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潔
顧云芳在上海多次組織了鳥類生態攝影展,他希望以此告訴人們:對于生態保護和鳥類保護,體現了一個城市的胸懷和遠見,如果一個城市連一只鳥都容不下,它就真的很失敗!
在自貢的拍攝充滿了喜與悲,也讓程黎對自然生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未來,他將繼續拍攝,并盡自己所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在加入“荒野新疆”成為一名志愿者之后,攝影師馬龍便意識到自己的攝影應該擔負起一種責任,一種傳達環保理念的責任。

到了每年的鳥類遷徙季節,在每條遷徙通道的各個停歇地,還有一群特殊的人,他們同護鳥志愿者一樣,都在默默地關注著候鳥的動態,那就是鳥類生態攝影師。
本刊采訪的3位鳥類生態攝影師,分別在我國鳥類遷徙的三大通道上追拍鳥影多年。原本,他們只是單純地醉心于鳥類攝影,但在長期的拍攝中,他們發現許多鳥類的數量一年比一年減少,尤其是那些瀕危鳥類,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用他們的話說:“有的鳥全球僅存數百只,今年拍到明年就不一定能拍到了。”所以,對于這些鳥類的攝影,就像是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而他們希望用鏡頭發出心中的吶喊,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鳥類、保護環境的行列中來。
攝影師顧云芳記錄大上海“候鳥驛站”的現狀
“鳥類生態攝影的魅力和誘惑,令人無法抵擋。”這是攝影師顧云芳愛上拍鳥的原因。
多年來,他行程十余萬里,足跡遍布云南、新疆、四川等十余個省、市、自治區,拍攝野生鳥類500多種。他說,雖然過程艱苦,但當欣賞著湖光山色、鳥語花香,品嘗著意料之外的神奇和激動,心中蘊藏的那份對于大自然的向往和期盼,便悄然萌動和釋放,兒時的童真和意趣,仿佛又如夢般回歸。因此,每次按下快門的瞬間,觸發的是一種融入自然的激動,釋放的是一份久違的輕松。
可是,在近年的拍攝中,這樣的快樂越來越少,這是因為他看到了更多的傷害。

由于居住在上海,所以顧云芳的許多鳥類攝影作品都是在上海拍攝的。上海南匯區的東灘濕地,是候鳥遷徙之路上必不可少的“驛站”,在這里,顧云芳曾觀看到龐大的鳥群漫天飛舞的震撼景象。
那是2006年,數據顯示遷徙至東灘濕地的候鳥數量達到了5.7萬只。飛翔了數千公里的鳥兒已經疲憊不堪,當它們飛入東灘濕地時,猶如撲進母親的懷抱。東灘濕地用它的營養滋養著這些南來北往的鳥兒,默默地守護著它們,并賦予它們再次起飛的勇氣和力量。后來,他又花了5年時間,先后在東灘濕地拍攝到國家重點保護的東方白鸛、黑臉琵鷺、白琵鷺、小天鵝、大杓鷸、鴛鴦、黃嘴白鷺等100多種鳥類,其中有不少是全球性瀕危的珍稀鳥類。
遺憾的是,今天上海的眾多濕地都因各種原因慢慢干涸、萎縮,尤其是圍填開發,使得原本可供鳥類棲息的蘆葦塘被圈成了一處處魚塘、蟹塘,與往日的鳥類天堂相比,濕地的美麗蕩然無存。

其中最大的受害者,當屬黑臉琵鷺。黑臉琵鷺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瀕危水禽。2008年,在南匯嘴公園附近的濕地,顧云芳還能拍攝到黑臉琵鷺。2010年,這塊濕地在開發建設中消失了,他只能去到東面數公里的南匯禁獵區野生動物保護站附近的濕地,在那里拍攝黑臉琵鷺。可是到了2012年,保護站附近的濕地也變身為魚塘和農田,而距其20公里外臨近浦東機場的魚塘和水溝,成了黑臉琵鷺最后可以覓食的地方。2013年,他還拍攝到了死去的黑臉琵鷺,令人十分悲哀。而今天,黑臉琵鷺的棲息環境更令人擔憂,它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為了保護鳥類,2013年顧云芳組織了“南匯東灘鳥類攝影回顧展”,他還和朋友一起,在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組織了3次“東方飛羽”鳥類生態攝影展覽,參觀人數達數十萬。他希望以此告訴人們:對于濕地生態保護和鳥類保護,體現了一個城市的胸懷和遠見,如果一個城市連一只鳥都容不下,它就真的很失敗!
攝影師程黎在自貢拍鳥的喜與悲
自貢市觀鳥協會的志愿者程黎,也是一名熱衷于鳥類生態攝影的攝影師。
程黎是從2010年開始拍鳥的,當時他使用的器材是尼康D90加70-300的鏡頭,所以拍鳥時需要盡量靠近。后來,為了不驚動鳥,他還特意換成了D500加200-5000的長焦鏡頭,此外還專門購買了一套迷彩服,用于拍攝時穿著。
自貢處于中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川南地區,每逢春秋,很多鳥兒都會飛經這里。幾年來,程黎在自貢拍攝了上百種鳥,而那些拍鳥的經歷,他至今記憶猶新。

2011年秋天,他在自貢南環路旁的一片水塘拍攝小鹀時,頭頂突然有鳥兒飛過,落在池塘對面,那是屬于中國“三有”保護鳥類的灰頭麥雞。因為隔得較遠,拍攝的畫面比較模糊,但這樣的不期而遇卻讓程黎十分興奮。同樣是那年秋天的一個下午,程黎和一位朋友開車去建設鎮方向拍鳥,經過一個魚塘時,他發現了翠鳥的身影,于是立即停車去拍攝。當他沿著一條泥濘的機耕道走到翠鳥面前時,竟意外地邂逅了鳳頭麥雞。endprint
這些拍攝中的驚喜帶給程黎許多快樂,不過,最令他難忘的,還是“二號鳥點”的發現過程。那是一年冬天,幾位鳥友在鹽都植物園拍到了貼梗海棠上的叉尾太陽鳥,由于時間關系,當時程黎沒有一同前往,后來他獨自一人前去時,海棠花已經凋謝。于是,他漫無目的地轉悠,當他來到植物園后山時,發現路邊有株金鈴花開得正艷,當時他想要是有鳥配上這花,畫面一定很美。正當他沉浸在想象中時,突然聽見一陣鳥叫,尋聲望去,正是一只叉尾太陽鳥在頭頂的黃桷樹上鳴叫。于是,他蹲在路邊,耐心地等它飛來。果然,沒過多久,太陽鳥就飛到了金鈴花上。程黎激動不已,就在他準備拍攝時,一只灰喉鴉雀也飛來吃金鈴花,原來在金鈴花附近的灌叢里,就是灰喉鴉雀的窩。程黎按捺住心中的喜悅,立即構圖拍攝,生怕錯過了這難得的畫面。由于這是程黎在植物園發現的第二處鳥類拍攝地,所以他給這里命名為“二號鳥點”。后來,他又去了“二號鳥點”幾次,但發現鳥窩不知被誰破壞了,并且為了驅蟲,植物園噴灑了農藥,鳥兒也因此變少了,這令他覺得十分惋惜,也就沒有再去。
自貢市彩燈公園也是程黎常去拍鳥的地方,在這里,烏鶇、珠頸斑鳩、火尾希鹛、栗耳鳳鹛、暗綠繡眼鳥、紅尾伯勞、虎紋伯勞……都是他鏡頭里的常客。

不過,對于彩燈公園,程黎是又愛又恨。“恨”源于公園內的自貢動物園,這還得從其歷史說起。1963年,成都動物園來自貢巡展時,贈送了自貢動物園兩只猴子、兩只孔雀和一只母獅。后來,自貢動物園又購買了一只公獅子,這便是自貢動物園的雛形。到了80年代末,動物園已有60多個品種,200多只動物,成為川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動物園,更讓動物園享譽全川的是,這里是藍孔雀和梅花鹿的種群繁育基地,擁有50余只藍孔雀和80余頭梅花鹿。然而,1988年之后,全國開始體制改革,動物園由財政撥款改為自負盈虧,動物園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2000年東方廣場興建,動物園約一半的土地被占,籠舍大面積壓縮,加上參觀人數日益降低,更是讓動物園的生存雪上加霜。直到2009年,彩燈公園對動物園進行了重組,投資了上百萬重建基礎設施和購買動物,情況才逐漸得到改善。
“動物園有保護、科研、教育和娛樂四大功能,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只看到了最后一項功能,其他的微乎其微。”程黎說。未來,他希望人們可以更加懂得如何去保護動物,懂得如何去珍愛大自然。
攝影師馬龍鏡頭擔道義和責任
馬龍是新疆烏魯木齊的一位鳥類生態攝影師,2015年至2016年是他瘋狂創作的兩年,在這期間,他在石河子的北湖追過大天鵝和卷羽鵜鶘,也在石河子的蘑菇湖偶遇過迷路的火烈鳥,還在瑪納斯濕地公園追拍過繁殖的黃喉蜂虎……只要聽說哪里有鳥,他就會跑去拍攝,因此,他幾乎跑遍了烏魯木齊周邊地區所有的鳥類棲息地。

2015年秋天在石河子的蘑菇湖拍攝火烈鳥的經歷,讓他記憶猶新。那是一個周末,馬龍和好友老狼驅車前往蘑菇湖,當他們到達時,已有不少人架著器材蹲守在那里。半個小時后,火烈鳥都沒有出現,很多人因此失去耐心而離開。馬龍和老狼繼續等候,但等了很久依然不見火烈鳥的身影,就在他們也打算離開時,突然一只火烈鳥朝他們飛來,慢慢降落在湖面。他和老狼立即拿起腳架,支起相機拍攝。不一會兒,又飛來3只火烈鳥。這些可愛的鳥兒有著漂亮的大長腿,動作十分優雅,就連覓食也慢條斯理。它們先把頭伸進水里尋找目標,目標確定后,雙腳開始在水里交替踩踏、攪動,嘴則在水中快速開合,過濾被攪拌起來的浮游生物,整個動作看上去像是在跳舞,極具美感。他們屏住呼吸,輕輕按動快門,生怕打擾到這些精靈。
作為新疆攝影師,馬龍追拍鳥影的足跡自然少不了白鳥湖。2012年,馬龍第一次從報紙上知道了白鳥湖的存在,并認識了白頭硬尾鴨這種可愛的鳥兒。當時,他便決定要去白鳥湖拍鳥,可是地圖上怎么也找不到白鳥湖這個地名,在多次探路后,他終于在2014年第一次來到白鳥湖。
在馬龍看來,自己真正深入了解白鳥湖并覺得攝影愛好有了更大的意義,是在加入“荒野新疆”成為一名志愿者之后。從那時起,他便意識到自己的攝影應該擔負起一種責任,一種傳達環保理念的責任。
帶著這種責任感,2016年,馬龍開始跟蹤記錄白頭硬尾鴨在白鳥湖的成長過程。從5月到10月,只要天晴,一到周末他都會扛著器材去湖邊拍攝。隨著時間的推移,鏡頭里的白頭硬尾鴨也在發生變化:第一周小白頭誕生了,它們像是一個個毛茸茸的棕色小球,緊緊地跟在媽媽身旁,寸步不離。一周后,它們身上的絨毛變少了,個頭也長大了。再過幾周,絨毛幾乎沒有了,嘴巴也開始蛻皮了,尾巴也立起來了。最后,雄性白頭硬尾鴨的嘴巴也變成藍黑相間了……這樣的記錄,讓他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偉大。

可到了后來,白鳥湖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很難再見到白頭硬尾鴨的身影。2017年,馬龍再次來到白鳥湖,這次他沒有見到一只白頭硬尾鴨雛鳥誕生。白鳥湖巡護隊的隊長巖蜥告訴他,看見白頭硬尾鴨帶了一只赤嘴潛鴨的寶寶。馬龍還特意去拍了照片和視頻,看到可憐的媽媽“搶”了別人的寶寶,不禁讓他感到心酸。
幾年的觀鳥、拍鳥過程,讓馬龍從一個單純的攝影愛好者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環保主義者。他說,他希望用相機記錄下鳥兒生活環境的變化,讓人們了解鳥類面臨的生存困境,從而重視環境保護,留住這些美麗的天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