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君
2017年7月12日上午,由馬云公益基金會組織的新鄉村校長論壇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此次論壇,主要目的為從全國遴選出的20名“馬云鄉村校長計劃”培養對象頒獎,并為他們制定三年的培養計劃。“馬云鄉村校長計劃”從2016年8月開始啟動并確定第一批推薦機構名單。經過網絡公示、候選人信息核實、實地走訪、終評等環節,最終評選出20名獲獎校長。我榮幸成為了其中之一。
一、不僅是一份殊榮,更是一份擔當
當我站到領獎臺上,一手捧著鮮花,一手舉著獎杯的時候,我的心情無比激動,感受到自己多年的堅守得到了認可,更感受到了一位教育人的價值所在。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走到我面前緊緊抱著我時,我更感受到了教育人的使命榮光。我深深地感受到這份殊榮是對我16年鄉村校長以及12年幸福教育探索的褒揚和激勵。可是面對如此殊榮,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這不僅僅是一份榮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擔當。因為我們承載的是鄉村教育發展的使命,肩負的是鄉村孩子未來的使命,更是擔當了當地文化建設的使命。
“馬云鄉村校長計劃”是為了讓更多的鄉村校長變得有大教育的視野,影響自己所在的這一塊土地的教育與文化。中國有9000萬鄉村孩子,如果教育跟不上去,中國教育就談不上發展;國家進步的程度,是由薄弱地區的教育來決定的。馬云指出,9000多萬學生是由370萬鄉村教師決定的,而20萬鄉村校長決定著370萬教師的發展。鄉村校長大有可為,“你管的不僅僅是課堂,還要影響到你所在這一片土地的文化和教育的成長,要有這種擔當。”
馬云還寄語校長們,校長的責任就是幫助老師看到希望,看到前途,“老師是最好的領導者,老師永遠希望學生比他好,學生成功,老師說不出的高興,這個善心別的行業很少有。”
面對馬云的深情寄語,我們作為培養對象,我們要重新審視自我,審視自己的責任擔當,帶著宗教般虔誠的教育情懷,為老師、為學生、為家長、為社會盡職盡責,為社會培養具有智商、情商、愛商、德商的社會公民。
二、不僅是一個機遇,更是一個挑戰
我們很幸運地成為了“馬云鄉村校長支持計劃”的培養對象,意味著馬云教育公益基金會將陪伴我們未來三年的成長。在這三年里,我們將會參與各種培訓活動,不斷提升領導力,包括參與國際游學、組成校長課堂、結成“鄉村教育家”社區以探索鄉村學校發展,等等。我們所在的學校,將在他們的幫助下開拓教育模式,使學校更具活力。這對我們而言,的確是一個發展機遇,讓我們能夠在這三年里不斷學習、不斷參與培訓活動,無論是領導力還是學習力都能夠得到提升。
這個機遇對我們而言也更是一種挑戰。因為馬云希望我們成為鄉村教育家,他為我們頒發的獎杯上刻著“新鄉村教育家”的稱號。實際上我們離這個稱號相差甚遠,目前的我們僅僅有著一份教育的情懷,一份對教育的執著,為自己所在的地方做了一點有利于孩子們成長的事情。吳景寅談到教育家的五種特質為:大德楷模,大愛無疆,大智由學,大業中興,大言以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孔子思想和行動的寫照,孔子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堪稱萬世師表。像孔子一樣的教育家都是大德楷模。“愛滿天下”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也是陶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為了孩子,甘為駱駝,千人受益,牛馬也做”是他的人生格言。有了這種無疆大愛,才有了他那種“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的執著追求;有了這種無疆大愛,才有了他那種“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這種大愛無疆的精神在教育家的身上均體現得淋漓盡致。大智由學是教育家的又一特質,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陶行知曾講:“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葉瀾、霍懋征都是教育家,他們始終胸懷祖國、心系教育,不僅桃李芬芳,而且推動引領了一所學校、一個地區乃至全國教育的發展,他們都是大業中興的典范。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17歲開始投身教育工作,在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中學擔任校長22年,期間,他對數千名兒童進行了跟蹤研究,白天對青年教師的課堂進行跟蹤指導,夜晚開始著書立說,一生發表六十余部教育專著和兩千多篇教育故事。他就是大言以新的典型代表。
《左傳》中寫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這“三不朽”是儒家最高的人生理想,即便在今天、即便在國外,也仍然適用。“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指做學問。優秀教育家無不是立德、立功、立言之集大成者。孔子被后世尊崇為圣人,那是立德的極致境界;他周游列國、教化萬民,那是立功的最大成就;他和其弟子言論《論語》,那是立言的巔峰之作。
面對這些全世界著名教育家的豐功偉績,我們以前做的點點滴滴又算得了什么。根據教育家的五大特質,我們要接受的就是不斷挑戰自我,不斷突破自我,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長于實踐,善于研究;在實踐中建功立業,在研究中立論立言,在立言理論中生成教育思想,讓先進的思想啟迪未來,光照后人。
三、不僅關注了過去,更注重了未來
教育不為以往,不為當下,只為未來。入選“馬云鄉村校長計劃”,的確是對我們過去工作的肯定,對我們一路堅守的鼓勵,讓我們知道對于鄉村教育的堅守是一份良心的事業,對鄉村教育的熱愛是一份了不起的情懷,更是承擔起了一份民族發展的責任。通過參會與培訓,我們更進一步明白了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2017年7月13日,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馬云校長給我們開了領導力課堂。他主講的內容是“當校長是門巨大的學問”。“在鄉村當校長,得既當爹又當媽,是非常不容易的工作。任何一個鄉村學校,都像是一次創業,什么都從頭開始,當校長是一門巨大的學問。”馬云說。的確,當校長是一門巨大的學問,讓老師幸福,要讓孩子陽光,要讓家長溫暖,要讓社會和諧,這是一個校長需要追尋的方向。
馬云認為,人是學校培養出來的最好的產品。他希望校長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是有價值觀、有情感的,不要把孩子變成讀書的機器;馬云認為,在未來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興起后,很多就業崗位會沒有,但是又會誕生出很多新的職業。“未來新的職業,讓人更像人。”馬云說,“機器可以像人一樣學習,但是人不能像機器一樣去思考,人是有價值觀,有情感的;機器可以取代保姆,機器不能取代母愛;機器可以當很好的護士,但是機器不能像人一樣對你有溫暖的關懷。”的確,馬云的觀點為我們指明了未來的方向,把學生教育得更加像人,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就是與美相遇,與孩子一起做一個立體的、豐富的、完整的人,成為最好版本的自己。我們行走在鄉村教育家的路上,既要努力做學生的榜樣,勇當社會的楷模,又要善于向古今中外的圣賢學習;既要做一個思想情感健康、道德情懷高尚、教育理想遠大的人,又要做一個有世界眼光和民族精神的人;既要勤奮學習,又要躬身實踐;既要潛心研究,又要開拓創新。鄉村教育是我一生孜孜以求的夢想,我將砥礪前行,做一名名副其實的鄉村教育家。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者單位:湖南省桃江縣桃花江小學)endprint