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淵
摘要:青年團員既是黨組織的后備力量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依靠力量,做好團員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團員青年成才,對加強基層團建、黨建,加快企業發展,其意義不言而喻。新時期的青年員工特點突出自我意識比較強,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強,同時企業發展轉型也給青年團員帶來挑戰和沖擊,要求團組織工作要順勢而為。基層團組織必須在真正了解團員青年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和充分把握團員青年的個性基礎上,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開展適于青年的團組織活動,引導和幫助團員青年。
關鍵詞:國有企業;青年員工;團組織;新平臺
目前國有企業轉型升級加速,加上青年員工群體基本是80后90后,其特點是個性鮮明,期待更多的自我提升,參加團組織希望獲得物質之外的關乎精神建設的東西。尤其是隨著大眾傳媒快速發展和社會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如何加強對企業青年團員的文化建設,堅持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理想的教育、引導作用,是企業團組織的重要任務。
在這種雙重背景下,企業傳統的管理模式勢必面臨創新與改革。通過對本企業青年的關注和了解,站在青年員工的角度,對企業團組織建設提出相關建議,國有企業團建工作應緊緊圍繞青年員工的需求和興趣點,組織活動,積極開展學習型、社團型、社會型、扶持型團建活動,真正發揮團組織的作用。
一、新時期企業青年的特點
(一)希望自我價值更好的實現
國有企業轉型升級階段,大部分企業青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從而獲得企業的認可,同時也希望能通過參加社會活動,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因此企業應為企業青年提供各種社會活動平臺,滿足他們這方而的需求,同時也使企業盡到了一份社會責任。
(二)希望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
現階段,企業在組織促進員工之間交流的活動并不多,尤其是引起青年員工參加興致的活動更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們對企業的融入程度較低,對于那些遠離家鄉的青年員工則更希望找到歸屬感。企業中青年員工比例較大時,會產生競爭,造成精神壓力,希望企業能給予關心,從而獲得認同感。
(三)期待人生的自我提升
作為企業的一份子,當代企業青年更多地把企業當作鍛煉并提升自己的場所,希望能在知識結構、實踐水平等綜合素質方面得到提高。對企業能提供學習機會充滿期待,但我國大部分企業對員工的培訓缺乏完備的機制,完全無法滿足企業青年繼續教育的目的。
(四)個性突出、逆反心理較強
在團員青年中有“棱角”的員工在增多,他們個體的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之間差異明顯,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逐漸增強。他們對社會、單位的一些規章和決定,因為信息不對稱、情況了解不全面,有時會產生一種莫名奇妙的抵觸情緒,尤其對以“領導”的身份、“家長”的姿態管理或說教的方式反感情緒更大。
基于以上特點,通過對企業青年進行調查后發現,接近三分之一的青年認為企業團建活動應該具有豐富業余生活的作用,另外維護青年合法權益、實現青年發展的愿望也占到三分之一,這些數據為企業團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導向。同時,企業青年在教育培訓、興趣培養、公益活動、相親交友等方面存在愿望,只有圍繞青年的興趣愛好提供相應的服務,才能真正實現團建活動的目的。
但是目前企業的團支部對于加強企業青年思想工作認識不夠,沒有把青年文化建設列入團的主體活動之中,活動開展缺乏組織和長遠規劃。這些需要團組織重新認識團組織工作的開展。
二、做好企業青年團建活動幾點措施
(一)建設學習型團建,幫助企業青年實現自我提升
學習型團組織的建立,可以適應國有企業對企業青年的培養,同時也是青年實現自我提升的需要。學習型團建要通過調查了解青少年的學習需求,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活動,優化知識結構,盡可能多地組織對外交流學習活動,也可以開展豐富的網絡教學,適應企業變革新形式,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在服務于企業的同時為企業創造了更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二)開展社團型團建活動,助力青年融入企業
團組織活動是否按計劃開展,開展的活動是否取得效果,這是考量企業團組織生存質量的兩個重要方面。換言之,也就是說團組織活動是否真正發揮了作用。團組織活動應以青年的興趣愛好為導向來開展,多舉辦一些符合青年審美與興趣的活動,吸引更多的青年加入其中,充分滿足青年需求多樣化這一特征,通過社團活動來實現企業青年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提升。
(三)開展社會型團建活動鼓勵青年融入社會
國有企業的性質和使命決定了其承擔的社會責任遠大于一般企業,其企業成員也有實現社會價值的需求。社會型團組織要積極地開展社會活動,保持企業與社會的緊密聯系,為青年員工提供歷練的機會。企業應盡量將社會型團建活動拓展到企業外部,深入社會當中,使企業青年為社會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
(四)積極開展扶持型團建,關護企業青年心理
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難免會使一些員工的利益受到沖擊,這些企業員工的心情需要照顧,維護企業員工的團結。尤其是企業青年員工經歷的困難相對少,經濟基礎薄弱,企業應建立扶持型團組織為青年解決一定的實際困難,比如提高相應的經濟補貼,在緩解困難的同時,也是對企業青年員工的心靈關懷。在實踐中,基層團組織要牢固樹立“職工利益無小事”的服務觀念,從小事入手,開展積極向上的活動,建立青工檔案,解決實際困難,感化青年。在團員青年中形成一種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文化氛圍和團結友愛、互幫互學的人際關系。
三、載體推動,體現青年特色
(一)舉辦青年團員易接受的文化活動
青年對信息比較敏感,互聯網、電視、報紙、廣播等等對青年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基于青年團員的心理,其對各種思想文化的甄別和選擇能力還比較欠缺,容易受到市場化中那些過分夸大金錢、財富的作用,貶低精神追求的意義和價值取向等思想的影響,企業團組織加強文化價值觀引導不容忽視。
企業團組織在組織文化活動時必須體現青年特色,特別是通過具體的載體活動,融思想性、政策性、知識性、娛樂性等于一體。比如針對青年學習需求,定期開展“讀書交流”、“讀書沙龍”等活動,以文章鑒賞、心得交流、專題調研、問題探討等形式,為團員青年提供學習交流機會。結合國家大的紀念活動,突出青年思想教育和活躍青年文化生活,通過舉辦紀念大會、報告會、座談會、知識競賽、征文、重溫入團誓詞等形式,促進共青團員思想的成熟和發展。
(二)注意發揮新媒體平臺在團組織生活中的作用
傳統團建工作中,通常把團員信息登記、團員證件發放作為團員入團的表現形式,團活動每年寥寥數次,很難讓青年體驗到團員組織的歸屬感和身份責任感。時間長了,團員青年容易忽略、遺忘自身的團員身份,容易淡化團員意識,容易降低團員的組織歸屬感。
鑒于他們對微博、微信等的社交平臺的熟知,可以開發“平民化、個性化、交互強、傳播快”的企業自媒體,利用其具有的強大聚眾功能,提升團建工作。企業團建可以建立團建微信群、團建微信公眾平臺賬號,引導廣大團員青年職工加入自媒體網上團組織,通過自媒體團建信息的時時傳送,團員青年通過智能手機對自媒體信息的時時關注,讓團員青年找到團組織集體歸屬感,把團員青年緊密凝聚在團組織中。
總之,新時期,國有企業在面臨轉型發展時,要重視青年團員的作用,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采用新方式新方法開展團組織工作,培育青年團員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為企業的發展積蓄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胡仕勇,吳中宇,曹曉斌.國有企業青年職工職業適應性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01(1).
[2]戴錦堯.關于做好當前企業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南方論刊,2009(13).
[3]明朗.企業青年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J].常州學院學報,2015(23).
[4]鄭小美.信息時代企業青年幸福觀問題透視.中國青年研究,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