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霖
聯合內外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的臨床觀察
王昱霖
(本溪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遼寧 本溪 117000)
目的 探析聯合內外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41例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患者為對照組,選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41例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給予標準大骨瓣減壓術、聯合內外減壓術治療,對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影像學表現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86%,與對照組的21.98%相比,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的臨床治療上,聯合內外減壓術的治療效果更佳,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預后,具有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聯合內外減壓術;重型顱腦損傷;腦疝;臨床治療效果
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是一種神經外科創傷性疾病,具有發病快、致殘率高、致死率高等特點,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了負面影響。手術是現階段臨床上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的首選方案,但不同手術方式的治療效果存在一定差異,因此,選擇合理的手術方案成為神經外科醫務人員研究和關注的重點問題[1-2]。本次研究以82例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患者為研究資料,對聯合內外減壓術的治療效果進行綜合性評價,現進行報道和總結。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41例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患者為對照組,選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41例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患者為觀察組。納入標準[3]:①經顱腦CT檢查,影像學檢查提示腦挫裂傷、腦內血腫,且中線結構向一側移位。②患者雙側瞳孔放大,且腦疝時間在2 h以內,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指標穩定。③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符合研究和手術標準,無手術禁忌,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男26例,女15例;年齡64~79歲,平均(70.32±2.15)歲;車禍傷18例,高空墜落傷11例,重物砸傷12例。觀察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男27例,女14例;年齡63歲~79歲,平均(70.14±2.17)歲;車禍傷19例,高空墜落傷10例,重物砸傷12例。
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致傷原因進行統計學分析,發現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臨床對照研究,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氣管切開、吸氧、留置導管、脫水降壓治療等。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給予針對性手術治療。
對照組給予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治療,具體如下:自額弓上耳屏前1 cm處到中線旁1 cm,向前達前額發跡線前,將12 cm×12 cm骨瓣去除,并實施開顱減壓手術。
觀察組給予聯合內外減壓術治療,具體如下:取患者患側額、顳、頂、枕為手術切口,分別進行骨瓣擴張,擴張程度為(10~15)cm×(5~16)cm,骨峭開口為2~3 cm,從內至外行平行小切口,將小腦幕切開約2~4 cm,實施聯合減壓術。若在手術過程中出現雙側腦挫裂血腫的情況,則對患者進行雙側擴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
手術結束后,給予兩組患者抗生素治療,同時給予其抗酸劑及膜保護劑治療等,預防術后感染。
1.3 評價標準及觀察指標 評價標準:以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對兩組患者的預后效果進行評價[4-5],總分為15分。術后患者身體恢復情況較好,能夠正常生活,但有輕度缺陷,GOS評分達到8分,則判定為治療效果良好;GOS評分為5分,但生活可以自理,治療效果判定為中度殘疾;GOS評分為3分,且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僅能隨著清醒周期可睜開眼睛等最小反應,治療效果判定為重度殘疾、植物生存或死亡。
觀察指標:①對兩組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腦梗死、切口疝、外傷性癲癇)進行觀察記錄,并對數據進行組間對比分析。②對兩組患者術后影像學(中線居中、環池出現、大腦后動脈梗塞)表現進行觀察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6.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影像學表現對比分析 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術后影像學表現與對照組相比,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經治療后,觀察組的治療良好率為80.49%,與對照組的58.54%相比,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分析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86%,與對照組的21.98%相比,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術后影像學表現對比分析(n)

表2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n)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分析(n)
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是致殘率、致死率較高的疾病之一,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在傳統臨床治療上,標準大骨瓣減壓術的臨床治療效果較好,可保持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緩解患者的疾病癥狀。但術后預后差,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臨床應用價值較低。隨著臨床醫學不斷發展,關于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的臨床治療方案也在不斷發展,探索出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治療的有效手術方案成為臨床工作的重點和關鍵[6-7]。近年來,該領域治療中逐漸引入內外減壓聯合治療,相對于傳統手術治療,獲得了較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聯合內外減壓術治療可緩解患者腦干受到的壓迫和影響,可在短時間內降低顱內壓,接觸人腦組織及腦周圍組織功能區的受壓迫程度,最大程度上降低腦疝造成的繼發性損傷[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治療后,給予聯合內外減壓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在臨床治療效果、影像學表現均明顯優于給予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P<0.05),本結果與張杰等人在《大骨瓣減壓小腦幕切開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并腦疝的療效觀察》中獲得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9]。從此次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相對于標準大骨瓣減壓術而言,聯合內外減壓術的治療效果更好。聯合內外減壓術可降低患者的顱內壓,從而緩解受壓腦組織和腦干,從而保障患者的正常血液回流能力恢復,保障腦脊液循環能力,從而降低致殘率和致死率。此外,觀察組的41例患者給予聯合內外減壓術治療,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86%,該結果與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與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治療對照組患者(21.98%)。兩組組間數據對比發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結果與陳佳磊等[10]人在《探討聯合內外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的手術效果》中的研究結果相符。從該結果中可以看出,聯合內外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的優越性和重要性更強,預后佳,值得在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的臨床治療上應用[11]。
綜上所述,在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的臨床治療上,聯合內外減壓術的治療效果更佳,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預后。因此,聯合內外減壓術更值得在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的臨床治療上應用,并進行進一步臨床推廣。
[1] 羅霞,王欣玲.超低位大骨瓣開顱顳肌下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腦疝患者的護理研究[J].河北醫藥,2015,25(22):3505-3508.
[2] 劉永進,翁紅林,吳俊.復位天幕裂孔切開術聯合去骨瓣減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4,23(32):30-32.
[3] 韓曉明,柴峰,周文江,等.緊急鉆顱聯合順序硬腦膜剪開術治療特重型顱腦損傷伴腦疝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6,9(2):132-135.
[4] 鄭欽峰,余秋濤,史雙江.術前緊急穿刺減壓聯合開顱血腫清除在搶救特重型顱腦損傷繼發腦疝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14(23):102-103.
[5] 劉一平,陳先海,張濤,等.鏡下天幕切開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觀察[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5,16(6):261-262.
[6] 張麗明,劉祥平,張世焱,等.丙泊酚聯合舒芬太尼與單用七氟烷在重型顱腦損傷并腦疝形成患者手術中麻醉效果的對比[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3(22):68-69.
[7] 何偉堅,劉海新,周建安,等.大骨瓣開顱減壓術用于重型顱腦損傷并腦疝患者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5):105-106.
[8] 趙永田,畢東祥,杜文彬,等.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在重型顱腦損傷并發腦疝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5(24):4989-4990.
[9] 張杰,李世樟,朱棟梁.大骨瓣減壓小腦幕切開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并腦疝的療效觀察[J].微創醫學,2015,10(4):502-504.
[10]陳佳磊,趙偉,徐偉,等.探討聯合內外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的手術效果[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14(22):2989-2990.
[11]周曉忠.小腦幕切開術對重型顱腦損傷并腦疝繼發腦干損傷中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6,22(34):28-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9.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