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瑞霞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
從教十幾年來,經歷了太多與學生、與家長、與社會中諸般人的交往;閱讀了太多有關教育、教學的報刊雜志;又思索了太多關于職責、操守等等問題。在這太多的經歷、閱讀、思索中,讓我對教師,對師德也有了更深入的、更進一層的體會和理解。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才能贏得他們的尊重。教師的愛是寬容的,是不求回報。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教師投向學生的愛,在有的學生那里會得到熱烈的回應,而在有的學生那里,則像一潭沉寂的死水,蕩不起一絲漣漪。相反,你有時候會得到許多與你對抗的信息,例如,排拒、不信任、甚至怨恨。這是考驗教師的愛的定力的時刻,你千萬不要隨著學生的情緒走,不因為學生的個性、舉止、行為而動搖我們愛的信念。你也不要試圖急于改變學生,不要讓你情緒的亂流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你最好的態度是寬容的接受每一個學生的本來面貌,不論是好是壞。然后,找出學生與你不和諧的原因,了解了這些之后,你還是著手改變你自己,改變你的愛的方式。
屈指算來,我已在教師崗位上走過了十六個年頭,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歷經幾次畢業典禮,送走了幾屆莘莘學子。也曾多次獲得榮譽稱號,也曾徹底轉變過幾個孩子,但時過境遷物換星移,都沒有在腦海中留下太深的印象,甚至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學生考上高中大學以后也慢慢失去了聯系,也不曾想打聽一下他們的情況,只是偶爾想起時,會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他們過得好。但是有兩件舊事卻至今每每想起心里都不是滋味,常常莫名地后悔,那就是因為自己在無意中傷害了兩個學生的故事。
記得1999年我剛畢業分配到郊區的小學,那是年輕氣盛,事事爭先。在馬上到來的期末考試前我正在抓緊講題復習,只怕學生錯過了我的每一種題型,可有一個男生就是坐不住,一會兒玩東西,一會扭頭說話,我提醒他了一會兒又犯,在他又一次扭頭時我急躁的脾氣上來了,那時手里正拿著一個黑板擦準備要擦黑板呢,氣得我順手把板擦向他飛了過去,板擦砸到在他的鼻子上,蹭破了皮滲出了血,我馬上帶他到醫務室抹藥。事后把他送回了家告訴了家長情況,我等著家長劈頭蓋臉的臭罵,可淳樸的村民回答我的是:自己的孩子上課坐不住老師該管就管,我們理解。聽到這些話的我十分羞愧。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好多年了,也許他早就不記得了,可每每想起當年的事,我都為自己當初的輕率和急躁一直感到內疚和遺憾。我本來可以下課后和他好好談談心,低年級的孩子本身就活潑好動,為什么在在課上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呢,換一種方式,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但當今天心智較為成熟的我想起來總希望如果能重來,一定不會那樣做,畢竟是個孩子!
但最使我心靈受到震憾的還是我的上一屆一個男生,他性格古怪,天天陰陽怪氣的,不管上什么副課都和老師對著干,作為班主任的我常常被副課老師請去協調和他的關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聽不進去,嚴厲批評請家長不管用,有一次我用挖苦諷刺的語氣說了他,結果他用憤怒地眼光瞪了我幾眼。那眼神是我一輩子難忘。我后來沒有說什么,如果我再說幾句他就可能會有更過激的行為。從這件事情以后,可以看出來他漸漸遠離了我。再見我不像原來跟我那么親近,隨便了。我想在他心里一定埋下了深深的對我的怨恨。但這件事對我刺激很大。
通過這兩個案例,之后我開始反思,學生雖然是受教育者,但在人格上與教育者是平等的。曾聽到一位專家說過:“毛竹也要分上下級。” 其實,老師和學生,都是校園這個大竹林里的一棵棵竹子,他們應該平等地扎根于泥土、站立在大地。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學生,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這應該是老師的天職。平等地對待學生,就是對學生人格的最大尊重。雖然和學生本身的素質有一定的關系,但我也認識到自己和學生發生矛盾時,沒設身處地站在學生角度去思考問題,沒有考慮由于各種原因,比如家庭教育、生長環境、本身天生的性格等,導致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我們在對待他們的時候不應方法單一,特別是要理智,不要把情緒帶到課堂上。其實我是個特別有責任心的老師,希望自己的學生各個成才各個優秀。但事實我也很愛護自己的學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但愛是什么?我開始認真思考。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給學生無私的愛,但什么是愛呢?如何給予無私的愛呢?只有愛的心意是不夠的,還應注意愛的方式。就象對自己的孩子,沒有父母不愛子女的,但有的父母付出愛的同時,卻使子女和自己越來越疏遠,甚至懶得和自己說話,在斥責孩子不懂事的同時,是否也反思過自己呢?有人說愛是嚴格,有人說愛是責任,也有人說愛是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說的都對。但我覺得愛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人,擁有獨立的思想與自尊,因此,教師必須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適應學生的思想認識規律,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學生,更不宜用自已的好惡去要求塑造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懂得欣賞學生,呵護學生的創造潛能,切勿傷害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應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訓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給學生真誠的關心與幫助,讓學生愉快地受教育!作為教師,我們是引導者,而不能做踐踏者,而唯有尊重學生才是引導的起點。發自內心地尊重學生,親近老師學生,深入了解學生,真心熱愛,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用正確的方式去尊重學生。我相信只要我們就一定能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門,。
現在,也許是以往幾件事對我的影響,也許是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心境變得平和了,課上我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每當與學生發生矛盾時,時時提醒自己要理智,要冷靜,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處理方式。或課后帶到辦公室與他們交流,有時是反復做思想工作,實在做不好的,我也尊重理解他們,成功的路有很多條,畢競不是每個學生都必須走考大學這條路,他們實在不想或沒有這個能力,我們為什么一定要強求呢?教育不僅是授業解惑,還有傳道啊,不能做到授業解惑,能做到傳道也算是盡了一點責任呀!教育學生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有時比傳授學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