。開展教學活動時既要面向全體,問題設計頁分層,是每個學生都有所獲得,也得到發展。
課堂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課堂是學生的,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做主動發展的人,打造個性化的高效課堂,比如學案式課堂,課堂中學生的自主性就出現了,成為有思想,敢探究,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放開手腳,課堂的教學就更加輕松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