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
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世界的發展對語言文化的要求越來越高。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翻譯專業成為了高考生在大學專業選擇期間炙手可熱的專業。同時,翻譯專業的大眾化和普遍化也給翻譯專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本文立足于現今高等院校翻譯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分析,進而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如何從翻譯的主體和客體出發,來更好地在翻譯教學過程中實現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使得畢業學生能夠在翻譯專業畢業后具備很強的翻譯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和世界的發展,助力于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一、翻譯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翻譯主體和翻譯客體的分界不明顯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體制中,大多數教學模式都是“教師講,學生聽”,隨著中國教育的發展,盡管大多數人都能夠意識到中國教育體制中存在的弊端,但是要想實現對這一教育體制的改革需要很長的時間,尤其是在翻譯專業的翻譯教學課堂上。翻譯專業的教師多為有過一些社會經驗的年齡較長的教師,其在教育模式和教育體制的認識上遠沒有年輕教師的觀念新穎,因此,在翻譯專業的翻譯課堂上,翻譯的主體和翻譯的客體分界不明顯,是其存在的主要問題。部分教師不能夠意識到翻譯專業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而是一味地認為在翻譯課堂上,教師是主體位置,教師是知識傳授者,需要將知識傳遞給課堂的客體,也就是翻譯專業的學生。這樣一來,就會造成翻譯課堂的主體和客體不明顯,甚至會造成整個翻譯課堂的低能低效,不利于翻譯專業的長遠發展。
(二)教師過多的干預不利于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
在翻譯專業的課堂教學和課下作業的過程中,教師過多的干預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也是現今翻譯專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障礙,因為教師的過多干預會阻礙學生自助學習能力的形成,也會阻礙學生養成一種專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認為自己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而學生是教學的客體,從而強制性的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充分考慮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進而不利于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更有甚者,老師在翻譯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只是進行理論性的教學,不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有利于學生翻譯能力培養的機會,就會使得翻譯課堂枯燥無味,盡管學生得到了一定量的理論知識,但教師的翻譯課堂主體意識使學生很難將自己的所學做到學以致用。在中國現今翻譯專業的發展過程中,要想更好的實現翻譯專業的發展,就必須解決教師過于干涉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自由的,能夠體現翻譯專業學生學習價值的,更好的課堂學習空間和課后學習空間。
(三)學生缺乏主觀能動性意識,缺乏培養翻譯能力的積極性
對于翻譯專業的學生來講,很多學生是由于翻譯專業是是熱門專業,且翻譯專業畢業后找工作相對比較簡單,從而選擇翻譯專業來進行學習,也正是由于翻譯專業人數的遞增,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在翻譯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缺乏主觀能動性意識,也缺乏一定的鍛煉自己翻譯能力的積極性。長期以來,就會導致那些因為對翻譯專業感興趣而選擇翻譯專業進修的學生產生一種懶惰心理,久而久之,就會對整個翻譯專業的發展造成阻礙。
二、師生共同努力,助力于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
如上所述,隨著翻譯專業在中國教育過程中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大,中國現今翻譯專業的發展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炙手可熱為中國高等院校翻譯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但是,也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翻譯專業造成翻譯專業在現今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漏洞。要想實現翻譯教學的高效性,為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越來越多的具有翻譯能力的畢業生,就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致力于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日益整體化的全世界范圍內更好的發展中國的經濟,使中國向著發達國家邁進。
(一)教師要放權,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鍛煉
鷹要想得到鍛煉,就必須選擇從懸崖邊跌落,只有這樣,它才能振翅高飛。同樣的,要想培養翻譯專業學生的翻譯能力,教師必須要能夠放權,讓學生能夠在翻譯專業的學習過程中游刃有余,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學生的翻譯能力也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首先,教師要在翻譯教學的過程中認清翻譯課堂的主體和客體,在翻譯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而不是在課堂上一個人掌管著所有學生的思想。其次,教師要能夠鼓勵每一個學生,認可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礎之上,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生的個人性格,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方式上進行改進,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同時,其翻譯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再者,教師要在翻譯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增加師生互動的環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充分體會到翻譯能力的重要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體會到翻譯專業的存在意義,從而更好的鍛煉和培養翻譯專業學生的翻譯能力。
(二)選擇不同的翻譯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翻譯教學的過程,教師要能夠選擇不同的翻譯課堂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才能夠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在翻譯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更好地進行學習,在畢業后具備高水平的翻譯能力,也只有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才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翻譯能力。首先,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了解跟進新型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并將其應用到翻譯課堂中去,其次,教師要能夠保持永久學習的心態,積極面對新型課堂模式中出現的任何問題,發揮學生在翻譯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使其能夠更加積極的在翻譯課堂中學習,更加愿意鍛煉自己的翻譯能力。再者,教師要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最好存在方式就是作為課堂中的客體,要能夠找準自己的定位,選擇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翻譯能力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是提升學生翻譯能力的必要途徑。首先,在翻譯專業的學生剛剛入學有了專業意識的時候,教師和學校相關部門就要通過講座或者論壇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對翻譯專業有一個好的認識,雖然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翻譯專業已經成為了越來越熱門的專業,但是要想在畢業之后擁有較好的工作,個人的翻譯能力不容小覷。現今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要想不在社會發展的潮流中被淘汰,就必須增強自身的硬實力,對于翻譯專業的學生來講,翻譯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其次,在課上教師要能夠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要在課堂上給學生灌輸增強自身硬實力的意識,讓學生能夠時時刻刻感受到壓力,進而更好的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以使學生在翻譯課堂上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具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性。
三、結語
在21世紀的滾滾車輪下,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掌握一門甚至幾門外語成為了現今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必備技能,因此,翻譯專業也成為高考生的首選專業。隨著翻譯專業學生的占比越來越大,如何更好的實現翻譯課堂的高效化,為中國的經濟改革提供實用型翻譯專業人才,是現今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為了更好的進行翻譯教學改革,在翻譯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注意對教學過程的主體和客體分界,教師意識到自身在翻譯課堂上是屬于客體的,主要發揮指導作用,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效果更是課堂的靈魂所在。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共同努力,使學生能夠意識到翻譯專業畢業后個人硬實力的嚴峻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期間注重自身翻譯能力的培養,進而更好地推動中國經濟和中國教育的發展。(作者單位為湖南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