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青年員工是國有企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他們思想活躍、追求上進、充滿了青春活力。如何從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加強對青年員工的引導和教育,使他們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為企業發展建設做出貢獻,對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改進教育方法,創新青年員工思想政治工作
得益于社會文明進步、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優越的生活條件,國有企業青年員工大部分文化素質過硬,思想活躍開放,個性自主獨立,展現出積極向上、追求進步的良好精神面貌。但另一方面,在部分青年員工中也不同程度的表現出與時代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一是個人主義較為突出,集體主義意識較差,自我意識上患有“近視癥”;二是對工作缺乏熱情,投入不足,責任意識方面患有“弱視癥”;三是不切實際地看待個人待遇,愛拿付出與輕松的工作比、拿報酬與收入高的工作比,對待物質和利益上患有“遠視癥”;四是社會責任感較差,不能較為全面準確地認識社會,在對社會知識掌握上患有“夜盲癥”。這些思想上存在的突出問題,不僅影響青年員工的健康成長,還會影響到國有企業的建設與發展。
過去長時間以來,國有企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多采用集中開會、學習等方式,形式上較少有新突破,內容上與時代和經濟發展的步伐相比有些滯后,針對性不夠強,吸引力比較弱,難以被多數青年員工接受。在市場經濟、社會文化等外界因素以及青年員工閱歷少、思想活躍、自我意識強等內在特點的雙重作用下,很容易使青年員工產生抵觸情緒,致使思想政治教育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進一步加強對青年員工的引導和教育,創新青年員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國有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找準突破點,更新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
在改革和發展的新階段,青年員工的思維方式、活動方式、交往方式和價值取向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做好青年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首先更新觀念和意識。
一是樹立對等談話式教育的理念。靈活運用對等的座談、交流等青年員工樂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力求發揮思想工作的最大效果,讓青年員工在平等對話中明辨是非。二是樹立尊重個性化理念。必須在充分尊重青年員工個性的基礎上,從正面引導激勵,才能更好地達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三是樹立開放教育的理念。要充分利用本單位和各類社會教育資源搞好青年員工思想工作,讓青年員工在廣闊的環境中受正面影響和熏陶。四是樹立持之以恒的理念。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一個終身教育的工作,一勞永逸、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企業必須牢固樹立員工終身教育的觀念,建立定期和長期教育機制。
三、抓住切入點,豐富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
要充分結合國有企業青年員工的特點和當前社會的變化,從對青年員工的關心、關懷入手,抓住其內心深處存在的問題,找準癥結,真正把道理講清楚,把歪理批倒,把是非搞明,讓理想信念真正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正確理解上、對各種重大社會問題的透徹分析上和對歷史發展規律性的深刻認識上。
一要始終堅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當前青年員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內容,引導青年員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二要加強形勢政策教育,積極引導青年員工正確認識形勢,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自覺擁護改革并積極投身到改革實踐中去。三是要加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青年員工良好的科學精神和公德意識,全面提高個人修養。四是加強法制教育,引導青年員工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制來規范自己行為,爭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五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育青年員工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以及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
四、聚焦興奮點,優化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
要精心設計一系列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群眾性思想教育活動,讓青年員工參與其中,才能增強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一是由傳統的思維方法向現代化的思維方法轉變,即由靜態的、片面的、封閉的思維方式向動態的、系統的、開放的、民主的思維方式轉變,不斷強化青年員工的自主意識。二是由單向性說教向多向性滲透拓展,積極構建全方位的工作格局,同時要努力將單向的思想教育過程變為多向互動的過程,形成自我教育機制。三是由有形教育向無形教育轉變,堅持“務實”與“務虛”相結合,采用潛移默化的方法,使青年員工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實實在在的思想教育。
五、把好著力點,擴大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視野
一是把國有企業青年員工思想政治工作與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相結合,大力弘揚責任意識,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達到修身正行的效果。二是把青年員工思想政治工作與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營造良好的內部人文環境,充分發揮文化建設的潛移默化功能。三是把青年員工思想政治工作與提升自身素質相結合,以人為本,積極引導青年員工積極學習,全面發展。四是把青年員工思想政治工作與加強鍛煉培養相結合,在國有企業內部形成公開選拔、唯才是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風氣,使那些德才兼備的優秀青年人才能夠及時脫穎而出,從而發揮對青年群體的示范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