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傳世,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課程中心課程室主任,北京市學科帶頭人,教育部國培專家,教育部、北京市多個項目評審、培訓專家。研究涉獵課程教材教法、語文教育、國學教育、中高考、學習性評價、專題教育等多個方面。組織、參與了從“九五”到“十二五”多項國家級、省市級課題研究工作,十多項成果分獲國家、省級一等獎;發表文章、論文百余篇,主編、獨著、參編教材、著作百余部。
這幾年高考高招改革先期在上海、浙江試點,今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省市進入實驗,未來將進一步鋪開。這場圍繞“專業取向”的改革有三個亮點。
一是以高考高招指揮棒帶動課程改革,最終提升國民素質。指揮棒的改革,不是改指揮棒的功能,而是改指揮棒所指揮的方向及其所內隱的素質。方向是什么呢?北京曾鮮明地提出“五個考出來”,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考出來,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考出來,把學生課堂學習考出來,把學生的基礎、能力和九年的積累考出來,把從社會大課堂所學考出來”。方向內隱的素質包括引導學生成為有良好價值觀的人、有中華優秀文化基因的人、有學術品質的人、有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人。這與以前培養的“知識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有著本質的差異。
二是加速從人才大國到人才強國的轉型,實現人盡其才。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的工作不是他們以前學的專業,導致“才”的極大浪費。此次高考高招改革,引導家長和學生選學選考學生理想的專業,避免報考大學時唯名聲是從、分配工作時被動接受的局面,從而最大程度上實現專業與工作對口,真正實現人才大國向人才強國的轉型。
三是完善學習、工作、生活的動力系統,促進良性循環。一些學生經過了十二年的學習之后,學習的動力全沒了,最后只剩下“功”和“利”兩個動力。一些人做的不是他們喜歡、愛好、能發揮特長的工作,導致他們工作時心態不正、心情不好、動力不足。高考高招改革引導學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設學生喜聞樂見的課程,使得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理想不斷得到培育,個性不斷增強,并發展成為與職業、創業關聯度極為緊密的要素。這樣,工作與愛好、特長形成正相關關系,必然激發學習熱情、工作激情、良好的生活情緒,而這些都是創造的基礎。
應該說,這場改革的理想的確是豐滿的。但是,現實也相當骨感。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利益鏈的上游端——社會分配的實際導向出了問題,表現為:同等勞動條件下各行業之間薪金差巨大,引發對高收入行業所需專業的趨同性追逐;大學排名先后與薪酬高低高關聯,引發對名牌大學的競爭性追逐;收入與勞動付出不成正比,甚至出現少勞多得、不勞而獲、勞而無功的現象,使人生發了“關系、地位、高起點比勞動能創造更多價值”的潛意識,出現了輕輕松松賺大錢的幻想。加之世俗社會以“收入高低”度量成敗,想要家長與學生順應高考高招改革思路,擺脫利益追逐,實在很難。
社會改革要為教育改革鋪平道路,同樣,教育改革也要與社會改革接軌。
社會改革中的社會分配改革是最為復雜的手術,它的導向不僅關乎教育投入、教育意愿、家庭地位,還關乎教育效果及社會治理,同時,它本身也是一個教育內容。為教育而進行的社會分配改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進一步明晰公產和私產的范疇和擁有量,合理切割,以法律和教育兩種形式推進,完善法律制度,加強定權、確權、用權、維權的程序意識和管理手段,同時在各級各類教育中大力宣傳,深入人心,奉公守法。2.增加低端行業、下游行業的知識含量、價值含量、文化含量,提升行業尊嚴與價值品質;降低高端行業、上中游行業、薪酬虛高行業的中間環節,去除虛浮價值,加大稅率調控力度;約束本身不產生實際價值的行業總量,研究機控替代人控的技術,避免投入大規模的人力;加大熱門行業、冷門行業、國家剛需行業的市場調控和宏觀引導。3.評估各行業創新程度對行業發展的推動價值,制定各行業創新人才國家同等獎勵制度,培育行業平等意識。4.嚴格執行“多勞多得、優勞優酬”原則,并合理利用此原則加強城鄉行業人員調配。
教育改革也要做好匹配與鋪墊,具體來說,可從四個方面入手:1.在基礎教育階段開啟職業啟蒙教育,引導學生從家長、教師所從事的職業開始,開展職業體驗與認知,然后輻射到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其他職業領域,讓學生對職業世界、職場生活有所了解,將書本上的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系,使之可見可感,從而引發職業興趣。2.加強學涯與生涯指導,樹立終生學習與發展意識,引導學生在培育興趣、愛好、特長、理想過程中,將之與職業關聯,逐漸培育職業理想,提升學涯規劃與生涯規劃意識與水平。3.改變人才培養過程中以分數作為職業分流導向的標準,徹底扭轉歧視職業技術的社會心理,實行大國工匠和大國智慧并舉,避免社會潛意識層面將“低分數”與“職業人才”對等。4.普遍開展職業平等教育與創業教育,倡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并將職業理想、社會理想與個人價值對接起來。
教育改革既面向個體發展,也促進社會健全,它不是孤立的,而是與社會處在同頻共振狀態。因此,加強與各領域的協同,特別是抓住社會分配改革這個要素,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關鍵,也是解決現階段教育改革以及其他領域改革舉步維艱的根本性問題。雖然社會分配改革很難,但是不改不行了。
編輯 付江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