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都市空間中的古典音樂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探討其作為背景音樂的美學優勢及功能等,從而更加合理地使用背景音樂。
關鍵詞:古典音樂;背景化
隨著人們文化生活的豐富和藝術品位的提高,音樂已逐漸滲透進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音樂常作為我們日常工作活動背景存在于我們周圍,影響著我們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本文以都市空間背景音樂中的古典音樂為研究對象,分析其美學優勢及功能等,從而更加科學合理地使用背景音樂。
一、古典音樂作為背景音樂的美學優勢
古典音樂有廣義、狹義之分,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廣義上的古典音樂。百度百科這樣定義廣義上的古典音樂:“廣義是指那些從西方中世紀開始至今的、在歐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創作的西方古典音樂,主要因其復雜多樣的創作技術和所能承載的厚重內涵而有別于通俗音樂和民間音樂。”
古典音樂作為背景音樂,有其自身的美學優勢:首先,古典音樂與歌曲不同,它沒有歌詞,文學性內容不明顯,完全展現了音樂的“非語義性”特征。音樂的“非語義性”特征決定了音樂內容的模糊和不確定。然而另一方面,音樂也是最能準確表達情感的方式和手段。背景音樂不是審美主體的全部審美對象,而是作為一種底色附屬于活動場所。背景音樂受到的關注是潛意識的、非連續性的,背景音樂的這一特征更適合沒有歌詞的純音樂。咖啡廳常選擇鋼琴或小提琴的古典名曲,正是看重了它們沒有文學內容,不會占用人們的注意力而打斷人們的對話和思考。同時,音樂因其超越語言的特性和更多的可以想象的空間,更加能夠烘托環境的氣氛。
其次,古典音樂與人們在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在某些場合會帶來某種陌生的、若即若離的效果。
另外,某些特定的古典音樂會產生某種特定的效應。例如巴赫的音樂給人帶來的穩定感,以及“莫扎特效應”等等。
二、古典音樂作為背景音樂的功能
背景音樂作為音樂的一種,具有音樂的一般特性和功能。音樂的功能可分為三個層次:音樂中非傾向性的功能、音樂中的審美功能、音樂中傾向性的功能。
音樂的非傾向性功能是音樂功能的第一層次,以最直接的方式作用于受眾的情緒。背景音樂作為人們文化生活的附屬品,音樂的非傾向性功能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人們不必刻意留意音樂的存在,不必探索音樂的類型、風格、創作意圖,只須感受音樂帶來的情緒,被情緒感染,然后或多或少影響到活動中去。正因為音樂對人們強大的感染力,不同場合對于不同情緒的音樂的選擇也應經過深思熟慮。例如在咖啡廳這類場合中,過于歡快或過于悲傷的音樂都顯得不合時宜。背景音樂在這樣的場合更像是一種潤滑劑,一種使空間相對獨立的手段,一種將人們之間距離拉近又相隔的媒介,一種空間的填充物。這樣相對散漫自由的空間,背景音樂已成為必備條件。這樣的場合更適合播放舒緩平靜、富于浪漫主義氣息的音樂。而喧鬧的酒吧需要的音樂完全是另一種性格。人們來這里的目的是情緒上的宣泄和釋放,音樂極大的音量、強有力的節奏感和騷動的風格似乎成為人們情緒的出口,并產生拉近人們之間距離的效果。
音樂的審美功能在背景音樂發揮其作用時已被削弱,這是由背景音樂的特性和功能決定的。背景音樂的存在是為了渲染某種氣氛,為了適應、或者調整人們所從事活動的氛圍,是場所的附屬品。人們對背景音樂的關注度取決于當時所處的情境與心境。背景音樂作為審美對象的獨立性,在不同的人心里會有巨大的反差,有時甚至被完全忽略。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從事各項活動中的人們很難完整的、心無旁騖地欣賞背景音樂,所以無法對背景音樂做出完全客觀的評價。
“音樂中傾向性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音樂對于人的社會生活的影響上,它反映了人類精神生活的社會需要與音樂中的社會內容相統一的關系。”音樂這方面的功能顯得更加薄弱。古典音樂缺少文學內容的提示,大眾很難得知音樂背后的政治、思想因素。至于標題音樂,未經過專業音樂訓練的大眾也無法進行準確的想象和聯想。
三、背景音樂遵循的原則
古典音樂適合高檔次的消費行業,例如高檔酒店、珠寶店等。而流行音樂更適合日常用品店和快餐店。背景音樂的播放原則并非一成不變的,如果消費場所(例如快餐店)客流量過大,這時更適合快速的音樂,以提高顧客的流動速度。播放音樂的種類也要和場所的功能相匹配,例如兒童娛樂場所適合播放兒童歌曲。
從心理學方面來說,進行生活中自動化的行為(例如吃飯、行走)時,可以根據個體的喜好選擇適當的背景音樂。而在一些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新的任務工作中,則不適合播放背景音樂。
背景音樂在大多數情況下的使用目的是掩蓋環境噪音、烘托氣氛及放松心情。其對人們所從事的活動是一種輔助,而非一種獨立的審美對象要求人們對其進行藝術審美。從這個角度來看,純音樂因其沒有明顯的文學內容,不需要占用人們的注意資源,而適合大多數場合。另外,有顯著變化的事物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在背景音樂的選擇上,應盡量選擇變化較少的音樂。實際生活中,人們對背景音樂的選擇目的可能更加復雜。
[參考文獻]
[1] 多納德·霍杰斯 著,劉沛,任愷 譯.音樂心理學手冊[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
[2] 張前,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3] 宋揚,潘峰.背景音樂結構性因素對顧客公民行為的影響研究[J].消費經濟,2015,2.
*基金項目:2017年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學研究項目《都市空間視閾下西方古典音樂的“背景化”范式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17JK0817)
作者簡介:嚴琦,女,陜西人,咸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