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
探求內容變現的商業可能。
9月下旬,微信小程序里有了一項新功能——“窮游智能攻略”。這款小程序可以根據用戶在境外的實時地理位置,推薦數條周邊3~5小時的旅游路線。比如在東京,身處千代田附近,便可以借助這款小程序查看系統推薦的周邊景點、餐飲、酒店交通等信息。

在蔡景暉看來,slogan背后所蘊藏的自由和好奇,是窮游的性格,從未改變
據介紹,這款小程序中推薦的線路是基于窮游數據庫內100萬的POI數據、1300萬用戶行程路線以及超過8000萬用戶境外定位數據,并通過AI算法為內核的智能推薦引擎,通過實時計算而形成的。
而小程序中首批推薦的29個城市,包含了《2016中國出境旅游者大數據》中游客花費總額最多的前十個城市:首爾、曼谷、東京、大阪、新加坡、清邁、倫敦、莫斯科、紐約、羅馬、悉尼等。
窮游網聯合創始人、總裁蔡景暉說,這項應用的推出是因為人們的旅行發生了變化,不再以“第一次來必去景點”為旅行內容,而更多基于興趣所產生的事件。比如因為一場演唱會而出游,那么相關的推薦如果文藝一點就會更有效。
另外還有一個小程序窮游問答,“十月去臺北穿什么好”這類出行問題,以及簽證問題、行程安排問題等都可以根據“窮游er”的熱心得到解答。更貼近用戶的應用場景,這是窮游網和微信聯手為體驗經濟打造的服務。
從社區開始
實際上,依靠內容生長是窮游的根本。9月,窮游的“創造定義旅行”讓人們又一次看到窮游上的年輕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淼and磊,環球古著收藏者,環球跳蚤市場淘古著,除了地理維度,更讓人著迷的是時間維度和那些沉淀其中的人和故事;@小辮兒Beer,啤酒博物旅行者,75個國家,7345種各地酒瓶;@inhiu,廢墟光繪攝影師,從某種程度上講,被拍攝的主體被投入了拍攝者的選擇和二次創造,這種關系的建立則是我最為激動的時刻……
“以自己理解的創造打開世界,保持對生命的好奇,對世界上癮,從而跟自己生存的小世界和解并擁抱一個大世界。”——這是窮游從誕生之日開始便借助內容所倡導的生活方式。2004年,窮游誕生在德國漢堡一個中國留學生的宿舍里。當時剛剛開始在歐洲留學的肖異(網名:方便面)無意中聽說某瑞士四星酒店有一歐元一晚的特價促銷,他以試試看的心態訂到了這家酒店。分享資訊的熱情讓他搭建了最初的窮游網。
隨著用戶的增加,窮游上的出行錦囊從歐洲拓展到了全球,窮游也回到中國發展,辦公地址也從郎園再到東直門。在13年的發展中,網站的slogan從“旅途永無窮盡”再到“對世界上癮”。實際上,這是同樣的英文:“Journey Never Ends”的兩種譯法。在蔡景暉看來,slogan背后所蘊藏的自由和好奇,是窮游的性格,從未改變。而這當中所體現的是作為一家公司戰略發展的路徑,窮游最初的基本含義“budget travel wonderful life(窮也可以游)”,從精神層面上被拓展了,而這在現實中拓寬了內容變現的可能途徑。
嘗試內容變現
客觀地說,窮游的調性,總帶著一點文藝青年的理想和傲嬌,甚至還有那么一點漫不經心的味道。這種調性體現在內容變現上,一個有關投資的故事似乎能說明一切。據說,窮游第一次尋找投資時,曾有投資人這么解釋自己的耐心:“沒關系,我們投了豆瓣”。隨著業界同類攻略型網站的崛起,窮游也開始了各種基于有趣進行的商業嘗試。
一個明顯的特點是,窮游對于商業模式的探索,是按照內容邏輯而來的。基于社區、錦囊衍生而成的用戶行程助手,進而提供機票酒店選擇的電商平臺,這是流量變現的第一步。而生活美學品牌“JNE”(Journey Never Ends的縮寫)的推出及成立JNE Gallery,則是線上向線下、虛擬向現實延展的第二步。
旅行相關產品的誕生,有點典型的窮游風格。最初是2015年員工自己做窮游的 T 恤,早期甚至有一款類似清兵號服,綠色的上衣上有大大一個的“窮”字,窮游用戶和員工常把它稱為窮 Tee,上班自己穿著玩。沒想到在微博上發布相關圖片之后,很多網友都表示要購買。于是以嘗試的心態放個鏈接上去,結果一天晚上就賣了 600 多件。
既滿足旅行需求又體現認同感,是JNE前身“窮游生活實驗室”對周邊產品的各種嘗試。這幾年窮游陸續推出過 120 余款與旅行相關的原創服飾、箱包和裝備等產品,合作過的品牌包括了 The North Face、Moleskine、Oakley、Sea To Summit、Skullcandy 等。2016年5月,這些產品得到了統一的新品牌名稱“JNE”。
善于收納又不失設計風格的背包,滿足了介于戶外運動和旅行之間用戶的需求。而印著“對世界上癮”的手機殼、以及類似 9288 西伯利亞鐵路 100 周年紀念款 T 恤,又讓用戶們在尋找“同道中人”的路上有了新道具。舉著裝了窮游手機殼在世界各地和標志性建筑合影、背著窮游背包穿著窮Tee的各種紀念照,將這種精神上的共鳴形成了再度可以分享的內容。而一些帶有文化特色的產品,“信三郎”帆布寶、“正藍屋”藍染T恤,更讓JNE產品成了暢銷貨。
在東直門總部里開設的450 平米JNE Gallery,除了是JNE 產品的售賣場之外,還是旅行圖書館、咖啡館、線下沙龍、美術展覽等活動舉辦地。對實體空間的探索,其實從2014年就開始了,當時窮游和雕刻時光咖啡店共同開設了咖啡店。旅行是生活的延續,因此“旅行+電影”,“旅行+咖啡”都是對生活方式的演繹。借助調性相似之間的品牌跨界合作,是合作雙方雙贏的用戶拓展。

? 這幾年窮游陸續推出過120余款與旅行相關的產品
實際上,窮游的用戶理念始終很簡單:服務好核心用戶群體,服務好每一個愛窮游的人。也正因此,2015年在泰國清邁、2016年在日本京都設立的Q-Home,類似問詢處,未來也會開設民宿。畢竟“現在誰和用戶待在一起的時間長,誰就有賺錢的可能。”蔡景暉說。
而喜歡講情懷的窮游,似乎更樂意從內容上獲得更多的盈利空間。這個邏輯來自——雖然旅行交易本身是低頻消費行為,但旅行內容的消費并不如此。用戶會為一場相關直播付費、也會樂意購買一本旅行相關的書籍。
在互聯網用戶開始有為內容付費習慣之后,這些都會成為盈利的增長點。窮游今年出了一本叫做《大沼》的雜志,花了六個月時間做出了創刊號,這本“小眾奇趣雜志”介紹一些諸如廢墟探險、骨骼標本制造等的邊緣愛好——標題的意思是“每個人生活的背后都有一片沼澤,沉溺其中,樂趣賞玩”。是誰說的,靈魂和身體,總要有一個始終在路上?這也意味著總有一個值得埋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