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崗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從理論上解決了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供了制度保證。國有參股企業作為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空間和機遇。進一步加強國有參股企業的管理,提高國有資本投資收益,既防止了國有資產的流失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又提高了國有資本的營運效益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從而有效的解決了國有資產管理的核心問題。
國有參股企業產生原因
歷史改制遺留形成的參股。國有企業在特殊時期形成的廠辦大集體企業、企業辦政府職能企業、“三供一業”等企業的改制中,為保證剝離、改制企業的發展,穩定員工,保留了部分股權。
為增加國有資產收益形成的參股。為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國有企業必然會投資于一些效益較好的競爭性行業,與其他經濟成分開展公平競爭。
政府指令性投資形成的參股。部分地區為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等問題,支持中心企業的發展,當地成立融資擔保服務公司,要求當地所屬國有資本參股。
參股企業股權管理存在的問題
管理難度大。參股形式的存在,導致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遠離企業的直接治理。部分歷史原因形成的改制企業基本上是由原企業經營者持有較多的股份,改制的目的本是建立產權多元化、制度現代化的企業,以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實現責、權、利三者的統一,促進企業自主運營,發展壯大,但由于改制存在的遺留問題,給后續的股權管理帶來了困難。
同股不同權問題嚴重。大多數國有參股企業中控股股東與經營者集為一身,憑借優勢獨斷決策,國有參股股東受限于股權比例較小及信息不對稱,往往束手無策。公司經營過程中的重大事項,不開董事會的情況比較普遍,小股東的知情權、表決權、監督權均受到限制,依法應該享有的權利難以得到保障。
投資監管薄弱。投資企業向參股公司委派的董事、監事大都在本公司身居要職,不少人還同時擔任多個參股公司的董事或監事。由于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掌握、檢查參股企業的經營狀況,造成委派董事、監事履職不到位。原有的監管體系中,參股企業未進行國有產權登記,游離于企業直接監管之外。部分國有企業對參股股權較少的企業未派駐人員參與管理,不能及時獲取有效的財務報表及審計報告;對參股企業的信息管理只處于簡單的收集、保存、查閱階段,未實現對相關財務信息價值等的有效分析及利用。投資企業級次過長、資產投入總量分散,與國有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突出主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等戰略目標不一致,增加了監管難度。部分參股企業無內審制度,缺少定期的社會審計。監管的缺失,造成參股企業全憑投資單位管理人員的責任心管理。
受財務制度約束,缺乏財務監管。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第二章規定納入合并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包括“母公司直接或間接擁有被投資企業半數以上股份,直接和間接方式合計擁有或控制”。國有參股企業按規定無法納入企業財務報表合并范圍內,致企業忽視了財務監管。
投資企業重視程度低。股權管理投資中最常見的就是“重投資、輕管理”,投資企業也偏重于投資收益回報,在實現固定的投資回報后,往往偏重于自有的、控股的、已有穩定收益的業務,而沒有形成強有力的股權管理團隊及股權管理體系。一旦參股企業經營狀況下降,收益難以短期內體現時,投資企業也會以投資比例低,對主體收益影響小的原因,對其不予關注。
投資收益水平低。由于諸多因素相互交錯、相互影響,參股企業盈利水平不高。即便有較好的盈利,小股東由于所占比例低,分紅提案難以在董事會上通過;同時控股股東或經營者也會通過其他方式轉移利潤,從而降低投資收益。
相關管理制度法規缺乏。目前涉及對國有參股企業監管的法律法規較少,國有參股公司主要依據《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等參與管理。
解決措施
建立科學的股權投資決策程序。參與股權投資前應對股權投資企業所在行業、企業生命周期、產品壽命周期、技術水平、人員結構、知識產權、財務狀況等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形成可行性分析報告,進行民主決策。在民主決策同意的情況下報相關主管單位審批,保證決策流程的民主制、制度化、合法化。
建立完善公司績效考核機制。將參股公司的收益水平納入派出或兼職董事的績效考核指標中,通過激勵考核機制加強派出或兼職董事對參股公司管理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對參股公司的有效管理。
建立產權流動機制適時退出低效、無效的參股投資。對連續虧損,投資收益水平低,產品市場衰退等參股企業適時退出,依法合規的進行資產評估,嚴格規范履行產權操作流程和審批程序,防止和減少國有資產的進一步流失。
建立常態的監督管理機制。加強對國有參股企業產權登記管理,建立國有參股企業產權登記臺賬,完善占有產權登記內容,及時對產權變動進行登記。
建立模擬財務并表機制,加強對國有參股資產管理。受制于現行會計準則限制無法實現合并報表,國有企業對參股企業應建立模擬財務并表機制,對各項關聯交易及關聯往來進行抵銷,以便及時準確的掌握國有資產存量的分布構成、經濟效益、增減變動情況。
參考文獻:
[1]徐濤.對國有企業股權管理的探討[J].東方企業文化,2015,21.
[2]秦少平.國有參股企業的監督管理[J].上海國資,2014,7.
[3]龔斌.如何對國有參股企業的國有資產進行監督管理[J].陜西審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