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玲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思維能力,閱讀是思維的過程,閱讀教學就是訓練、發展思維的過程。”如何在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激發興趣,培養思維意識
在培養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時候,我們不能忽視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學生只有具備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才會在學習中產生良好的心理條件,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教師要以身示范,與生同讀,創設良好的讀書環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給學生讀書的自由,再相機引導,逐漸轉化他們的興趣點;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學生選好讀物,引導學生閱讀優秀的課外作品。
2.養成習慣,奠定思維基礎
捧起書,是認真地讀還是走馬觀花,直接影響著學生思考的效果。“不動筆墨不讀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三思而后行”等都是良好的閱讀習慣。蘇教版語文教材特別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在每冊書的起始處都設計了習慣篇。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教材,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能坐下來、靜下來、讀下來、思出來。
3.精心設疑,促進思維發展
提問可以教會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強烈的探求欲望。思維訓練的關鍵在于思考什么、怎樣思考。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思考一篇課文的重點、特點,一段文字的中心句、關鍵句,乃至標點符號的使用,這是思維的誘發點;學生“不能答”“不開竅”的難點,同樣是思維的誘發點。引導思維最好的辦法就是精心設計好問題,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具有兩個特點:問題設計具有可思考性,即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根據學生年齡、年級特點,能夠讓學生進行思考、有利于學生思考,這種思考應該是一種真思考;問題設計具有提示性,在教師設計的問題中,學生應該能夠感覺到思維的方向,在問題的提示下思考。
4.扎實訓練,提升思維能力
我們應該配合課堂教學的需要,及時進行閱讀訓練,以期鞏固提高。主要包括:同類型練習遷移,適時利用同類型的文本讓學生進行閱讀理解,這既是對學生之前閱讀效果的一種檢閱,又使學生鞏固了之前掌握的閱讀方法;讀寫結合鞏固提高,讓學生選擇有代表性的文本,模仿例文的寫作方法進行仿寫。
5.利用工具,提升思維能力
借助思維導圖這一工具,讓學生在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后,將自己的理解與整理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這種將放射性思維具體化的方法,既幫助學生深化了對文章的理解,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編輯 于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