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春戀
【摘要】 目的 研究齊拉西酮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及對心理波動的影響并進行分析。方法 8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 將其按照奇偶數字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41例。研究組患者給予齊拉西酮治療, 對照組患者給予氯丙嗪進行治療。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 (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的變化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SAS、SD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 且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SAS評分為(31.21±3.74)分,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6.63±4.5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SDS評分為(32.37±4.68)分,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8.27±3.74)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齊拉西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 有效緩解患者焦慮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緒, 治療效果較為理想, 值得在精神分裂癥的臨床上廣泛應用。
【關鍵詞】 齊拉西酮;精神分裂癥;心理波動;影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084
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表現癥狀復雜且多樣化, 在感知覺、情感、認知功能及行為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同時, 心理素質、社會環境的影響及遺傳也可能是致病因素。患者發病時, 不僅對自身及他人造成影響, 而且也會嚴重影響到家庭和社會[1]。目前在臨床上, 該疾病需要長期服藥進行治療, 因此藥物治療的效果極大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在本次研究中, 給予本院部分患者齊拉西酮進行治療, 治療效果較為理想, 并且有效緩解患者的精神癥狀, 現將結果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 采用奇偶數字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41例。經診斷入組患者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tenth edition, ICD-10)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3], 且無藥物過敏、器質性疾病、心電圖異常、嚴重的軀體疾病等綜合癥狀。研究組中, 男女比例為17∶24;年齡最小19歲, 最大55歲, 平均年齡(36.23±6.26)歲;病程 1.5~6.0 年, 平均病程(3.76±1.31)年;對照組中, 男女比例為15∶26;年齡最小18歲, 最大60歲, 平均年齡(36.48±7.84)歲;病程 2.0~7.5年, 平均病程(3.94±1.19)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治療期間, 給予研究組患者齊拉西酮(重慶圣華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70078 )進行治療, 開始服用的劑量為40 mg/d, 之后可在2周內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將劑量增加至80~160 mg/d, 服用方法為用餐時同時服下該藥物。對照組患者使用氯丙嗪(常州康普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2022161)進行治療, 初始劑量為2~3次/d, 50 mg/d;每隔2~3 d將劑量增加25~50 mg, 治療劑量為400~600 mg/d, 2~3次/d;維持此劑量不變, 也可根據患者個人實際情況進一步調整劑量。兩組療程均為3個月。在此期間, 對重度失眠的患者, 可給予苯二氮類進行治療。
1. 3 觀察指標及判斷標準[4, 5] 觀察兩組患者SAS、SDS評分評估患者情緒。SAS、SDS均有20個項目, 主要采用4級評分評定癥狀出現的程度, 沒有或少有即為“1分”;常有即為“2分”;基本上都有即為“3分”;全部都有即為“4分”。其中SAS標準分分界值為50分, 輕度焦慮為50~59分;中度焦慮為60~69分;重度焦慮為≥70分。SDS標準分分界值為53分, 輕度抑郁為53~62分;中度抑郁為63~72分;重度抑郁為>72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SA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 且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SAS評分為(31.21±3.74)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6.63±4.52)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D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SD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SDS評分為(32.37±4.68)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8.27±3.74)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 精神分裂癥尚未能找到發病的原因, 其屬于一種重型精神疾病。該疾病多發于青年群體, 病程較長, 反復發生率高, 若得不到有效地控制, 將會使患者精神逐漸衰退從而導致精神殘疾。目前, 常用藥物對該疾病進行治療[6]。近年來, 在臨床上常使用齊拉西酮對患者進行治療, 該藥物能將多巴胺D2受體成功阻斷, 對激動5-羥色胺(5-HT)的回收具有促進作用, 使腦內的多數受體受到影響, 是一種非典型的抗精神分裂癥藥物[4]。此外, 氯丙嗪能夠有效地阻礙患者中腦邊緣系統與多巴胺受體的產生, 同時起到阻斷α-腎上腺素受體、M-型乙酰膽堿受體產生的作用, 該藥物屬于吩噻嗪類抗精神病藥物[7, 8]。若患者長時間使用吩噻嗪類藥物, 將會造成其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A1等均低于健康的指標水平, 而載脂蛋白B及三酰甘油水平將會明顯高于健康的指標水平, 使患者體內載脂蛋白的代謝發生紊亂, 導致代謝障礙的發生, 存在較大的潛在危險性, 治療效果并不理想[9, 10]。在本次研究中, 采用氯丙嗪進行治療的對照組患者, 治療后SAS、SDS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好轉, 但變化程度并不大, 效果欠佳;而使用齊拉西酮進行治療的研究組患者, 治療后SAS、SDS評分發生顯著的變化, 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將齊拉西酮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 齊拉西酮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應用中影響重大, 極大地減少患者的心理波動, 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的心理狀態,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談國林, 周娣. 齊拉西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33):4636-4637.
[2] 高玉芳. 齊拉西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應用. 中國社區醫師, 2016, 32(32):41.
[3] 汪錦華. 齊拉西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研究.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65):85.
[4] 趙潔. 齊拉西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5(1):86-88.
[5] 李新峰. 齊拉西酮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及認知功能的影響.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5, 23(8):1140-1142.
[6] 段武鋼, 孫全新, 羅建武. 齊拉西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影響的對照研究. 實用醫學雜志, 2010, 26(8):1426-1428.
[7] 陳征. 齊拉西酮與氯丙嗪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影響的對照研究. 醫學信息旬刊, 2010, 23(2):51-52.
[8] 阿懷紅, 張發斌. 齊拉西酮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影響研究. 青海醫藥雜志, 2011, 41(5):11-13.
[9] 常余善, 尤加永, 孫凱, 等. 利培酮和齊拉西酮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 21(12):1505-1506.
[10] 王冬梅. 奧氮平與齊拉西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對照研究. 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11, 21(5):343-344.
[收稿日期:2017-04-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