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在“古木崗”,一對如情侶般緊緊相擁的白樺和水青岡同兜而生,人們稱其為“夫妻樹”。而此樹的故事,要從一位漢族青年與花瑤姑娘的愛情說起……
花瑤人的婚俗十分特別,他們沒有媒婆,只有媒公。更為奇特的是,新婚之夜,新娘和新郎不會入洞房。
為了銘記部族被追殺的血腥歷史,花瑤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討僚皈”慶典。節日之上,青年男女還會唱起高亢的《嗚哇山歌》,以此傳達愛慕之情。

在湘西南連綿的群山深處,有一支曾被中國民俗史料遺忘的古老瑤族分支,他們獨立于其他瑤族支系,世代居住在密林之中,少與外界往來,過著傳統而古樸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有人意外地闖入這里,這個神秘的群落才被世人知曉,之后,在中國瑤族史上,才多了“花瑤”這個美麗的名字。
同“白褲瑤”“紅瑤”等以服飾來區分命名的瑤族支系一樣,花瑤的得名,是因該部族女子的筒裙上飾有艷麗的挑花圖案。花瑤主要聚居在湖南省隆回縣大大小小的村落里,其中,崇木凼村的花瑤人數最多,有近800人,因此,崇木凼村被譽為“中國花瑤第一村”。至今,這里的花瑤還固守著部族古老的習俗和文化,以特別的形式紀念著曾經的歷史,虔誠地表達著對自然的崇拜,對祖先的信仰……
上百座古木樓視古樹為神靈的族群
崇木凼村坐落于群山環繞之間,幽靜如畫。走進村莊,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錯落有致的古木樓——村里至今還保留著上百座極具瑤族特色的木樓,它們歷經200多年的風雨,依舊完好無損。這些木樓通常設為兩層,一層為民居,是生活起居之所;二層不置墻壁,用以堆放雜物;屋頂則是南方傳統的尖拱形,蓋滿瓦片。


除了古木樓群,在崇木凼村還生長著上千棵古樹,其中最古老的“樹王老爺”,已有1800多歲。據說,這些古樹都是花瑤的先祖們用生命保護下來的。在歷史的長河中,花瑤是一個受排擠和驅逐的民族支系,在民族遷徙中,他們深入密林,借參天的古樹躲過刀光劍影的追殺,時間久了,便視古樹為保護神,頂禮膜拜。所以,花瑤的老人們常說:哪里有古木,哪里就有花瑤。而“崇木凼”的名字也因此而來,意為“崇拜樹木”。
這些古樹集中分布在村里的一座山崗上,這座山崗因此得名“古木崗”。

在古木崗的入口處,立著一塊光緒年間的石碑,碑上刻著“永遠蓄禁”的字樣,這是為了時刻警告村民:古樹對于村落十分重要。據當地人介紹,在“大躍進”時期,為了大煉鋼鐵,附近200多位村民曾扛著利斧,來勢洶洶地聚集到古木崗,準備砍伐這里的古樹充當燃料。崇木凼的村民們聞訊而出,齊聚崗前,將古木崗團團圍住,高呼著“要砍樹,先砍人!”伐樹者當場被震懾住,怏怏而歸,這上千棵古樹才得以保存。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每一棵古樹,幾乎都擁有自己的故事。比如半山腰上同兜而生的白樺和水青岡,這兩棵不同綱目的古樹,如一對情侶般緊緊相擁,人們形象地將它們稱作“夫妻樹”。上世紀80年代,一位漢族青年來到這里,與一位花瑤姑娘墜入愛河,但是根據當時的風俗,瑤族是禁止與外族通婚的。于是,姑娘的家人堅決反對這段戀情。漢族青年心灰意冷,獨自來到他們的定情之地“古木崗”,惆悵之余發現了“夫妻樹”,于是他靈機一動,找到姑娘的家人和族長,以“夫妻樹”為例據理力爭:不同的樹種都可以“聯姻”,不同民族的人為什么就不能在一起呢?花瑤人崇拜古樹,認為古樹的“行為”可以昭示人生,于是青年得償所愿,與相愛之人終成眷屬。
如今的古木崗不僅是花瑤青年男女的對歌林和戀愛林,也是花瑤人的祈愿林。誰家的孩子不好帶,拜棵古樹做“寄父”,那么孩子便能像大樹一樣茁壯成長;若希望當年的收成好,也去古木崗祭拜、許愿,那么便會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人護樹長,樹佑人旺,在崇木凼古寨,人和自然就這樣相生相伴,和諧共處。

新婚之夜不洞房沒有媒婆,只有媒公
崇木凼村因少與外界往來,所以至今還承襲著古老的文化,其中,最獨特的要數婚俗。因為在花瑤人的婚俗中,沒有媒婆,只有媒公——上門提親說媒的,大多是一些能言善道、受人尊重的男性,當地稱“媒人公”?;ì幦擞兄杂傻幕閼儆^,不受門第、金錢的羈絆,他們通常以情歌對唱的方式互訴愛慕之情,直到定情后,男方家才托媒公去姑娘家提親。這時候,媒公會攜帶一把紅色油紙傘來到女方家,并將紅紙傘放于堂屋神龕上。如果女方同意了這門親事,便會將傘取下,在傘內的撐骨上懸掛12個彩色絲線布球,而這些彩球即是訂婚的證明。
我有幸全程參與了一場奇妙、怪誕,而又圣潔、瘋狂的花瑤婚禮。

阿雀和阿滿是通過情歌對唱的方式認定的情侶,訂婚以后,雙方家里便開始籌備婚禮?;槎Y當天,整個崇木凼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男方十幾號人丁在媒公的帶領下,天不亮便趕到了女方家。
透過新娘閨房的玻璃窗,我看到新娘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新娘的閨蜜們圍著她,嘰嘰喳喳地商量、謀劃:
“最壞的人就是媒公,我們姐妹朝夕相處,從不分離,卻被他們一個個給騙走了,非狠狠教訓一回不可!”
“沒錯!還有那些臭男人們,一個也不能放過!”

計劃已定,姑娘們走出閨房,逮住幾個男方家的青年男子,責令他們到田里挑回幾擔稀泥,預備打泥巴仗。待到喜酒飲過四輪,鞭炮響起后,坐在首席的媒公驟然起身,一把抓過神龕上的紅傘,飛也似地沖向了門外。此時,早就守候在門口的姑娘們抓起擔子里的泥巴就朝媒公扔,而后她們又嬉笑著蜂擁而上,盯準了男方家的青年男子,將手中的稀泥朝他們身上、臉上、背上狠狠地甩。男人們雖然狼狽不堪,但卻不敢還手——因為這身上的泥巴涂得越多,喻示著新人愈加幸福、美滿,村寨亦會愈加興旺發達。
等懲治完男方親友以后,新娘便換上新娘裝,告別父母,在送親隊伍以及媒公的帶領下,前往男方家。而這時,男方家的人早已在村口等候?!皵r門酒”是花瑤婚俗的一部分,為了表示熱烈的歡迎,男方會將媒公和送親隊伍攔在門外敬酒。在敬酒的過程中,把壺人和媒公互相對答敬酒辭令和推杯妙語,二人你來我往,口若懸河、妙語連珠,可謂是滔滔不絕。喝過攔門酒后,送親隊伍才能進入家門。

“洞房花燭夜”是古人認定的人生三大喜事之一,然而在花瑤的婚俗當中,新婚之夜,新娘和新郎并不會入洞房。新娘會在幾位親朋好友的陪伴下,于新房中守夜,而新郎則忙里忙外,操持家務。更為奇特的是,花瑤甚至連鬧洞房的習俗也沒有。新婚之夜,參加婚禮的賓客們吃過晚飯之后,便自顧自地圍坐一堂狂歡,毫不客氣地把兩個主角晾在一邊。
狂歡的賓客們圍著篝火聊天,要么話舊,要么打俏,最后還要對歌。對歌時,若有年輕小伙子敗下陣來,姑娘們便會一哄而上,在陣陣喝彩聲中,把他團團圍住,然后抓起紅通通的柴火灰撒進他的褲襠,直到小伙子求饒認輸,并答應出錢買喜糖時,姑娘們才肯罷手。這新趣狂野的嬉鬧,花瑤人叫做“炒茅殼禮”。

嬉鬧過后,另一個有趣的狂歡游戲接著上演——“打滔”,又叫做“蹾屁股”。隨著幾聲吆喝,姑娘們再次踴躍起來,自如地往早已坐成一排的男賓客腿上坐,從左往右,一個接一個,隨著速度的加快,力量也不斷增加,著實歡樂。
一邊是新婚夫婦的相互等待,一邊則是賓客們忘我的狂歡,隨著爐火越燒越旺,人們的興致也越來越高漲。

一年一度的“討僚皈”慶典表達愛慕之情的《嗚哇山歌》
在崇木凼村,除了婚俗狂歡之外,一年一度的“討僚皈”慶典也熱鬧非凡?!坝懥硼А笔腔ì幾钍⒋蟆⒆盥≈氐膫鹘y節日,已有上千年歷史,于每年農歷七月初八至初十舉行。
“討僚皈”在瑤語中的意思是“走過菩薩的詛咒”,這其中暗含著花瑤的過往:他們的祖先從黃河南下,在亂世中顛沛流離,到達浙江、福建等地,此后遷徙至江西吉安府,后來由于種族紛爭,他們再度遷徙,在烽煙中輾轉來到湘西南山區,集合于洪江,不料卻因外侵而逃亡、散居在隆回縣的深山密林……為了銘記部族被追殺的血腥歷史,反抗壓迫,花瑤祖先便每年舉辦一次狂歡慶典,這便是“討僚皈”的來歷。

節日期間,瑤漢同胞齊聚崇木凼村,載歌載舞,歡慶三天三夜。民俗風情節目的演出地點,通常在比較開闊的地方。節日上,身穿艷麗服飾的花瑤姑娘,既吸引無數人的眼球,也為節日增色不少。
對于花瑤的青年男女而言,這個盛大的節日,也是尋覓心儀對象的最佳時機。他們往往聚集在古木崗的林間,依傍著古樹,點起篝火,要么對唱情歌,要么竊竊私語……這個時候,陣陣鑼鼓聲會在密林深處突然響起,緊接著,高亢嘹亮的《嗚哇山歌》便響徹山野。

過去,《嗚哇山歌》是花瑤人的勞動號子,花瑤祖先多隱居在深山老林, 那里常有虎豹出沒,因此人們走山路時,便唱起《嗚哇山歌》:“嗚哇……嗚哇……”激越、高亢的聲音,穿透數里,不僅可用來邀約同伴,互相呼應,而且還能驅趕野獸、強盜。除此之外,人們在對歌、打趣的過程中,也消除了勞作的疲勞。
如今,除了勞動時唱起《嗚哇山歌》,花瑤的青年男女還常常用它來表達愛慕之情。太陽嗚哇嗚哇升起,阿妹嗚哇嗚哇挑花,挑綠了那滿山坡的藤纏樹喂,太陽嗚哇嗚哇升起,阿妹嗚哇嗚哇挑花,挑紅了那遍地燃燒的金銀花……當歌聲響起,愛戀之人心中那跌宕起伏的情緒,便隨風飄散在高山密林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