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淼,于衛華,王鑫
分娩鎮痛對產程潛伏期和活躍期延長以及剖宮產率的影響
劉淼,于衛華,王鑫
(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人民醫院,遼寧 大連 116041)
目的 分析分娩鎮痛對產程潛伏期和活躍期延長以及剖宮產率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擇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本院200例產程潛伏期和活躍期產婦參與研究,均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在患者分娩中不實施分娩鎮痛,觀察組在分娩中實施分娩鎮痛,比較兩組分娩結局。結果 觀察組剖宮產率為4%,對照組為16%;觀察組產程潛伏期、產程活躍期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縮宮素使用率為4%,對照組為24%(P<0.05);觀察組新生兒分娩后1 min、5 min Apgar評分分別為(9.12±1.15)分、(9.87±1.31)分,對照組分別為(7.01±0.58)分、(7.67±1.05)分(P<0.05);觀察組鎮痛后VAS評分為(2.07±0.61)分,對照組為(5.61±0.89)分(P<0.05)。結論分娩鎮痛用于產程潛伏期和活躍期產婦中能夠改善分娩疼痛程度,延長活躍期產程,減少剖宮產。
分娩鎮痛;產程潛伏期;活躍期延長;剖宮產率
產婦分娩整個過程比較漫長,患者需要承受劇烈疼痛,如果分娩不順利,還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所以臨床工作的重點應該是緩解產婦分娩疼痛,促使分娩質量得到提升。研究發現在分娩中進行分娩鎮痛,能夠影響患者產程情況以及分娩結局[1]。為此,本研究具體分析分娩鎮痛對產程潛伏期和活躍期延長以及剖宮產率的影響,下文為具體研究整理結果。
1.1 臨床資料 在2014年11月~2016年10月中選取本院200例分娩產婦進行研究。依據均分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患者,觀察組年齡(26.2±4.2)歲,體質量(65.9±4.8)kg,孕周(38.2±0.6)周;初產婦43例,經產婦57例;對照組年齡(26.5±4.1)歲,體質量(65.2±4.4)kg,孕周(38.5±0.8)周;初產婦41例,經產婦59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患者產程潛伏以及活躍期都不進行分娩鎮痛,僅對患者生命各項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及時告知患者產程進展情況,多給予患者鼓勵,多與患者交流,轉移患者注意力,以緩解疼痛感。
觀察組在分娩過程中實施分娩鎮痛,當患者子宮口張開到3 cm時候,指導患者將膀胱排空,同時選擇50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實施輸注,及時將靜脈通路開放,開始進行鎮痛。當完成硬膜外L2-3穿刺之后,將包含芬太尼以及羅哌卡因的4 mL混合鎮痛液對患者實施注射,注射速度控制在每小時4 mL,時間控制在30 min,同時在用藥15 min之后,對患者溫度感覺以及針刺感覺消失平面進行測定,產程開始30 min之后,將鎮痛泵連接好硬膜外導管,確保患者能夠自行控制鎮痛。醫生按照胎兒胎方位以及患者宮縮情況判斷需不需要給予縮宮素滴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分娩方式,具體包括剖宮產、陰式助產以及陰式分娩情況;觀察兩組患者產程潛伏期時間、產程活躍期時間以及縮宮素使用情況。
應用Apgar評分表評價新生兒出生1分鐘以及5分鐘的狀況,得分越高,新生兒狀況越好。應用VAS評分法評價兩組鎮痛前以及鎮痛后的疼痛情況,0~10分范圍內得分越高,疼痛越明顯。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娩方式比較 觀察組剖宮產率為4%,對照組剖宮產率為1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n)
2.2 產程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程潛伏期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產程活躍期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程潛伏期以及產程活躍期比較(x±s,min)
2.3 宮縮素使用情況比較 觀察組100例患者中使用縮宮素的患者有4例,占4%;對照組100例患者中使用縮宮素的患者有24例,占24%。兩組縮宮素使用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新生兒Apgar評分 觀察組新生兒出生后1 min以及5 min Apgar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新生兒Apgar評分情況比較(x±s,分)
2.5 疼痛情況 鎮痛前兩組疼痛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鎮痛后觀察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鎮痛前后疼痛情況比較(x±s,分)
對產婦實施分娩鎮痛,能夠促使母體中兒茶酚胺類物質的分泌減少,因此能夠使得母體子宮血流情況改變,避免出現胎兒相關并發癥,確保產婦分娩的安全性,能夠緩解產婦分娩中的疼痛,將第一產程明顯縮短,加快產程進展,使產婦有足夠的體力,最大程度保證陰道自然分娩,減少中轉剖宮產率,保證母嬰安全[2-4]。部分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可能會有滯產以及胎兒窘迫情況出現,這種情況會影響分娩正常進行,對分娩結局造成直接影響[5]。在產婦分娩潛伏期實施分娩鎮痛,除了不會對產程進行形成影響,同時還能夠減少剖宮產情況出現,確保產婦能夠得到更長時間的放松休息。這樣產婦的大腦皮層下中樞調控作用能夠得到明顯改善,機體應激反應會更少,產婦對于分娩狀態能夠更加適應。如果分娩過程中產婦宮縮減少,可以選擇催產素靜脈滴注,確保產婦安全順利的進入產程活躍期,幫助更快實現宮口擴張,提高自然分娩率[6-7]。
在產程潛伏期以及產程活躍期實施分娩鎮痛,能夠保證良好的鎮痛效果,并且安全性高,起效迅速,使分娩整個過程的需求都得到滿足,不會對運動神經形成阻滯,不會對產婦宮縮情況形成影響,分娩的安全性能夠得到保障[8]。分娩鎮痛能夠將交感神經的傳出、疼痛刺激的傳入阻斷,緩解分娩時的劇烈疼痛,能夠降低皮質醇、兒茶酚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β-內啡肽的釋放,因此減少疼痛導致的心搏出量增加,減少非必要的耗氧,避免出現母嬰代謝性酸中毒[9]。另外也可以減少產痛導致的應激反應,降低氧氣消耗量,對胎盤交換功能實現有效保護,從而促使胎兒酸堿狀態得到改善[10]。
本研究對兩組分娩產婦實施分娩鎮痛、不實施任何鎮痛處理,比較兩組分娩結果,觀察組剖宮產率為4%,明顯低于對照組剖宮產率16%(P<0.05);觀察組產程潛伏期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產程活躍期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縮宮素使用率為4%,明顯低于對照組縮宮素使用率24%(P<0.05);觀察組新生兒分娩后1分鐘、5分鐘Apgar評分分別為(9.12±1.15)分、(9.87±1.31)分,均高于對照組(7.01±0.58)分、(7.67±1.05)分(P<0.05);觀察組鎮痛后VAS評分為(2.07±0.6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5.61±0.89)分(P<0.05)。
綜上所述,分娩鎮痛用于產婦分娩中,能夠縮短產程潛伏期,延長產程活躍期,降低剖宮產率,減輕患者疼痛,提升母嬰結局。
[1] 楊世輝,孫藝娟,陳祥楠,等.不同產程硬膜外分娩鎮痛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4,35(7):1022-1024.
[2] 高峰,孫黎霞.低濃度局麻藥椎管阻滯在潛伏期分娩鎮痛中的應用效果[J].山東醫藥,2014,54(41):94-95.
[3] 韓麗瑩,賀朝陽.潛伏期與活躍期腰硬聯合麻醉分娩鎮痛對母嬰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20):106-107.
[4] 周冬,肖梅.潛伏期行椎管內阻滯麻醉分娩鎮痛對孕婦妊娠結局與新生兒預后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6,15(4):397-399.
[5] 簡光碧,馬杰,嚴桃珍,等.產程不同時期硬膜外分娩鎮痛對臍動脈血一氧化氮、心鈉素和內皮素-1影響的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6,15(17):1722-1725.
[6] 郭斌,張艷芳,李云龍,等.在產程的潛伏期和活躍期為產婦實施分娩鎮痛對其分娩方式和縮宮素用量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0):189.
[7] 李帆,劉傳舉,蔡小麗,等.不同時期分娩鎮痛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5,36(6):35-37.
[8] 王新艷.產程潛伏期分娩鎮痛對妊娠結局及新生兒預后的影響[J].中國藥業,2016,25(12):55-57.
[9] 耿小龍,張小莉,趙輝,等.CSEA分娩鎮痛應用于潛伏期對產程和母嬰的影響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13):8-9.
[10]甘蘭.增強自我效能與撫觸聯合護理對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24):129-1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9.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