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阮兵 曾奇兵 楊光紅
職業衛生標準前研究
某頁巖磚廠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分析
李軍 阮兵 曾奇兵 楊光紅
目的了解某頁巖磚廠生產過程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為職業病發防控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根據《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檢測的采用規范》GBZ159-2004,選擇代表性的崗位和工種為采樣點,按照國家標準方法檢測其生產性粉塵、噪聲、高溫、SO2、NO2、CO濃度或強調。結果該頁巖磚廠生產過程中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有生產性粉塵;化學性有害因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理性有害因素(噪聲、高溫等);11個工作崗位中,4個崗位呼吸性粉塵濃度超過國家標準;2個崗位游離SiO2含量超過10%。8個噪聲危害崗位中1個崗位噪聲強度超過國家標準;1個崗位WBGT指數超過國家標準。SO2、NO2、CO濃度均未超過職業接觸限值。結論該頁巖磚廠部分作業崗位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超標問題,需加強作業場所機械抽風及適當的個人防護。
頁巖磚廠;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分析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城鎮、鄉村的建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各種建筑材料需求很大,頁巖磚是建設中不可缺少的材料[1]。頁巖磚是國家提倡發展的建筑節能材料,是替代粘土磚的新產品。頁巖是由粘土在地殼運動中擠壓而形成的巖石,它是一種沉積巖,是固結較弱的粘土經過擠壓、脫水、重結晶和膠結作用而形成的,其硬度不高,易破碎,容易加工成理想的制磚原料。目前,有些頁巖磚廠生產中仍采用較落后的傳統工藝,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粉塵、CO、SO2等較多污染物,從而對從業者造成較為嚴重的健康危害,甚至引起職業病。因此,為保護勞動者健康,國家衛生行政部門要求,頁巖磚廠必須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定期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2]。本研究以GUIZHSHENG黔西南州某年產量1 000萬塊成品頁巖磚廠為研究對象,對該廠存在的職業病有害因素進行調查、檢測和分析,以了解其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現狀,為改善該類企業作業環境、預防職業病發生、保護職業工人的健康提供科學依據。
以黔西南州某頁巖磚廠年產量為1 000萬塊成品頁巖磚的生產線及生產線各崗位為研究對象。2016年3月在滿負荷正常工作條件下,根據《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檢測的采用規范》GBZ159-2004,結合該頁巖廠職業環境具體情況,以具有代表性的檢測崗位和工種為采樣點。
1.2.1 生產性粉塵 采用AKFC-92G防爆型個體粉塵采樣儀、AKFC-92A防爆型定點粉塵采樣儀,按照《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GBZ/T192-2007)[3]、《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塵濃度》(GBZ/T192.2-2007)[3]、《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4部分:游離二氧化硅》(GBZ/T192.4-2007)進行采樣,采樣濾膜稱重法檢測樣品中總粉塵、呼吸性粉塵及游離二氧化硅的濃度[3]。
1.2.2 噪聲 采用AWA6218B+型噪聲統計分析儀,按照《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8部分:噪聲》GBZ/T189.8-2007[4]方法進行連續等效A聲級測定及分析。
1.2.3 高溫 采用WBGT指數(黑球濕溫度計)測量儀,按照《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7部分高溫》GBZ/T189.7-2007[4]方法測定工作中人體所受的熱強度。
1.2.4 化學性有害因素 采用QC-1B型大氣采樣儀,《工作場所空氣中有毒物質測定》GBZ160-2004[5]進行采樣,分別按照四氯汞甲鹽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測定大氣中二氧化硫和氨氧化物的濃度;集氣袋收集采樣點空氣,GBZ/T160.28-2004氣相色譜法測定一氧化碳濃度。
結果與《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化學性有害因素》(GBZ2.1-2007)[5]和《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5]進行比較,確定合格、超標等。
該頁巖磚廠生產過程中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有生產性粉塵;化學性有害因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理性有害因素(噪聲、高溫等),詳見表1。

表1 主要崗位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該頁巖磚廠存在粉塵危害的11個工作崗位中,破碎機控制、撿磚、出窯、裝窯4個崗位工人接觸的呼吸性粉塵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詳見表2。其中破碎機控制崗位粉塵(沉降塵)中游離SiO2含量為10.1%,出窯崗位粉塵(沉降塵)中游離SiO2含量為12.6%。
該頁巖磚廠存在噪聲危害8個工作崗位中解料工操作崗位接觸噪聲強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詳見表3。
該頁巖磚廠出窯崗位WBGT指數超過國家衛生標準,詳見表4。
該頁巖磚廠SO2、NO2、CO濃度短時間接觸濃度(CSTEL)均未超過其相應的職業接觸限值,詳見表5。
頁巖磚廠在礦石開采、燒磚、制備等生產過程中,伴隨多種職業性有害因素產生,這些因素可對頁巖磚廠工人健康造成直接危害,甚至引起職業病等。本研究通過對某頁巖磚廠各個崗位各種職業性有害因素進行調查、監測和分析,以期為確定該廠職業性有害因素確認及防護措施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表2 不同崗位空氣中呼吸性粉塵濃度檢測結果

表3 不同工作崗位接觸的噪聲強度測量結果

表4 WBGT指數測量結果

表5 不同崗位SO2、NO2、CO濃度檢測結果(單位:mg/m3)
根據該項目的工藝特點及職業衛生現場調查,確定該廠生產過程中接觸到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塵(矽塵)、噪聲、高溫及化學毒物等,經檢測部分操作崗位存在職業危害因素超標現象。
從該廠接觸粉塵危害的11個崗位監測結果看,有4個崗位工人接觸的呼吸性粉塵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分析原因主要是這幾個點不宜采用濕式作業,空氣中粉塵濃度較大,以致作業環境空氣中粉塵濃度得不到有效控制。4個崗位中破碎控制室、出窯崗位粉塵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大于10%,該粉塵即為矽塵,矽塵對人體危害極大,吸入過多矽塵可引起矽肺,嚴重危害人體健康[6],為加強職業病防治,該頁巖磚廠應對粉塵超標的4個作業崗位采取有效的防塵降塵等防護措施,并為粉塵危害崗位工人配備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防塵口罩等職業病防護用品,加強監督其正確佩戴,以達到保護工人的目的。
頁巖磚廠存在較多產生強噪聲的設備和工藝環節,但經檢測8個有噪聲危害的工作崗位僅解料工操作崗位噪聲強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主要原因是解料工操作崗位勞動工人使用的是手持鑿巖機,在作業過程中距離機器設備太近且接觸的時間較長,所以接觸的噪聲強度較大,超出國家標準。由于解料崗位噪聲強度超標,因此該崗位勞動者配備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防噪耳塞、耳罩等職業病防護用品或增加其他能降低噪聲的設備,并監督勞動者正確有效佩戴。有研究顯示[7],挖掘機、裝載機司機由于駕駛室設置有密閉門窗,在嚴格按要求操作時,其在駕駛室內受到噪聲危害較小,但由于駕駛司機隨意開關門窗、門窗密閉程度降低、門窗破損等因素影響,使駕駛司機受噪聲危害的程度波動較大,故需為挖掘機、裝載機駕駛司機采取有效的個體防噪措施。
WBGT指數用來評價在整個工作周期中人體所受的熱強度,是綜合評價人體接觸作業環境熱負荷的一個基本參量[8]。本研究發現出窯崗位WBGT指數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窯內通風條件相對不佳,煅燒完全后未及時采取相應的通風降溫措施或窯內的余熱未能充分擴散,作業場所環境溫度未得到降低到外環境溫度時便開始進行作業所造成,因此,該崗位的勞動者必須配備符合衛生標準的隔熱服和設置機械通風降溫設施等措施對高溫危害進行防護,以有效保護勞動者健康。
頁巖磚在燒制過程中可產生一定量的化學性物質,通過開窯降溫冷卻后,窯內空氣中僅殘留少量化學性物質,通過機械抽風和自然擴散,一般都可以得到有效稀釋。本研究針對窯頂及出窯作業崗位存在的化學因素檢測發現,CO、SO2、NO2濃度均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原因主要與窯頂工作場所自然通風條件好,能及時將環境空氣中的化學性物質稀釋擴散,提示此類設計可有效降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化學性有害因素濃度。
綜上所述,本頁巖磚廠部分作業崗位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超標,職業防護措施不當等問題,需要針對實際問題不斷改進,加強作業場所機械抽風及適當的個人防護,并監督工人正確佩戴,以達到保護工人、預防職業病發生的目的。
[1] 任小海. 頁巖磚的性能、特點及施工質量控制研究[J]. 工業C,2015(4):83-85.
[2]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第47號《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S]. 201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GBZ/T192.1-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 [S]. 2007.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GBZ/T189.8-2007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S]. 2007.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GBZ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S]. 2007.
[6] 熊依杰,任迎娣,方麗艷. 北京市海淀區矽塵職業病危害現狀調查研究 [J]. 慢性病學雜志 2017,18(3):243-245.
[7] 徐華雷,李欣,劉素娟,等. 某露天石灰巖礦山職業病危害分析[J]. 中國衛生工程學,2014,13(4):289-290.
[8] 曹雪玲,張妮萍,李婷婷. 高溫作業熱環境評價指標的探討[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5,32(10):945-947.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a Shale Brick Factory
LI Jun RUAN Bing ZENG Qibing YANG Guanghong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Disease Contro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in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a shale brick factory, and to provide scientif i c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Methods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GBZ159-2004 for the detection of harmful substance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the representative positions and types of work were selected as sampling points. The production dust, noise, high temperature,SO2, NO2and CO concentrations or strength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method.ResultsThe main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shale brick factory were the productive dust, chemical harmful factors (carbon monoxide, sulfur dioxide, nitrogen oxides, etc.), physical harmful factors (noise, high temperature, etc.). In the 11 workplaces , the respiratory dust concentration of 4 workplaces exceeded the national standard, the free SiO2content of 2 workplaces exceeded 10%. In the 8 noise hazard workplaces, the noise intensity of 1 workplace exceeded the national standard; the WBGT index of 1 workplace exceeded the national standard. SO2, NO2, CO concentrations were not exceeded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Conclusion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excessive in the shale brick factory, and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proper personal protection in the workplace.
shale brick factory; occupational hazards; detection; analysis
R135
A
1674-9316(2017)20-0005-04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0.003
貴州醫科大學環境污染與疾病監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貴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教研室,貴州 貴陽 550025
楊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