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小庫
【摘要】隨著混凝土泵送技術不斷發展,在水利工程中泵送混凝土技術逐漸廣泛采用;該文從五個質量因素入手,介紹進行水工泵送混凝土質量控制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水工泵送混凝土;質量控制
在金溝河二級水電站工程中,水工泵送混凝土質量控制,從五個質量因素入手即:人 、材料 、機械 、方法和環境,取得了較好的工程效益,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人的控制
人的因素是首要因素,它決定了其他幾個因素。人的素質、管理水平、技術、操作水平高低最終影響工程實體質量的好壞。對于混凝土泵送,我們對人的控制主要把握了這幾個方面:①施工技術和管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泵送施工的各個流程。②質量控制人員按規范要求對各項指標抽查、紀錄,并及時進行信息反饋、制定調整措施。③特種作業人員經過專門培訓的熟練操作工,經審查合格后上崗。
(二)材料的控制
水工泵送混凝土的材料質量控制,主要從原材料和配合比方面進行控制。
1、坍落度
坍落度是影響混凝土可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金溝河二級水電站工程中我們控制在17cm。一般在90min內完成泵送,以免坍落度減小嚴重影響泵送順利進行。
2、水泥
金溝河二級水電站混凝土主要以C25F200W6為主,配合比見表1,應盡量選用水化熱小的水泥品種,并在有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降低水泥的用量,可采用摻加摻和料。
3、用水量
當水泥用量較高的條件下,混凝土的干燥收縮隨著用水量的增加而急劇增大。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控制合適,水灰比過小,混凝土的泵送阻力急劇增大; 水灰比過大,混凝土則易泌水、分層、離析,也影響泵送。
4、骨料
泵送混凝土細骨料以采用級配良好的中砂為宜,砂率比常態混凝土大,粗骨料粒徑與管道直徑比1:2.5(卵石)、1:3(碎石)-1:4,并根據結構最小斷面尺寸和泵送管道內徑,選擇合理的最大粒徑,盡可能選用較大的粒徑,從而減少泌水、收縮和水化熱。
5、摻合料
泵送混凝土宜摻適量摻合料,以節約水泥、降低水化熱、增加混凝土流動性、改善泵送性能。粉煤灰的摻入能減少混凝土對管壁的摩阻力,改善其可泵性,這在不少工程中已經證實。對早期抗裂要求較高的混凝土,粉煤灰摻量不宜太多。
6、外加劑
泵送混凝土應摻適量外加劑如泵送劑或高效減水劑,以泵送劑效果最好,它能使水泥漿的凝聚結構在不長時間內變成分散結構,提高其流動性,達到減水可泵送的目的。當摻用引氣劑時,混凝土含氣量不宜大于6.5%。
(三)機械的控制
1、攪拌系統
混凝土泵送施工適合連續不斷地供料,若供料不連續,停泵時間過長,容易造成堵管。計量系統應定時校驗,以保證計量的準確性。經常對料斗進行清理,減少誤差。混凝土攪拌時間要適當,時間過短、過長都會影響混凝土拌合物均勻性。
2、混凝土泵的選擇
選擇混凝土泵,應根據混凝土質量要求和施工現場條件等方面的因素進行確定。先確定工程的最大骨料粒徑、最大輸送距離和最大輸送高度;再根據三者的要求選定泵管直徑和必須的最大輸送壓力;接著根據混凝土的澆筑量、澆筑效率要求選擇泵的排量和臺數。
3、配管與布管
管路布置原則是整個線路盡量短,盡量少用彎管。向上配管,彎管要有牢固的基礎,盡量不使混凝土泵的振動傳遞給垂直管,垂直管亦需固定牢固,以免產生振動。泵送高度較高時,應把管壁厚、無磨損的管子配置在管路開始處,防止壓力過大產生事故。向下配管,傾斜度大于4-7°時,為防止混凝土因自流而離析、堵管,斜管前端應設置水平管(長度大于5倍落差)或加一段軟管(長度大于3倍落差)。傾斜度大于7-12°時,除采取前面的措施外,應在下斜管的上端設置排氣閥,在泵送過程中管內若出現空洞,應打開排氣閥排氣,待斜段充滿混凝土后再關閉排氣閥。
(四)方法的控制
1、編制質量控制細則
針對水工泵送混凝土的施工特點,認真把握各工序的細小環節,預先制定控制措施,使其在事前得到有效控制。
2、建立質量管理檔案
建立質量管理檔案,包括原材料、中間產品、成品的質量指標和施工措施的落實情況等。借助數理統計方法,對數據指標進行分析,再根據分析結果制定調整施工措施的方案,使質量得到有效控制。
3、泵送工藝
在泵送過程中應注意:①混凝土泵送前應先泵送潤滑劑,一般使用砂漿等;②泵送混凝土坍落度的波度不能太大;③如遇混凝土坍落度過低,不可隨意加水;④要控制供料流量,及時清除料斗格網上超徑的骨料及異物;⑤發現進入料斗的混凝土有分離現象時,耍暫停泵送,待攪拌均勻后再泵送,若骨料分離嚴重,料斗內灰漿明顯不足,應剔除部分骨料另加砂漿重新攪拌。必要時可把料斗及分配閥的混凝土全部清除。
4、澆筑工藝
泵送混凝土常用水平分層澆筑法、推移澆筑法或分層推移澆筑法鋪料,并確定合理澆筑順序。澆筑過程注意以下問題:①混凝土澆筑時,下料不宜太快,防止堆積或振搗不充分。②泵送砼坍落度較大、澆筑速度快,新澆筑的砼側壓力較大,防止跑模脹模。③由于泵送混凝土骨料粒徑較小、含膠凝材料較多,可采用二次投料方式補充粗骨料,以達到提高混凝土強度和節約水泥,并進一步減少水化熱和裂縫的目的。④對已澆筑的混凝土,在終凝前進行二次振動,可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石子、水平鋼筋下部形成的空隙和水分,提高粘結力和抗拉強度,并減少內部裂縫與氣孔,提高抗裂性。
5、養護工藝
混凝土澆筑面由于受到風吹日曬,表面干燥過快,產生較大的收縮,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在表面產生拉應力而開裂。特別是泵送混凝土,由于水泥用量多使水化熱較大,砂率較高,如果混凝土終凝之前進行早期保溫、保溫養護,對減少干燥收縮有一定作用。
(五)環境的控制
1、技術環境控制
技術環境因素包括與泵送混凝土施工相關的規程、規范、設計圖紙及質量評定標準,在施工前必須明確并配備齊全,并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其變更情況進行更新。
2、施工管理環境控制
施工管理環境因素包括質量保證體系、三檢制、質量管理制度、質量簽證制度、質量獎懲制度等;應針對泵送混凝土的特點,在施工前建立各種體系和制度,并在施工過程中不斷完善。
3、自然環境控制
主要注意如下方面:①夏季盡量避開高溫時段施工,高溫季節泵送時,輸送管采取覆蓋遮陽并向泵管上噴灑冷水降溫。②冬季進行泵送時,對砼泵采取擋風措施,用礦棉保溫瓦將輸送管包裹迸行保溫。③應盡可能避免雨天施工,雨天施工時應加強混凝土排水措施,澆筑完做好鋪蓋和抹面,減少塑性裂縫。
4、設備環境控制
由于泵送混凝土對連續性要求高,為了減少施工冷縫,必須配備可靠的備用電源,有條件時必要配備備用泵機及配件。
另外,為保證泵送混凝土質量,還應從混凝土澆筑倉面的合理布置、倉面清理、施工冷縫處理、泵送混凝土平倉、振搗,以及便于操作的工作臺等方面進行控制,同時,模框的密閉性也是需要控制的一個方面。
結束語:
針對水工泵送混凝土質量控制,從五大因素進行著手,隨各因素的變化而完善、創新控制措施,將使水工泵送混凝土的質量保證得到提高,工程效益得到了提高。
參考文獻:
[1]張錫福 泵送砼質量控制 《環境科學 》, 1979 (4) :14-19
[2]李鵬 泵送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控制 《中國水能化》,2017(5):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