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真紅
[摘要] 目的 對產婦術后新生兒母乳喂養及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做出研究分析。方法 方便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該院進行剖宮產的90例產婦做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45例)及護理干預組(45例),對兩組產婦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護理干預組產婦護理滿意度95.6%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82.2%,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乳汁開始分泌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護理干預組產婦的乳汁充足率64.5%及乳汁剛夠率22.2%均高于常規護理組40.0%、6.7%,術后第2天喂養成功率57.8%及第4天喂養成功率68.9%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33.3%、42.2%,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產婦術后實施護理干預在短時間內有效的提高了新生兒成功喂養率,提高了產婦的護理滿意率,保證了產婦分泌充足的乳汁,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 產婦;新生兒;母乳喂養;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8(a)-0149-03
[Abstracts]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reastfeeding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onates after maternal surgery. Methods 90 cases of maternal cesarean section in this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ion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maternal nursing care in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5.6%,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of 82.2%,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ilk secretion time i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the milk ratio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64.5% and the freshness rate of milk was 22.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of 40.0% and 6.7%, the successful feeding rate on the second day after operation was 57.8% and that on the fourth day was 68.9%,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routine group of 33.3% and 42.2%.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maternal operation in a short tim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neonatal feeding, improve the maternal care satisfaction rate, ensure adequate secretion of maternal milk, it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Maternal; Newborn; Breastfeed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對于新生兒來說母乳是純天然的食物,母乳喂養與新生兒的發育、營養等情況有著密切的關系,有研究顯示,母乳喂養患有兒童肥胖癥的幾率要低于非母乳喂養患病的幾率,促進了新生兒大腦的發育,降低了兒童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1-3]。由于受到剖宮產手術的影響,母乳乳汁的分泌會有所下降。在術后由于產婦受到疼痛、飲食、活動等限制從而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嚴重時還會拒絕母乳喂養[4-6]。此次研究對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該院進行剖宮產的9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及護理干預,經過護理后對產婦的護理滿意率及母乳喂養情況展開討論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在該院進行剖宮產的90例產婦做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及護理干預組。納入標準:①所有產婦均為剖宮產手術;②產婦及家屬同意參加此次研究;排除標準:①患有母乳喂養禁忌證的產婦;②患有心、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其中常規護理組產婦45例,年齡最小的產婦20歲,年齡最大的產婦35歲,平均(27.5±4.2)歲,新生兒Apger評分[4]最低為9分,最高為10分,平均(9.5±0.2)分;護理干預組產婦45例,年齡最小的產婦22歲,年齡最大的產婦38歲,平均(30.0±4.8)歲,新生兒Apger評分最低為8分,最高為10分,平均(9.0±0.1)分,使用統計學軟件對兩組間患者的樣本數據做統計學處理,提示基線資料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endprint
1.2 護理措施
1.2.1 常規護理組 給予該組患者常規護理。在剖宮產手術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如母乳喂養的正確姿勢、母乳喂養的時間等。
1.2.2 護理干預組 在常規護理組產婦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①產前健康講座:在產婦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對產婦及家屬進行健康講座,使產婦意識到母乳喂養不僅對新生兒有著極大的好處,對產婦本身也有好處,對產婦錯誤的認知做出及時的糾正。②術后護理干預:在術后協助產婦采取較舒適的體位,應加強對產婦的巡查,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使新生兒與產婦盡早的進行接觸,并盡早的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母乳喂養的時間在20 min以上,以加強新生兒的吮吸能力,利于新生兒盡早習慣吮吸。在母乳喂養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隨時觀察產婦乳汁分泌的情況,針對喂養錯誤姿勢的產婦給予及時的糾正。另外可以對產婦的乳房給予按摩及使用熱毛巾進行熱敷。③飲食護理干預:指導產婦臥床休息,在術后不要馬上進食,在6 h后可以食用鯽魚湯、米粥等湯類食物,這樣可以促進產婦乳汁的分泌,在乳汁分泌充足后產婦可以恢復正常的飲食,禁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④乳房的護理干預:產婦在對新生兒進行喂養前,應使用溫水擦拭乳房、乳頭,這樣利于乳腺管的通暢,防止乳腺管出現堵塞的情況。⑤加強產后的教育:在產后護理人員應加強對產婦的教育,強調母乳喂養的好處,并鼓勵產婦堅持母乳喂養,針對沒有掌握母乳喂養姿勢的產婦護理人員應耐心的給予糾正,直至產婦掌握正確的姿勢。當產婦出現疲勞時護理人員可以指導產婦采取半臥位進行喂養。⑥心理護理干預:在產婦生產后,由于家屬重心都在新生兒身上,難免會冷落產婦,此時護理人員應隨時觀察產婦的心理變化,不良心理情緒會減少乳汁的分泌。護理人員指導其家屬多給予產婦關心,另外可以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
1.3 觀察指標
①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產婦及家屬展開護理滿意度的調查,共20題,每題1分,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護理態度、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術、護理人員的護理專業知識等,18分以上為非常滿意,15~17分為滿意,13~14分為一般滿意,12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100.0%。②對兩組產婦產后乳汁分泌時間做出比較。③對兩組產婦乳汁分泌情況進行比較。乳汁充足:除了新生兒正常的需要外,乳汁有剩余;乳汁剛夠:只能滿足新生兒正常的需要,沒有剩余;乳汁不足:不能滿足新生兒正常的需要,需要添加奶粉;沒有乳汁:對乳房進行擠壓后沒有乳汁。④在術后第2天及第4天對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做出比較。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數據借助于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總匯處理,用[n(%)]來代表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用(x±s)來代表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通過對兩組產婦實施調差問卷發現,護理干預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95.6%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82.2%,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乳汁分泌時間的比較
護理干預組產婦產婦乳汁開始分泌的時間為(21.2±3.4)h,常規護理組產婦乳汁開始分泌的時間為(32.5±4.5)h,護理干預組產婦產婦乳汁開始分泌的時間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產婦乳汁開始分泌的時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960,P<0.05)。
2.3 兩組產婦乳汁分泌情況的比較
護理干預組產婦的乳汁充足率64.5%及乳汁剛夠率22.2%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產婦的乳汁充足率40.0%及乳汁剛夠率6.7%,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組產婦的乳汁不足率11.1%及沒有乳汁率2.2%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產婦的乳汁不足率28.9%及沒有乳汁率24.4%,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的比較
護理干預組產婦術后第2天喂養成功率57.8%及第4天喂養成功率68.9%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產婦術后第2天喂養成功率33.3%及第4天喂養成功率4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母乳是新生兒最好的食物,母乳喂養具有以下好處:①母乳中包含了純天然的營養成分,乳蛋白及酪蛋白給予了新生兒所需的營養成分,另外伴隨著新生兒月份的增加母乳的成分也會發生變化,以此適應嬰兒所需要的營養;②母乳喂養有效的減少了新生兒細菌感染的發生率,增強了新生兒的抵抗力。另外母乳中含有較多的溶菌素及巨噬細胞,具有滅菌的效果;③母乳喂養增加了產婦與新生兒之間的感情;④在母乳喂養喂養的過程中大約會消耗500 kcal[7],可以幫助產婦盡快恢復體型;⑤母乳喂養可以促進子宮的恢復,降低了產后出血的發生率;⑥母乳喂養具有方便經濟的好處,不僅減輕了產婦及家庭的經濟負擔,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喂養。
在此次研究中,分別對兩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及護理干預,在對產婦實施不同的護理后發現,護理干預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護理干預組產婦產婦乳汁開始分泌的時間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產婦乳汁開始分泌的時間;護理干預組產婦的乳汁充足率及乳汁剛夠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產婦的乳汁充足率及乳汁剛夠率;護理干預組產婦的乳汁不足率及沒有乳汁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產婦的乳汁不足率及沒有乳汁率;護理干預組產婦術后第2天喂養成功率及第4天喂養成功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產婦術后第2天喂養成功率及第4天喂養成功率。趙紅霞[8]在產后護理干預促進母乳喂養120例效果觀察中指出,將240例產后第1天無乳或者乳汁分泌不暢產婦給予產后合理化護理干預(觀察組)與產后常規護理(對照組),每組120例。經過護理后發現,觀察組產婦乳汁充足116例(96.7%)、乳汁不足4例(3.3%)、純母乳喂養103例(85.8%)及產后到擠乳出乳汁時間為(24.02±1.02)h;對照組產婦乳汁充足108例(90.0%)、乳汁不足12例(10.0%)、純母乳喂養89例(74.2%)及產后到擠乳出乳汁時間為(25.90±1.23)h。通過宣教獲得母親的配合,通過母嬰早期接觸,幫助母親早期身心恢復平衡、催乳促進縮短泌乳時間,通過排乳、產后護理、飲食指導促進泌乳量、從而使乳汁使動時間縮短,乳汁充足率達到96.7%,純母乳喂養率提高了11.6%。與此次研究基本一致。在產婦術后實施護理干預可以加強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知度,促使產婦認識到母乳喂養的各種好處,并掌握母乳喂養正確的姿勢,避免因錯誤的喂養姿勢對新生兒造成損傷。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著重對產婦的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幫助產婦消除各種不良心理情緒,使產婦保持愉快的心情,愉快的心情也利于產婦的恢復。使產婦與新生兒盡早的接觸并進行母乳喂養。
綜上所述,對產婦術后實施護理干預在短時間內有效的提高了新生兒成功喂養率,提高了產婦的護理滿意率,保證了產婦分泌充足的乳汁,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瑞麗,王妮.雙胎產婦術后新生兒母乳喂養觀察以及干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59):210-211.
[2] 王花花.影響新生兒母乳喂養的相關因素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59):137,122.
[3] 徐巧鴿.產科護理干預對母乳喂養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5 (19):165-166.
[4] 程朝霞.剖宮產新生兒行早期護理干預模式的預期效果評價[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3):501-503.
[5] 朱玉蘭.影響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4,12(4):480-482.
[6] 胡茂研,吳婉華,李仲均,等.綜合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6,17(6):88-89,94.
[7] 潘凌云.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哺乳影響的臨床觀察[J].浙江臨床醫學,2015,17(1):163-164.
[8] 趙紅霞.產后護理干預促進母乳喂養120例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4,12(27):3650-3651.
(收稿日期:2017-0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