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莉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本校生涯規劃實踐教育的具體做法,針對高一高二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安排不同的實踐體驗活動,以實踐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做好生涯規劃,并分享了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得到的啟示。
〔關鍵詞〕生涯教育;實踐;啟示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6-0040-03
一、案例實施背景
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學生從簡單的文理分科到如今的7選3,這對學生的選擇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學生的選擇能力與對自我的認知、對所學知識、對社會環境的認知又有很大的關系。當學生能對自我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知、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的認知、對社會環境有一個親身體驗的認知時,學生在做選擇的時候就會自信很多,從而對自己的行動也會更有動力和方向。
而在對學生的了解中我們發現,我校學生大多存在著對自我定位不清晰,對自我的能力不確定,以及對自我的未來也沒打算的情況。所以,我們在開展生涯規劃相關的實踐活動的時候,將側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暢想未來,形成規劃上面,故在理論課程開展的基礎上我校相應舉辦了生存挑戰大賽、社會實踐大賽和模擬面試三個實踐活動。
二、案例的主要目標和定位
主要目標: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自己的性格,即明確自己適合的學科領域;了解自己的能力,即明確自己擅長做什么;了解自己的興趣,即明確自己喜歡做什么,不喜歡做什么;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規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擬定計劃,執行計劃,完善計劃,反思計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合理分工,協同合作。
案例定位:高一高二學生。
三、主要做法
步驟一:課程鋪墊
時間:高一上學期
通過開設生涯規劃系列課程,引導學生了解自我,探索職業,科學管理時間,并結合校本教材《職業生涯規劃手冊》填寫自我認知、近期和長期目標,制定計劃,形成初步的學業規劃。并且通過自己平時的課程學習,對自己的學科興趣、學科能力進行初步的評估。
步驟二:開展生存挑戰大賽
時間:高一下學期。
首先,在高一年級中做好此活動的推廣和宣傳,主要介紹該活動的規則和參與方式。具體內容如下。
活動形式:以班級為單位參與,每班組成一個團隊參加挑戰;一組為挑戰組,每班需組成一支3~5人團隊作為挑戰組;一組為后勤組,每班需組成一支3~5人團隊作為后勤組,后勤組的主要任務是負責跟拍、攝影、記錄成員感悟,并將成果制作成PPT或者VCR。
挑戰內容:挑戰組的成員需要在寒假的指定一天的早上8點到晚上8點,在衢州城區范圍內生活一天,而且必須通過團隊合作賺錢給組內成員買午飯和晚飯,不能攜帶除水以外的任何食物,不能使用錢或卡或電子錢包等有貨幣功能的買賣工具,不能利用各種親朋好友的關系獲得幫助,不能使用非團隊賺取的錢買食物,后勤組成員的食物不由挑戰組成員負責。
成果展示:活動結束后,學校統一舉行成果展示會,由各個團隊匯報挑戰的行程經歷、收獲和心得。
評選標準:學校將組成一支評選團隊,通過聽取匯報,從各個團隊的創意、團結協作精神、成果(飯菜的質量或者盈余的錢)等角度進行評分,從而選出本次挑戰大賽的優秀團隊,并給予表彰和物質獎勵。
報名方式:各班統一將挑戰組和后勤組名單,以及計劃的實施方案、活動地點報于班主任處,班主任確定本班挑戰團隊成員之后報到政教處。
其次,每個班級自由組隊,按照報名要求,將各班的參與人員名單、實施方案、活動地點匯總整理,對方案和地點中的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進行檢查。活動當天,由政教處老師到每個活動地點進行走訪和觀察,主要是保障學生的安全。
再次,每個團隊的學生自己制作活動視頻或者PPT,在統一時間進行活動的匯報和總結。在匯報和總結會上,邀請該團隊所在班級的學生,以及部分家長和老師共同參與聆聽報告。
最后,每位學生寫出個人活動心得,對在這次活動中的自己做一個評價,要從自己在此次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性格、能力、興趣、價值觀等方面進行一次自我探索和反思。
步驟三:社會實踐大賽
時間:高一上學期。
首先,在高一年級中做好此活動的推廣和宣傳,主要介紹該活動的規則和參與方式。具體內容如下。
活動對象:由對實踐活動感興趣,并具有一定的探究和實踐能力的同學自愿報名組成。
活動時間安排:先利用周末回家查閱資料,了解并大致明確研究方向;回校后,學校會在多功能廳開展活動的介紹和指導講座,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前去學習聆聽;確定研究內容,成立實踐團隊,確定指導老師;利用寒假期間及周末、五一假期時間進行調研實踐;5月10日上交實踐成果。
其次,按照時間安排,保證活動順利進行。
再次,對實踐成果進行評比和點評,并且評選出優秀作品予以獎勵。
最后,由參與此活動的學生寫活動心得,對在這次活動中的自己做一個評價,要從自己在此次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性格、能力、興趣、價值觀、職業傾向等方面進行一次自我探索和反思。
步驟四:反饋《職業生涯規劃手冊》
時間:高一下學期末。
學生根據之前參與的生存挑戰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看到的自己,以及這一學年對自己的深入了解,對自己所學學科的了解,修改和完善之前填寫的《職業生涯規劃手冊》,確定自己的選考、學考意愿,以及近期和長期目標,并制定高二的學年計劃。
步驟五:開展模擬面試活動
時間:高二學年。
首先,在高二年級中做好此活動的推廣和宣傳,主要介紹該活動的規則和參與方式,規則和內容是參照在浙江省進行自主招生和三位一體招生的高校的簡章和考試內容進行改編。具體內容如下。endprint
報名方式:以個人為單位報名,并注明要報考的學校以及學科分類,參與個體需要準備個人陳述一份,高一至今的期中期末成績單一份,高中階段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高中階段所獲的榮譽證書,個人的重大發明或者科研成果,個人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報告或者證明,個人特長證書,等等。
活動流程:初審,對個人交上來的材料進行審查,考評團隊會根據材料中所含信息的質量進行打分,通過者會公布于校園信息欄,不通過者不予公布信息;初審通過者可參與到面試環節,面試時需進行三分鐘的個人陳述,并且進行小組無領導討論面試。
招生專業和院校:招生專業和院校的具體情況會分發到每班學生手中,請根據個人情況報名(我校根據學生情況,和參與老師的數量選擇了四所省內外高校的專業進行分類報名)。
其次,由政教處組成考評團隊對學生提交的材料進行篩查,選擇一部分材料比較優秀的學生參與面試,但是在篩查時標準也不要太嚴格,盡量能夠讓多一些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
再次,公布初審通過名單,通知面試時間和地點。面試的形式以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評委根據評分表的要求,從學生的人際溝通、語言表達、團隊協作、邏輯思維等方面進行打分。面試結束之后,公布學生分數,并且予以點評。
最后,參與的學生要思考自己的未來學業方向,自己的目標和現實的差距,自己當下所面臨的困難,并制度相應的計劃去解決當下的問題,制定合理的短期和長期目標。
步驟六:再次反饋《職業生涯規劃手冊》
再次修改完善手冊中的相關內容,如:自我認識、自我定位、近期和長期目標、自我介紹等內容,對之前規劃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正和完善,并形成針對高三學年的學業規劃。
四、案例成效與啟示
該系列活動收到了一些可喜的成效:首先,學生的行動力變強了,在經歷了“現實”的洗禮之后,學生對自己的了解、對自己能力的認識更確定了,簡單地說,就是更自信了,這對于我校學生的心理成長是一個很好的刺激;其次,學生的規劃意識明顯增強,雖然課堂上也經常讓學生展望未來,或者從未來回望當下,以燃起學生的規劃意識,但是收效有限,在進行了此番實踐活動之后,不少學生意識到規劃決定了人生的走向,并不是一個虛架子,大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拓展了生命的寬度;最后,此次活動得到了《衢州晚報》《三衢教育》等媒體的報道宣傳,得到了家長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經過舉辦此次活動,我們也得到了一些啟示:首先,學校的生涯規劃活動不要盲目,要根據本校學生的學業水平、心理情況以及當前所面臨的問題量身而定;其次,學校的生涯規劃內容要落到實處,從生存挑戰到模擬面試,雖然活動的過程和主題都是模擬的,但是最終的總結、點評、規劃是和現實接軌的,這樣才能真正對學生的學業規劃有啟示和作用,也才有意義。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
《職業生涯規劃手冊》內容說明,該手冊適合從高一使用到高三,可以配合生涯規劃課程進行,也可以由班主任指導進行,由學生、家長、同學共同填寫完成。手冊分成三個學年,三個學年的內容一樣。第一部分為認識自我,包括自我評價、父母評價、朋友評價、我的期待、自我介紹五部分;第二部分為職業探索,包括職業價值觀自測表、教育職業評估結構圖;第三部分為設立目標,包括建立理想目標卡、建立現實目標卡、生涯目標的環境力場分析;第四部分,形成規劃,包括個人簡歷、高中生學業生涯規劃書。手冊最后還附有一些評價自我的詞語,高中生學業規劃書參考范例,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參考范例。
通過每個學年的自我探索和學習進度,以及對外界環境的認知,學生需要每個學年都填一遍該手冊,從而更好地反饋和調整自己的學業規劃。
參考文獻
[1]趙世俊,周燕. 中學生生涯規劃(高中版)[M]. 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學,衢州,324000)
編輯/丁 堯 終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