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論源于實踐,即理論是實踐的產物,同樣的美術理論是美術創作的一種科學性總結,對創作起著指導性的作用。美術理論可以使美術創作者的思路更加清晰,同樣美術創作者的創作也受到美術理論的制約。因此,在美術創作中,理論與實踐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明確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才能使我們的美術創作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關鍵詞:美術創作 理論 實踐 關系
一、前言
對于美術家而言,想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一般會將情感融入到美術創作中,用一種特殊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對于美術創作而言,有些人認為美術創作是件難事,初入門者都需要先練好基本功,之后才可以進行美術創作;而另外一些人認為,美術創作并不難,只要有基本功,順其自然你就可以開始創作了。我認為兩種觀點都不太全面。
美術創作是需要美術家以一定的世界觀作為指導,并需要一定的創作方法和創作步驟來完成的。首先美術創作者需要對美術理論進行認識,掌握進行美術創作所需要的規律,對創作的藝術規律進行探討,引起創作者的興趣。然后實踐,它不僅指美術創作者對現實生活的觀察、體驗、分析、選擇,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美術創作素材,還包括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臨摹、寫生等,通過實踐來證明美術理論的客觀存在,顯示理論的指導意義。
二、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一)理論是實踐的前提
美術家在進行美術創作時,一般先是以繪畫為基礎。繪畫一般包括技術性和表現性兩個階段,前期最基礎的便是進行技術訓練。所謂技術訓練無非是“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以及三大面五調子、補色理論等一系列理論。美術創作者只有明確了解這些理論才能進行完美的創作。例如在進行素描繪畫時,對于點、線、面的合理分布以及垂直線、水平線、透視線、傾斜線、延長線之間的關系進行對比、調整,畫出具有雙重意義的造型因素;在色調上,大的黑、白、灰關系的比例都需要以理論作為依據,只有滿足理論規則,才能繪制出符合設計規則的作品。[1]因此,理論是實踐的前提,缺乏理論的實踐是不成型的。
(二)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理論對創作具有指導作用,理論可以清晰創作者的繪畫思路,為創作者提供靈感。在美術創作中,初步的設想、題材的確定、初步計劃美術創作想要表達的內容,這一系列完整的構思,都來源于理論給予的指導。在開始創作時,并不意味著構思就結束了,這時在構圖、定稿等幾個階段,構思活動仍在不斷進行。美術創作者創作前要從大量的書籍中、生活中直接或間接獲得靈感,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運用于實踐中,使創作者在創作中始終保持清晰的思路。
(三)理論需要在實踐中得到論證
將理論拿到實踐中去檢驗,在美術創作中最好的辦法莫過于書畫鑒定。對于書畫鑒定,就是由書畫專家根據自己的經驗或實踐對美術創作作品給予一定的評價。徐建融先生曾將中國的書畫鑒定家分為兩大派別——經驗派和實踐派。具體來講,經驗派的鑒定是建立在大量實物接觸的經驗積累之上的,他們盡可能地全面比較研究同一地區或同一時代不同畫家的風格以及同一畫家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風格,在此基礎之上逐漸形成一個“標準器”;而實踐派的鑒定則主要建立在對“書畫本身的認識”之上,不僅僅局限于對于實物接觸的經驗。[2]這是在理論上進行劃分的,但實際上,真正杰出的書畫鑒定家誰也不會完全脫離書畫實踐,無論是經驗還是實踐鑒定,都需要在實踐中得到論證。
(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一方面,實踐只有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才能達到改造客觀世界的目的;另一方面,理論只有同實踐相結合,才能得到檢驗和發展,變為物質力量。再好的理論如果不和實踐相結合,也是毫無意義的。美術創作中也是一樣,再好的創作也需要理論作為指導,沒有理論指導的美術創作是沒有靈魂的,缺乏靈感的。美術創作如果沒有經過實踐,不符合客觀規律,那只是異想天開的一幅涂鴉之作,也經受不住實踐的檢驗。對于美術創作,我們既要有創作理論的支撐,又不能缺乏實踐生活的檢驗,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三、結語
理論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事物所擁有的共性,而實踐即客觀事物又是千差萬別的,因此事物存在著個性,所以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理論和實踐作為一體進行創作才可以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任何單方面的否定都是不現實的。回顧歷史,任何人都明白,理論和實踐不可分離,如同血肉不可分離,人與文化不可分離。
參考文獻:
[1]丁學濤,楊子勛.談美術創作中理論與實踐的關系[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6(04).
[2]王南湜.理論與實踐關系問題的再思考[M].天津:天津美術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趙德娟,女,大專,榆樹市文化館,助理美術師,研究方向:美術創作)(責任編輯 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