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溪
快速康復在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應用價值觀察
郭偉溪
目的探究快速康復在肺癌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60例肺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采用快速康復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圍手術期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恢復指標、免疫功能指標。結果觀察組治療后的引流持續時間、臥床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和住院時間等各項指標數據均短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治療后CD4+T細胞和CD8
+T細胞的免疫功能強于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均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肺癌患者圍術期中進行快速康復治療可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臨床指標,恢復其免疫功能。
快速康復;肺癌;圍手術期;臨床價值
隨著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肺癌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持續減小,但患者所受損害還是難以避免,因此,在圍術期實施相應措施對于提升患者療效具有重要作用;快速康復是我國臨床提出的一種新模式,主要是在圍手術期間對患者應用多學科的優化措施,從而加快其術后恢復,具有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減少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的優點[1-3]?,F選取2015年3—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本院肺癌患者,進行快速康復護理應用和觀察,現報告如下。
此研究選擇2015年3—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全胸腔鏡手術治療肺癌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成觀察組、對照組,每組30例患者。觀察組肺癌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平均(59.67±6.30)歲;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患者23例,高中文化水平患者6例,大專及以上文化水平患者1例。對照組肺癌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平均(58.96±6.54)歲;上述文化水平患者分別有24例,5例,1例。兩組肺癌患者以上資料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4]:(1)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癌的診斷標準。(2)患者均知曉研究內容并簽署同意書。(3)未經放、化治療的患者。
排除標準[5]:(1)并發其它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2)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3)對研究持反對態度的患者。
對照組肺癌患者采取常規圍術期治療(如術前準備,為患者做好各種手術器械準備工作;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術后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
觀察組肺癌患者采取快速康復方法,內容要點包括如下:
(1)術前:由于肺癌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不了解以及手術治療的擔憂,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如焦慮、抑郁、恐懼等,為此醫務人員在患者入院后應對其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如病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案等;告知其術前戒煙的重要性,對肺功能進行有效鍛煉,并調節機體營養狀態,從而更好的接受手術治療;對患者的肺功能進行評估,并為其制定一份鍛煉計劃:如肺功能訓練器、吹氣球法(首先深吸氣,接著對氣球口緩慢吹氣直至吹不動)、深呼吸、有效咳嗽以及跑樓梯等措施。
(2)體能鍛煉:指導患者進行擴胸運動、上下樓梯運動等。營養篩查:結合患者的體質量、身高、血清指標、飲食習慣等方面對其營養狀況做綜合評估,對存在風險的患者提供營養支持。
(3)術中:手術過程中是聯合硬膜外麻醉,會對患者的交感神經進行抑制,從而促使血管擴張,出現血壓下降現象,為此在手術工作中對其應用收縮血管藥物,并減少輸液量,從而避免肺水腫以及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出現,起到改善氧和指數作用;對于單項式手術,需減少肺牽拉,避免多度燒灼;同時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并根據其接受程度調節霧化濃度;術中溫度維持在20℃~25℃,由于手術過程中其傷口處于裸露狀態,加上麻醉藥物對中樞神經調節溫度的異常,會導致患者手術結束后體溫下降1℃~3℃,從而出現機體應激反應、免疫力下降以及凝血功能障礙,最后誘發出血量增加。
(4)術后處理:待患者麻醉清醒后,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進行胸廓、肢體運動(在床上),待患者肺功能得到恢復后引導其下床站立或行走(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控制鍛煉強度);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術后2 h可給予流質飲食,6 h可給予普食;術后第3 d對患者進行胸片查看措施,若其肺復張,壓縮時小于20%,無漏氣現象出現,胸引流量少于300 ml,可拔除胸管,從而增加下床鍛煉時間,若患者的肺未復張可給予負壓吸引,從而幫助其進行復張,并減少漏氣時間,可交替應用負壓吸引,如晚上進行負壓吸引,而白天停用,負壓值為-10 cmH20;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疼痛級別評分,若疼痛感不能忍受可給予自控鎮痛以及持續硬膜外鎮痛,從而減輕其痛苦。
對比兩組肺癌患者的臨床恢復指標和免疫功能指標。臨床恢復指標:包括引流持續時間、臥床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4項。免疫功能指標:包括T細胞、T細胞2項。T細胞數據越大、T細胞數據越小代表患者的免疫功能越強。
本研究的觀察指標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對比兩組的臨床恢復指標( ±s)

表1 對比兩組的臨床恢復指標( ±s)
組別 引流持續時間(d) 臥床時間(d) 抗生素使用時間(d) 住院時間(d)對照組(n=30) 5.75±0.69 5.64±0.60 6.85±0.84 13.15±1.88觀察組(n=30) 3.48±0.53 3.03±0.42 4.40±0.58 8.92±1.01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對比兩組的免疫功能指標(±s),%)

表2 對比兩組的免疫功能指標(±s),%)
組別 例數(n) CD4+T細胞 CD8+T細胞對照組 30 30.70±4.50 38.49±4.93觀察組 30 42.83±5.97 29.55±4.01 P值 <0.05 <0.05
觀察組治療后的引流持續時間、臥床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和住院時間等各項指標數據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作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肺癌的主要醫治手段是手術治療,現階段,胸腔鏡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6],但手術中患者病變組織的切除和對患者肺臟的牽拉依舊是影響治療有效性的關鍵節點,患者在術后仍需長時間的休養恢復,從而導致其肌肉強度出現下降,并且會進一步損傷患者的肺功能以及組織氧化功能,最終發展為靜脈淤滯以及形成血栓,所以,選擇合適的治療措施,對于改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提高預后存在較大的影響[7]??焖倏祻褪且环N多學科優化措施,可以促使患者的機體得到釋放,在術后第一天協助患者下床活動,可以有效的促使機體胸水流動,從而降低肺不張以及胸腔積液的發生率,進而對肺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在應用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的減少手術應激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從而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同時還能有效的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目前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它的重要性以及有益性早已被人們所認識。
手術創傷可對機體免疫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細胞免疫功能可在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若是在圍術期對患者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則可通過術前營養評估、營養調節以及術后康復指導等手段幫助患者改善營養不良現象,同時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此次研究中,對照組肺癌患者實行常規圍術期治療,對照組的劣勢有:方法質量一般,對于提升患者的最終治療接受性效果較差;而觀察組肺癌患者通過快速康復方法實施,其優勢主要有:加強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療預后,便于后續治療的開展,降低手術對于患者的損害,提升患者舒適感,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對于治療的排斥性,協助患者盡快回歸正常生活。所以觀察組治療后的各項指標數據均短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免疫功能強于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婁彥玲學者[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觀察組患者的T細胞高于對照組,T細胞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肺癌患者圍術期中進行快速康復治療可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臨床指標,恢復其免疫功能。
[1] 林峰,蔡紹漢,蔡恒,等. 快速康復外科在開胸肺部手術圍術期應用的可行性[J]. 臨床肺科雜志,2015,20(4):636-638.
[2] 程黎陽. 快速康復外科的現狀分析與前景展望[J]. 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1-4.
[3] 張錫貴,李太東,倪武,等. 胸腔鏡下快速康復外科流程在肺癌手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 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15,15(2):187-190.
[4] 王公平,楊言通,周博,等.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胃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4,17(5):489-491.
[5] 陸海波,陳默,司波,等. 多模式鎮痛對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疼痛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國臨床研究,2015,28(11):1493-1495.
[6] 盧慶國.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用于開胸肺癌根治術的效果分析[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6,9(6):658-660.
[7] 董剛,晁威,馮方棟,等.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用于胃癌根治術患者的效果觀察[J]. 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4):154-156.
[8] 婁彥玲.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胸腔鏡下肺癌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1):2628-2629.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GUO Weixi Thoracic Surgery Departmen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lung cancer patients.MethodsSixty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bservation group - rapi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ontrol group - routine perioperative treatment, clinical recovery indicators, immune fun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duration of drainage duration, bedridden time, antibiotic use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igni ficantly shor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mune function ofTcells andTcel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tr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P< 0.05,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 ficant.ConclusionThe rapid rehabilitation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restore their immune function.
rapid rehabilitation; lung cancer; perioperative period; clinical value
R563
A
1674-9316(2017)20-0061-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0.031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福建 廈門 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