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春梅
〔摘要〕精準有效的活動目標是心理活動課高效課堂的前提和基礎。然而,許多教師在設計心理活動課方案過程中忽視了活動目標的作用,存在目標分類不合理、目標主體不明確或目標設計缺乏達成手段、目標設計過于高大不易實現等問題。鑒于此,本文以具體活動目標樣本進行分析研究,以期幫助心理輔導教師避免活動目標設計時的常見錯誤,初步掌握設計方法。
〔關鍵詞〕心理課;目標設計;樣本分析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8-0026-02
教學目標是師生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準,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后將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主要描述學習者通過學習后預期產生的行為變化[1]。心理活動課的活動目標也是一種教學目標,因此,根據該教學目標的定義,心理活動課的活動目標是心理輔導教師通過開展心理活動課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準,是學生通過心理活動課的實施后所要產生的心理或行為上的變化。
一、活動目標樣本
本文選擇2014年安徽省中小學心理健康優質課的一篇活動課設計,遵循心理活動課“感知—體驗—升華”的操作順序,設計了一系列的游戲和活動。本節課設計方案中活動目標的設計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在活動目標的分類、目標主體的確立和目標的達成手段等方面還值得商榷。
(一)認識目標
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注意力的概念以及特點,初步了解自己的注意力發展情況。
(二)情感目標
幫助學生理解集中注意力對自己學習與生活的重要性,在調節自我以及他人的注意力時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
(三)行為目標
運用思考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培養學生將其進一步運用到實際中去的能力,加強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養成做事專心致志的良好習慣。
二、問題分析
本次心理活動課的主題是“集中注意力”,針對七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分配和轉移能力較差,影響了學習效果的情況而設定。教師通過游戲體驗、視頻感悟、分享交流和舒爾特方格訓練,讓學生感受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學習提高注意力的訓練方法,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去調整自己,提高注意力水平。綜觀樣本目標設計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一)目標分類不合理,脫離課程標準的要求
按照新課程理念,可將活動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是基礎的,是課堂的出發點和歸宿;過程與方法是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途徑與手段;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則是保持課堂教學具有生命力的動力系統[2]。本節課的目標分類為“認識目標”“情感目標”“行為目標”。從具體內容看,忽略了目標達成的過程與方法,更多關注的是學習的結果。然而學生學習任何知識和技能都要運用恰當的方法,經歷一定的過程,通過“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設定可以引導教師思考學生在學習體驗過程中方法是否合理,過程是否科學,變“追求學習的結果”為“強調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積極體驗和科學方法的掌握與內化。
(二)目標主體不明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牢固
心理課的活動目標是學生經過心理活動課后所要達到的結果,其行為主體是學生,這點在案例中體現不足。如:“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注意力的概念以及特點,初步了解自己的注意力發展情況。”后半句的主語為學生。但前半句中“引導”一詞的使用,表明該目標是從教師出發的,把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主體表述成“教師”,而不是“學生”,這和當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不相符合。而在情感目標和行為目標制定時“幫助學生”“培養學生”“加強學生”的運用則完全以教師替代學生,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主體,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目標設計缺乏達成手段,模糊空泛
活動目標主要是針對課堂活動而設定的,具有明確、具體的特點,是教學組織和方法選取的依據和標準[3]。但是案例在設計課堂活動目標時,簡單概括的描述缺乏對教學的指導作用。如“理解集中注意力對自己學習與生活的重要性”學生如何去理解,怎樣表明他已經理解,如何知道學生的理解程度是否已經達到了這堂課的要求,顯得模糊不清,這樣的目標形同虛設,對于課程實施缺乏指導作用。“運用思考集中注意力的方法”這一目標中看似闡明了方法,然而是讓學生獨立思考,還是小組討論思考,還是教師通過某種方式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在目標表達時依然不夠明確。
(四)目標設計過于高大,不易實現
教師在進行活動設計時,需要對學生產生的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進行預期,這就要求設定恰當適宜的目標。目標太低,學生會失去發展的動力和興趣;目標太高難以達到則會給學生和教師帶來挫敗感。如“培養學生將其進一步運用到實際中去的能力,加強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養成做事專心致志的良好習慣”這樣的目標通過一節心理課就能達到嗎?一個人的能力培養和習慣形成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習慣的形成至少需要21天的重復,因此在這一目標制定時需要更切實際,提高達成的可能性。另外,“進一步”一詞的使用說明之前已有了一定的運用基礎,但這個基礎是不是每個學生都切實存在,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三、重新調整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將本課時的活動目標修改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注意力的概念,說出注意力的特點。
2 .體會注意力水平與學習效果的關系,初步判定自己的注意力水平。
3.能熟練運用凝視法和舒爾特表格進行注意力訓練。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熱身游戲,感受注意力的重要性。
2.通過實驗參與,體驗注意力特點對活動結果的影響。
3.通過視頻分享,初步判定自己的注意力水平。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注意力實驗,感受集中注意力帶來的愉悅和成就感。
2.通過視頻分享,初步具備學習時集中注意力的意識,形成專心致志的態度。
3.通過游戲訓練激發自我訓練注意力的興趣,在提高注意力水平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參考文獻
[1]郭成.課堂教學設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陳 斌.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設計原則[J].中國基礎教育,2006(1):29-31.
[3]梁萍云.新課程教學目標設計的四個相結合[J].教學與管理,2007(3):74-75.
(作者單位:安徽馬鞍山市第八中學,馬鞍山,243000)
編輯/丁 堯 終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