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亞
摘 要:反排木鼓舞是苗族文化的載體之一,源于苗族人民牯藏節儀式祭祀祖先時儀式,以鼓來導舞是它獨特的藝術表現模式,節奏輕快、熱烈豪邁的鼓點敲擊就是其舞蹈的音樂,在表演過程中動作節奏以緩、快、緊逐步發展,彰顯出舞蹈動作節奏的速度、力度、能量,實現舞蹈情感的審美特征。
關鍵詞:反排木鼓舞;動作節奏;情感表現
一、苗族反排木鼓舞文化溯源
反排木鼓舞具有極強的社會歷史性。其舞蹈形式源于苗族祭鼓節,以敲擊著木鼓有節奏的、熱烈豪邁的翩翩起舞,來回憶早已逝去的苗族人類歷史社會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反排木鼓舞的藝術形式,可以折射出苗族人民過去的群體組織,文化形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宗教禮儀等民族歷史軌跡,所以它是連接過去、現在、將來最顯著的文化形態的紐帶,反映出極強的社會歷史性。
反排木鼓舞具有極強的娛神性。以鼓為祖的苗族人民,把祖先的靈魂寄息于鼓中,跳木鼓舞就是對祖先的懷念,寄希望能與祖先的神靈融于一體。因此在跳反排木鼓舞時,既要求莊嚴肅穆,特別是在開始章節中,表現準備喚醒祖先神靈的時候,苗族人民以一顆虔誠的心,小心冀冀去召喚自己的祖先,舞蹈的動作節奏就表現的舒緩,當一旦請來祖先神靈,苗族人民的心靈與祖先神靈在情感上產生了共鳴,就要做到天人合一,情感表現就顯得歡聲雀躍,舞動節奏顯得歡快有勁,也恰恰能反應出反排木鼓舞極強的娛神性。
二、苗族反排木鼓舞動作節奏
反排木鼓舞是遠古的苗族祖先遷徙、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原生態舞蹈,舞蹈包含高斗舞、高斗大舞等五個章節,并伴隨五個部分的鼓點敲擊節奏,主要反映苗族祖先遷徙、打獵御敵、開墾田土、共祭祖先等場景。反排木鼓舞以鼓來導舞,動作節奏伴隨鼓點節奏,采用單擊、合擊、交錯敲擊等敲擊手法,鼓點錯落有致、節奏輕快灑脫,音律激越豪邁的反排木鼓曲。舞蹈動作以生產勞作、祭祖御敵、動物動作為審美對象,由踏步、騰越、翻轉、甩同邊手等基本動作要素構成,身體動作以胯為動點,頭、手、腳大幅度開合,同時甩同邊手,腳步動作以踏二四拍,自由擺動為主,歌舞并進,頭、肩、腰、臀身體各部的動律均穩定在一個節拍中統一進行,使人體在協調運動之中達到高度的和諧統一。
三、苗族反排木鼓舞動作節奏的情感表現
苗族舞蹈民間藝術形式多樣,在苗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苗族不僅分布廣泛而且支系繁雜,不同地區的苗族文化又有不同的特點,在文化的孕育過程中間形成了種類繁多、數量豐富、藝術內容多樣的苗族舞蹈品種,大部分具有自娛性,是苗族人民生活的寫照和情感的直接表現,常見的有錦雞舞、蘆笙舞、板凳舞、跳硐、花樹舞、古瓢舞、芒哥舞等等,種類之多不勝枚舉,流行于黔東南臺江縣的反排木鼓舞最具代表性,被譽為東方迪斯科。苗族反排木鼓舞首先是祭祖舞蹈,在各種民族節日,特別是祭鼓節,苗族人民通過跳反排木鼓舞實現心靈與神靈的情感交流。苗族反排木鼓舞在其藝術展現的過程中,動作節奏的形式是變化是多樣的,最顯著的特點是鼓來導舞來引導舞蹈動作節奏,動作組合豐富、結構簡練、節奏粗獷豪放、風格灑脫大方、情感豪邁奔放。音樂節奏以鼓譜復雜多樣,鼓點豐富多變,節奏緊湊輕快,鼓點節奏中不僅包含“滴”“嘎”“咚”“吧”“不”等多個音符,還囊括了一拍、三拍、四拍、五拍、六拍、七拍、八拍等多個節拍,并且每個章節中節拍不一,給人以雜亂無章的感覺,好似沒有一點規律,但在苗族反排木鼓舞的傳人敲擊中卻呈現了一種鏗鏘有力的、抑揚頓挫的音樂盛宴,苗族舞者動作節奏隨著木鼓鼓點節奏變化升華為情感的不斷變化,熱烈豪邁的鼓點渲染出熱血沸騰、情緒高昂的情感表現,緩、快、緊的鼓點變化彰顯了苗族人民細膩、灑脫優美的情感,最后越演越烈逐步發展到激烈的鼓點節奏,把舞蹈情感的氣氛推向高潮,讓人回味無窮。在苗族人民的心目中木鼓是先祖神靈的棲息之所,面對如此莊重的神器是不可以隨便敲擊的,一旦敲擊就是喚醒祖先的儀式,就是與上天的對話,就是心靈與神靈的溝通,就要做到天人合一、身心合一,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在跳反排木鼓舞時,就非常容易動作節奏跟不上鼓點的節奏,常常踏錯鼓點,從而無法展現舞蹈的藝術審美,更無法把情感融合如舞蹈的動作節奏。因此,反排木鼓舞是苗族人民感情生活的形體表現,反排木鼓舞的音樂與舞蹈的節奏和旋律作為一種滿足苗族人民情感活動的具體表現,在反排木鼓舞表演過程中間以音樂節奏的抑揚頓挫的起伏變化充分彰顯了的舞蹈動作節奏的速度、力度、能量,使舞蹈動作節奏以起始舒緩、中間漸快、結束愈緊的方式層層演進,最終舞蹈的最高潮結束,把苗族人民的情感力表現氣氛有節奏的逐層渲染推到情感的頂峰而又戛然而止,形成情感審美的山峰與低谷,以鮮明對比的方式給人豐富的聯想和韻味。
四、結語
反排木鼓舞粗獷豪放、灑脫和諧、瀟灑剛勁、激越豪邁、熱情奔放的動作節奏是整個舞蹈的突出要素,對苗族人民跳舞時的情感表現起著重要的作用,生動形象的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情感空間,最本質的表達了苗族人民真摯、純樸、堅毅、樂觀、豁達、勇敢的思想情感。
[參考文獻]
[1] 郭茜.苗族反排木鼓舞的傳承研究[D].延邊大學,2012.
[2] 李雪婷.淺談舞蹈動作中節奏的情感表現[J].大眾文藝,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